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青教授辨治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验

牛倩男;叶青

关键词:胎漏, 胎动不安, 固肾健脾安胎, 名医经验
摘要:近年来胎漏、胎动不安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安胎是中医妇产科的优势和特长之一 ,叶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固肾健脾安胎法治疗崩漏、胎动不安 ,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IUI、IVF治疗周期中患者睡眠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孕症者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中睡眠异常的护理治疗与干预.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将本院生殖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症睡眠异常的患者40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0例 ,其中包括IUI术134例 ,IVF术66例.对照组205例 ,其中包括IUI术139例 ,IVF术66例.手术前后均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进行心理状态分析.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并将试验组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结果以及试验组与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睡眠满意度及妊娠率两个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接受心理干预后 ,其睡眠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 .05).妊娠率方面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IUI、IVF治疗周期中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干预 ,能明显改善睡眠 ,提高IUI与IV F周期的妊娠率.

    作者:胡艳萍;刘萍;徐霞;陈双双;陈婷;孙焕;张贵伟;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 ,以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 ,综合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02 .6 ± 5 .8 )m l、(162 .4 ± 3 .3 )m l、34 .00% ,观察组产妇分别为(84 .6 ± 11 .2 )m l、(136 .3 ± 7 .4 )m l、8 .00% ,两组产妇对比差异性比较明显 ,P<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表明 ,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 ,是确保患者护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余银英;关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多项指标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F、LDH、α-HBDH、MCV、RDW、TBIL、IBIL、Hcy水平 ,评估临床生化指标在巨幼细胞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诊断M A明确患者40例 ,检测SF、LDH、α-HBDH、MCV、RDW、TBIL、IBIL、Hcy水平 ,并与MDS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提示MA组LDH、α-HBDH、MCV、RDW、TBIL、IBIL、Hcy均明显高于MDS组(P<0 .05);而MA组SF水平较MDS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时 ,LDH、α-HBDH、MCV、RDW、TBIL、IBIL、Hcy升高和SF降低可作为MA与MDS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尤其在基层医院无法行骨髓活检、基因检查等情况下.

    作者:游庆明;余先球;王俊;张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行序贯机械通气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主要的通气指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h后动脉血pH值、PaCO2 及 PaO2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拔管时比较有明显改善 ,具有显著差异(P<0 .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减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再插管率显著下降 ,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序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 ,可改善呼吸肌劳损 ,降低再插管率与VAP发生率 ,减少ICU住院时间 ,并能够明显提高呼吸功能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模拟教学结合PBL法在提高住院医师急救技能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结合PBL法在提高住院医师急救技能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对5年内156名住院医师的急救技能进行对照研究 ,随机分为实验组(78名)和对照组(78名) ,实验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PBL法进行培训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理论授课、操作示范、模拟人培训)进行培训 ,按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技能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综合应急能力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内容中除CPR技能、抢救药品与CPR指南相关知识外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模拟教学结合PBL法对住院医师急救技能进行培训 ,能明显提高住院医师的急救技能水平 ,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益芬;张宁;刘玉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与进展

    产前超声检查是发现心脏畸形重要的有效方法.根据国际超声协会指南的Ⅰ级、Ⅱ级、Ⅲ级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方法 ,可以排除大部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使大多数的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得到明确诊断 ,这样大大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 ,减少围生期死亡率 ,对执行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胎儿心脏畸形是常见的畸形之一 ,约占存活出生儿的0.4% ~0.8% ,其发生率4倍于神经管畸形 ,5倍于宫内死产 ,6倍于染色体异常 ,又是致命性畸形 ,约占婴幼儿死亡的50% .因此开展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并提高检出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四维彩超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 ,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检出率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翟建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出现溶血及血小板减少1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期实施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例的报告 ,以期对以后该病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不久前行巨型PDA封堵术1例 ,分析术后患儿出现溶血及严重血小板降低的原因.结果: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后患儿终痊愈出院.结论:封堵后可能出现溶血及血小板降低等并发症 ,但是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儿可以完全康复.

    作者:曾晓斌;兰建军;唐永江;田巨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ESA )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根据就诊的单双号顺序 ,单号设为观察组 ,双号设为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实施CESA.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阻滞完善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麻醉药剂量也较对照组减少 ,组间均差异显著(P< 0 .05);术中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心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9 .76% (4/41 )、7 .32% (3/41 ) ,对照组为26 .83% (11/41 )、21 .95%(9/41) ,两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P<0 .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 ,采用CESA ,麻醉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少 ,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小 ,效果安全可靠 ,是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程富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针刀综合疗法应用于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小针刀综合疗法应用于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以小针刀治疗 ,并且辅以手法、封闭以及功能训练等.对照组患者予以推拿、颈部牵引、中频电刺激以及功能训练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VAS)都得到显著的改善(P<0 .05) ,而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为明显(P<0 .05).结论:小针刀综合疗法用于慢性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情况 ,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值得推广.

    作者:姚亚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 .25% )明显低于对照组(19 .35% ) ,具有显著差异(χ2 =11 .021 ,P<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解痉、祛痰、氧疗及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PA 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右心衰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9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9例 ,其中首次剖宫产者20例 ,设为对照组 ,二次剖宫产者19例 ,设为观察组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全部产妇都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 ,对照组选择下腹部横切口 ,切除观察组产妇的原手术疤痕后进腹 ,对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和粘连情况、开始手术至娩出胎儿的时间(T1 )与总手术时间(T2 )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妇术中未出现粘连(0% )与术中出血状况(0% ) ,观察组产妇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粘连(100% ) ,术中出血者4例(21% );对照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T1 、T2 均少于观察组产妇 ,差异显著 ,P<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二次生产孕妇应加强护理 ,并明确剖宫产的指征 ,尽可能使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刘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中舒芬太尼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 ,根据产妇的腰麻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和对照组(单纯布比卡因腰麻)各30例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麻醉平面、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等.结果:两组胎儿娩出1min评分无明显差异 ,P>0 .05 ,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产妇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镇痛维持时间、VAS评分、术后运动与感觉恢复的时间、腹肌松弛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比单纯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更好 ,镇痛效果更佳 ,可有效减少布比卡因的用量 ,且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晓梅;刘林芬;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三维超声检查在胎儿颅内结构监测中的应用

    胎儿颅脑结构发育异常是常见的胎儿畸形 ,及时全面的了解胎儿颅内的结构对于科学评估胎儿发育状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时判断终止妊娠时点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不断发展的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颅内结构的检测上显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临床价值 ,对于改善目前的临床胎儿颅内结构监测有巨大价值.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后内科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后内科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存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出血病史的急性大出血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抽样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断流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周的PVF、HAF、HTF、ALT、DBIL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断流术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再出血 ,术后24周患者白蛋白恢复正常 ,ALT及DBIL降低较为明显 ,患者肝功能正常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断流术对肝炎活动表现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郭见强;王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 ,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 ,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作者:杜建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观察敏感窄谱抗菌药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敏感窄谱抗菌药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患者行敏感窄谱抗菌药+痰热清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广谱抗菌药+痰热清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继发性真菌感染率分别为94 .0% 、2 .0% ,与对照组的64 .0% 、26 .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积分[(0.80±0.64)VS (1.35±0.43)]分、舌象积分[(0.37± 0.21)VS(1.22±0.50)]分、脉象积分[(0.30±0.25)VS(0.44±0.32)]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窄谱抗菌药联合眼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继发感染率 ,提高临床疗效 ,安全有效.

    作者:辜家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技术在输尿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 ,其中输尿管结石占45%左右 ,发病率较高.一般情况下 ,输尿管结石的结石横径>7mm ,因此自行排石的难度很大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手术处理.针对输尿管结石治疗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体外微波碎石、腹腔镜手术、输尿管镜手术等等 ,而其中应用为广泛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输尿管结石手术的手术创伤 ,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的进度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临床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祝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6例气管异物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1 .0μg/kg瑞芬太尼、1 .5mg/kg异丙酚静脉泵入麻醉 ,对照组:1 .0mg/kg氯胺酮、1 .0mg/kg异丙酚静脉泵入麻醉.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 ,待患儿熟睡后手术开始.术中麻醉维持 ,观察组:瑞芬太尼以每分钟0 .2~0 .5mg/kg ,异丙酚以每分钟2 .0~3 .0mg/kg的剂量持续静脉泵入 ;对照组根据患儿个体麻醉情况 ,追加氯胺酮.1% 丁卡因进行喉部和气管内表面麻醉.置入硬质支气管镜 ,侧孔连接高频通气.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置镜条件和置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置镜顺利程度和置镜次数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 ,麻醉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实施现场紧急医治措施 ;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都未实施现场紧急医治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0% ,显效率为35 .0% ;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 ,显效率为66.7% ;两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地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且对患者预后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鉴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