学术投稿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在无痛 ESD 术中的应用

朱丽;刘枫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摘要: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麻醉下行胃ES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维持麻醉组(A组)、丙泊酚诱导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组(B组);记录给药前(T0)及给药后1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40min(T6)时的 HR、MAP、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即刻下腹痛(VA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1)给药后A组T1~T3时点MAP、HR、RR较T0时点下降,T1~T2时点SpO2明显下降(P<0.05)。给药后B组T1~T5时点 HR较T0时点下降(P<0.05)。(2)组间比较A组T2~T3时点MAP较B组下降(P<0.05),而B组患者T2~T5时点HR明显低于同时间点 A组患者,B组患者在 T2时点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 A组(P<0.05)。(3)B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后下腹痛低于 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用于无痛ESD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永川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探讨永川区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到我院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1438例,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0~1岁,1~2岁,2~3岁,3~4岁和4~7岁,记录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结果,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商给定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铁、锌、钙浓度明显低于厂商给定参考值范围,铁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锌、铁含量0~1岁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钙呈相反趋势,年龄越小,含量越高。结论:本研究发现永川区铁、锌、钙3种元素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通过本地区微量元素参考范围的建立,使其能够更加适合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临床医生做好营养及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余燕飞;廖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检查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与30例正常人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 C )、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正常人群,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ApoA1/ApoB100比值低于正常人群。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血脂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成克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独用及与中药合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实效性探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独用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两种方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患者子宫恢复情况,统计患者治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子宫恢复情况明显且良好,肿瘤缩小幅度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独用米非司酮药物组,且安全可靠性高,可大范围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廖玉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探讨和分析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组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和复发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术治疗,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复发几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作者:凌云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朴术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朴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得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五味药材水提取得膏率较高,水提醇沉和50%醇提有效成分转移率较高;白术、陈皮、厚朴提取工艺,60%、70%、80%乙醇提取效果无明显差异,优于50%乙醇,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溶剂量为次要因素。结论:白术、陈皮、厚朴优提取工艺为A3B2C2,即60%乙醇提取3次,加入乙醇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6倍、4倍,1.5h/次。

    作者:安芸;翟光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诊疗价值探析

    目的:总结诊断与治疗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6例采取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失败后转开放手术治疗的有1例,其余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3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肾修补术,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2例经治疗后出院。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肾损伤的主要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尽量保留患者的肾脏。

    作者:蓝汉荣;胡万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在无痛 ESD 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麻醉下行胃ES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维持麻醉组(A组)、丙泊酚诱导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组(B组);记录给药前(T0)及给药后1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40min(T6)时的 HR、MAP、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即刻下腹痛(VA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1)给药后A组T1~T3时点MAP、HR、RR较T0时点下降,T1~T2时点SpO2明显下降(P<0.05)。给药后B组T1~T5时点 HR较T0时点下降(P<0.05)。(2)组间比较A组T2~T3时点MAP较B组下降(P<0.05),而B组患者T2~T5时点HR明显低于同时间点 A组患者,B组患者在 T2时点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 A组(P<0.05)。(3)B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后下腹痛低于 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用于无痛ESD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丽;刘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综合医院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及执行现状,探讨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手卫生宣教的必要性。方法: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执行情况。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实际回收55份,回收率100%,知晓陪护在院期间能传播给患儿一些疾病的占15%,洗手能减少患儿的医院感染机会占75%,医院感染知晓率占10%。在喂哺前几乎不洗手占20%,接触患儿前几乎不洗手占69%,接触患儿体液后几乎不洗手占73%,直接接触医院内物表后几乎不洗手占73%。结论:应加强新生儿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成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Z 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选取10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浆脑利钠肽浓度(BNP)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变化、速度指数、加速指数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着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治疗的量化指标。

    作者:汪亚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1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19.4±7.6)ml;血HCG水平值降至正常时间为(20.6±3.1)d;患者住院治疗天数为(10.1±1.2)d。结论:将子宫动脉栓塞方法应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并且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海凤;陈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1.67%,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同对照组的66.67%和16.67%相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蒋耀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研究组采用微创自撑开钉内固定手术方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术后即刻和术后半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自撑开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间短、创伤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谌思;熊洋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足(DF)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T2DM )患者51例(DM组),T2DM合并DF患者72例(DF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基本临床资料,检测RBP4、hsCRP、FBG、HbA1c、UA、Cr、HOMA‐IR、WBC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F组的HbA1c、UA、Cr、HOMA‐IR、WBC、血清 RBP4和 hsCRP水平均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相关性分析示UA、Cr、年龄、BMI、HOMA‐IR、WBC、hsCRP与血清RBP4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r=0.453,P<0.01)、HbA1c(r=0.551,P<0.01)、RBP4(r=0.362,P<0.01)是D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hsCRP与DF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是DF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罗娜;冯尚勇;佘敦敏;陈晖;朱妍;张真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阻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病患予以经鼻放置肠梗阻导管配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腹胀与腹痛症状的好转状况;观察导管位置、肠管的扩增状况与气液平面数等变化状况;观察腹围减小程度,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患均成功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全部病患的腹痛与腹胀表现均得到改善,且置管后全部病患的腹围平均缩为(80.2±19.8)%,显著较置管前小(t=3.675,P=0.03<0.05),置管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肠梗阻置管予以减压及引流治疗后再予以切除吻合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的理想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罗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120例,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余6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昏迷史、误吸史、气管切开以及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烟人数41例,饮酒人数43例,昏迷人数18例,误吸人数53例,气管切开人数47例,发生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人数57例;对照组的吸烟人数27例,饮酒人数31例,昏迷人数3例,误吸人数8例,气管切开人数31例,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人数41例。结论:根据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恢复健康有很大帮助。

    作者:杨福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6例多发伤早期抗休克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早期抗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多发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抗休克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78例多发伤患者经早期抗休克治疗后,7例患者由于伤重休克恶化抢救无效死亡,71例患者血压持续回升至55~65mmHg(1mmHg=0.133kPa)以上,休克得到成功复苏;休克纠正后5d内1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其余67例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多发伤早期抗休克治疗总有效率为85.9%。结论:多发伤早期抗休克有效治疗,能控制失血过多、呼吸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休克病情进展;有利于休克复苏成功的顺利进行,提高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存活率。

    作者:冯日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针对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抑郁症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抑郁症程度采用抑郁症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的抑郁量表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所以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动力取向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杜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分析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减少骨科手术的再灌注损伤提供主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经我院骨科诊断并进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 ,各43例。对照组A应用传统的方法,在术前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开始前即使用止血带。对照组B在术中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切开浅表组织并止血后使用止血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造成总失血量、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情况,并比较。结果:对照组B总失血量略高于对照组A,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比率均优于对照组A。 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止血带技术和术中止血带技术在失血量、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方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手术特点选用合适止血带技术。

    作者:潘琼华;颜宗繁;李富文;岑琴;唐会莲;李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和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C V A的患儿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80例)进行抗炎、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拮抗剂);观察组(78例)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轻度C V A给予100μg/次,2次/d ,早晚各1次,中度:给予200μg/次,2次/d ,早晚各1次,孟鲁司特钠<5岁4mg/次,5~14岁5mg/次,1次/d ,睡前顿服或嚼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减轻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计算和比较复发率。结果:咳嗽消失或显著减轻:观察组76例(97.4%),FEV1占预计值%为85.7%;对照组70例(87.5%),FEV1占预计值%为75.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9%,对照组83.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两组无明显差异( P>0.75);复发率:观察组为3.85%(3/78),对照组为15.0%(12/8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CVA疗效肯定,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较一般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秋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实施中医导痰祛淤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导痰祛淤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医导痰祛淤药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临床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95%),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导痰祛淤药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治疗,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邓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