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20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冯晓琴;王毅民;王怀秀;刘建荣;李弘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生殖异常, 染色体多态性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胎停育、畸胎、反复性流产等生殖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原因。方法:针对我院720例生殖异常患者,做常规技术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 G 显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20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69例。其中,多态性核型为49例,包括9qh +3例,inv(9)1例,Ds +/Gs +10例,Yqh +35例。 Turner 综合征3例,Klinefelter 综合征12例,平衡易位等5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生殖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异常核型会导致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畸胎孕产史和妊娠的反复失败,且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关系尤为密切,建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妊娠一胎阴道分娩一胎剖宫产诊治体会

    我科2012年12月收治1例孕38周双胎妊娠产妇,其分娩方式第1胎为经阴道分娩,第2胎为横位行剖宫产,母婴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梅;任翠玲;梁孔利;张淑萍;袁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艾滋病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 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3例 AIDS 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例,脑血管病12例,不明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神经梅毒4例,带状疱疹2例,脊髓病变2例,多发性肌炎2例。结论:AIDS 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多种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首次就诊时抗 HIV 抗体筛查。

    作者:罗映;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从处于医患关系主导地位的医务人员的视角,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 EpiData3.1录入原始数据,运用 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当前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与全国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现状相一致,原因涉及政府、医生、患者、社会等诸多方面。结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构医患之间诚信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医生的新标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作者:李绍巧;吕跃军;张旭敏;桂进丹;岳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46例会诊病例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师的院内会诊病例进行有效总结,分析基层医院临床药师会诊工作的实施模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本院46例临床药师院内会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会诊主要方法,探讨会诊工作效果。结果:本院约73.6%的临床科室均对外发出会诊请求,会诊效果多属于好转,会诊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抗感染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会诊建议多包括对抗菌药物进行更换或者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进一步规范用药方法等。结论:临床药师能够在院内会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助临床科室进行诊断以及治疗,会诊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会诊模式和方法,提高会诊工作质量。

    作者:韦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TA与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 M TA 及 Vitapex 两种根尖诱导药物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患者50人,共62颗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32颗,使用 M TA 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对照组为30颗,使用 Vitapex 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分别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 X 片结果评价其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有效率、成功率差异。结果: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有效率分别为93.8%、96.9%、96.9%,Vitapex 有效率分别为93.3%、90.0%、8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成功率分别为28.1%、62.5%、68.8%,Vi‐tapex 成功率分别为20.0%、30.0%、36.7%,6个月和12个月 M TA 的成功率明显高于 Vitapex 。结论:应用 M TA 作为根尖诱导药物,就诊时间少且远程效果好。

    作者:于春梅;王洋;周璇;张子旋;严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表现为快速见效,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在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惠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后6h 、12h 、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 、24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优。

    作者:周方敏;冯强;姚勇;杨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GM FM‐88)测试干预后粗大功能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价改善生活能力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实验组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参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家庭参与方式和训练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灵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4例血型鉴定中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方法:采集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样,并对 ABO 型各型进行血样血清的检验。结果:对于测定34例血样中,61.76%的患者因 ABO 血型亚型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23.53%由于ABO 抗体含量不足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其余原因占14.71%。结论:对于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的血样,必须采取其他辅诊手段对血型进行精确鉴定,以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筠;陈洋洋;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自拟柴平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柴平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期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柴平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康灵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柴平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产科收治的11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某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汇总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母婴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监测期间送检标本287份,分离病原菌163株,阳性率56.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0.55%;革兰氏阴性菌占28.8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占8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1.63%;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达100%。结论:通过开展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建平;陈远翔;沈文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有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以及宫颈有无病变,有无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4个月复发,3例子宫悬吊术术后6个月复发。35例 Prolift 和 Prosima 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新的网片支持系统手术为盆底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Prosima 手术具有术时短、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彩临;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卫生保健应用于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本区2所中小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二者分别为对照组(684例)和实验组(66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教育指导,实验组给予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和管理。结果:调查显示,两组呼吸道传染病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经预防后,实验组的传染病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而实验组对传染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对照组更好,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能有效地降低疾病传染率,加强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罗朝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初期,试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输注营养液,对照组患者肠外经静脉给予各种基础营养成分。在进行试验的1周中,定时观察两组各项指标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而且试验组患者的各种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麻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施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许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初步探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79例混合型及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以术前、术后肢体的围径差以及静脉通畅情况评估疗效。结果:经胫后静脉置管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为(5.14±1.02)d 。术后静脉通畅率显著改善,置管溶栓术后小腿围径差显著改善,期间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达;黄小明;张红刚;李保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法治疗时,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杜平;杨春燕;沈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实际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治疗法,所用药物为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率为82%,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贾永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对125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和8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各个维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病程及复发次数成负相关。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与病程和复发次数有关。需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体内葡萄糖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灵敏度降低出现糖尿病。该病可能加重肝损害甚至导致肝癌几率增大。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是需要临床引起重视及积极治疗的疾病。本文就肝源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