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日祥
目的:测量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 ,获知它的电子线临床运用特性,并获得质量保证方法。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包括三维水箱、剂量仪、0.6cc Farmer电离室,测量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的临床运用数据。测量项目有各档能量电子线垂直于水模体表面的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和平行于水模体表面的射野离轴比、相对输出因子、每日质量保证(Q A )数据。测量时使限光筒端面与水面相切,标称源皮距为50cm。结果:各档能量电子线大剂量深度随限光筒倾斜角度增加而变浅,表面剂量随能量升高而增加,并且比常规加速器更高。对10cm直径、0°倾斜角的限光筒四档能量的大剂量深度依次为6、12、16、20mm ;有效治疗深度依次为0.9、1.9、2.7、3.6cm ;输出因子随能量、限光筒直径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有倾斜角的筒对称性和平坦度都较差;四档能量质量保证每日QA数据输出量依次为2.098、2.196、2.201、2.260Gy ,射线质依次为1.390、1.648、1.078、1.181Gy。结论:通过测量了解了Mobetron加速器的临床运用特性,获得了临床使用和每日QA的数据,为临床提供了质量保证的方法。
作者:沈文同;陈毅;张毅斌;赵胜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OPD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部分。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 AECOPD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医疗任务[1]。因此,笔者将舒适护理应用于AECOPD患者,以观察其对AECOPD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家庭情感表达的干预,以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方法:筛选心身门诊抑郁症患者的主要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人,实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6个月进行比较,考察抑郁症家庭情感表达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实验组干预后CFI‐CV部分维度、SDSS、SDS和SAS心理测验评分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社会功能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康复。
作者:朱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物的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86例糖尿病口服降糖治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原理、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不了解,有待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正确指导、教育。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方法需求有多样性,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护士与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受到青睐。结论:护士对住院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内容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周付华;王雪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阻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病患予以经鼻放置肠梗阻导管配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腹胀与腹痛症状的好转状况;观察导管位置、肠管的扩增状况与气液平面数等变化状况;观察腹围减小程度,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患均成功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全部病患的腹痛与腹胀表现均得到改善,且置管后全部病患的腹围平均缩为(80.2±19.8)%,显著较置管前小(t=3.675,P=0.03<0.05),置管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肠梗阻置管予以减压及引流治疗后再予以切除吻合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的理想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罗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性。方法:对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头位难产,101例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占84.2%;8例阴道助产,占6.7%;11例剖宫产,占9.2%。母婴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手配合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旋转胎头成功率高,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沈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均经B超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火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上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环后月经过多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消炎及止血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与8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两组愈显率(82%与30%)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较单纯常规消炎及止血治疗疗效要好。
作者:唐琴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1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19.4±7.6)ml;血HCG水平值降至正常时间为(20.6±3.1)d;患者住院治疗天数为(10.1±1.2)d。结论:将子宫动脉栓塞方法应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并且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海凤;陈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Z 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选取10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浆脑利钠肽浓度(BNP)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变化、速度指数、加速指数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着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治疗的量化指标。
作者:汪亚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C V A的患儿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80例)进行抗炎、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拮抗剂);观察组(78例)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轻度C V A给予100μg/次,2次/d ,早晚各1次,中度:给予200μg/次,2次/d ,早晚各1次,孟鲁司特钠<5岁4mg/次,5~14岁5mg/次,1次/d ,睡前顿服或嚼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减轻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计算和比较复发率。结果:咳嗽消失或显著减轻:观察组76例(97.4%),FEV1占预计值%为85.7%;对照组70例(87.5%),FEV1占预计值%为75.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9%,对照组83.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两组无明显差异( P>0.75);复发率:观察组为3.85%(3/78),对照组为15.0%(12/8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CVA疗效肯定,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较一般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秋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阴道分娩7例,剖宫产45例,剖宫产率为86.5%,其中9例行B‐L y nch缝合,1例行子宫切除术。52例孕妇中双胎妊娠1例,共53例围生儿,<37周出生的有23例,其中有2例围生儿死亡;>37周的30例,无围生儿死亡,早产率为44.2%。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的类型与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前出血量、新生儿结局有关。因此早期明确前置胎盘类型,并及时采取合理治疗,可降低前置胎盘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刘国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疗养院老年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疗养院的老年室性早搏老人172例,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有93例,未合并心肌缺血的选取健康人群79例,观察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和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左心室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和右心室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尖部位以及前壁的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P<0.05);心肌缺血患者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P<0.05)。结论:心电图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发作部位。
作者:杨晶;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B超在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1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腹部实质性脏器外伤B超显像诊断符合79例,占86.81%,误诊12例,占13.19%。结论:在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B超诊断符合率高,具有简便、快速、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ABCD2评分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短期、快速识别T IA患者中可能发生脑梗死高危人群的方法,可根据AB‐CD2评分对T IA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近年国内外ABCD2评分法评估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尚迟;蒲国兴;周智;李君;孙维权;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3年7月-2014年5月行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对照组行胸廓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0%,复发和死亡率为5.0%;对照组治愈率66.7%,复发率为33.3%,死亡率为16.7%,经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对于治疗肺切除后并发的支气管胸膜瘘有显著的效果,恢复时间短,疗效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先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社区500例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态度以及需求情况,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基层社区产妇提供产后健康保健服务。方法:对选取的社区500例产妇进行对待中医产后保健知识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以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500例社区产妇中360例(72.0%)认为中医保健知识对于促进产后恢复没有效果或效果不肯定,367例(73.4%)认为产后中医保健知识不需要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前三位依次为: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对产妇进行单独指导或示范、组织产妇集中进行学习;需要的产后自护及中医保健知识的前三位依次为:产后乳房中医护理方法、产妇产后体型恢复方法和婴儿的中医保健方法。结论:社区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结合其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后中医保健知识。
作者:邱晓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85例患者共透析8620次,其中低血压27例,发生次数为389次。结论:高低钠梯度透析、正确服用降压药、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血液透析膜和防止有效血容量骤减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检查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与30例正常人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 C )、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正常人群,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ApoA1/ApoB100比值低于正常人群。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血脂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成克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0d入院,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前壁肿块突入膀胱腔,手术切除包块,病理学检查报告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超声和膀胱镜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罕见疾病,易误诊、误治。病史、B超、CT和MRI、膀胱镜检查等是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丁俊;殷德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