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654-2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分析

潘梁;石源;何喜军;周杰;俞菊香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 654-2, 急性酒精中毒,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654‐2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催吐、洗胃、吸氧、高渗糖、胃黏膜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654‐2治疗。记录两组苏醒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催醒效果,比较两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变化。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催醒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观察组 ALT 、AST 、GGT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654‐2可明显缩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苏醒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催醒效果,改善肝功能。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及血脂情况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孕妇体重、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和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有完整资料的 GDM 孕妇30例和正常孕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 GDM 组和对照组孕前体重、血脂、体重增幅以及巨大儿发生的情况。结果:(1)孕前低体重、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发生 GDM 的 OR(95% CI)分别为3.2(1.0~10.6)、5.0(1.7~15.3);(2)GDM 与早孕期和28周的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性(r =0.275和0.325,P=0.018和0.005);(3)预防 GDM 的甘油三酯适宜水平,在早孕期为1.1mmol/L ,在28周时为1.9mmol/L 。结论:孕前体重异常是 GDM 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预防 GDM 应重在孕前;根据孕期适宜的甘油三酯水平指导体重增幅也许是有益的建议。

    作者:周素平;沈菊英;贾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从处于医患关系主导地位的医务人员的视角,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 EpiData3.1录入原始数据,运用 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当前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与全国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现状相一致,原因涉及政府、医生、患者、社会等诸多方面。结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构医患之间诚信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医生的新标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作者:李绍巧;吕跃军;张旭敏;桂进丹;岳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后6h 、12h 、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 、24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优。

    作者:周方敏;冯强;姚勇;杨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全面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针对性全面护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兆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382例留观患者为实验组,2014年3月前39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病情及实施陪检及转运,实验组按照改良 MEWS 评分,将患者客观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等级,将陪检或转运前后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9%,对照组为21.28%( P <0.01)。MEWS 评分8分以上,与7分以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护送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乌嫌;张银清;林姬容;姚锦树;许冬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盐酸帕罗西汀所致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报告

    盐酸帕罗西汀为抗抑郁药,其药物反应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十分罕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少眠、周身不适、多思多虑、烦躁20余天,未曾系统治疗”入院。查体心电图示“冠心病”,余检査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定向力佳,无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联想条理,自我评价降低,偶有生不如死感,无象征性思维及逻辑倒错性思维,对躯体状况过分关注。远、近及即时记忆无明显减退及增强,无错构、虚构,智能正常,情感焦虑,情绪不稳定,紧张,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意志减退,行为减少,懒散,自知力可,按 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躯体化障碍;冠心病”,入院后给予盐酸帕罗西汀10mg/d ,阿普唑仑0.4mg 每晚口服,服用12d 后盐酸帕罗西汀改为20mg/d ,19d 后抑郁情绪明显减轻,睡眠改善,25d 后盐酸帕罗西汀改为30mg /d ,治疗29d ,常规复査,大生化示谷丙转氨酶67U /L(正常值5~35U /L ),临床考虑为盐酸帕罗西汀所致,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并将盐酸帕罗西汀逐渐减量至停药,改为坦度螺酮治疗,16d 后复查谷丙转氨酶为19U /L ,患者住院63d ,病情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王霞;邢玉芹;杨立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利弊探讨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强心苷等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普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整体的心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用药需谨慎。

    作者:张新锋;杨庆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家兔实验麻醉方法的改良

    我国各大医科院校病理生理学传统的“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实验中,由于家兔的上腹部大型手术只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动物挣扎强烈,故此实验一直受到不少师生的抵触,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该实验。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静脉麻醉方法有效运用于该实验。适量注射短效巴比妥类药硫喷妥钠,辅以局部麻醉,既能保证动物在安静状态下上腹部手术的顺利完成,又不会明显影响兔苏醒后氨的中枢毒性作用的观察。此改良麻醉方法值得在各大医科院校推广。

    作者:吴卫;何慧华;董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卫生保健应用于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本区2所中小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二者分别为对照组(684例)和实验组(66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教育指导,实验组给予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和管理。结果:调查显示,两组呼吸道传染病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经预防后,实验组的传染病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而实验组对传染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对照组更好,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能有效地降低疾病传染率,加强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罗朝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数字X线摄影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 X 线摄影(DR)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 DR 设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 )检查,观察影像学特征,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 CT 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本组6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经 DR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确诊58例,诊断正确率为90.6%。 IVU 表现为输尿管某段狭窄型27例,充盈缺损型19例,输尿管间嵴增宽并伴全程输尿管扩张型14例,一侧肾盂肾盏不显影型4例。结论:DR 静脉尿路造影能够提高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农远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有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以及宫颈有无病变,有无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4个月复发,3例子宫悬吊术术后6个月复发。35例 Prolift 和 Prosima 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新的网片支持系统手术为盆底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Prosima 手术具有术时短、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彩临;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脏彩色B超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彩色 B 超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分别从多方位、多切面实施二维以 M 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患者心脏情况,对所得影像学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入组病例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提示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性表现,同时15例患者均属于左心室受累。与未受累心肌相比,受累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以及常规状态下运动幅度更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彩超检测结果发现单纯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者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4例,另肺动脉高压合并症2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在症状不明显的早期阶段,心脏彩色 B 超能够及时明确心肌结构出现异常的特征性改变,同时对于致密化不全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可予以全面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支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轩;倪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艾滋病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 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3例 AIDS 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例,脑血管病12例,不明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神经梅毒4例,带状疱疹2例,脊髓病变2例,多发性肌炎2例。结论:AIDS 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多种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首次就诊时抗 HIV 抗体筛查。

    作者:罗映;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起将细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内,对比实施前(2012年1-12月期间)与实施后(2013年1-12月期间)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等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可有效地提高科室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作者:邱倩玲;叶有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体内葡萄糖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灵敏度降低出现糖尿病。该病可能加重肝损害甚至导致肝癌几率增大。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是需要临床引起重视及积极治疗的疾病。本文就肝源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GM FM‐88)测试干预后粗大功能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价改善生活能力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实验组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参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家庭参与方式和训练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灵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双胎妊娠一胎阴道分娩一胎剖宫产诊治体会

    我科2012年12月收治1例孕38周双胎妊娠产妇,其分娩方式第1胎为经阴道分娩,第2胎为横位行剖宫产,母婴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书梅;任翠玲;梁孔利;张淑萍;袁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99例冠心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给出临床用药,改变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服药情况、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意识和近期心脏改善情况。结果:99例患者在2年管理期前、后以上各种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更加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霍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产科收治的11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开腹组(43例)、阴式组(38例)以及腹腔镜组(35例)。结果:阴式组以及腹腔镜组肌瘤以单发为主,开腹组肌瘤多发比例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肌瘤直径>5.0cm 者比例较高,其他两组以直径<5.0cm 的为主,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9,P <0.05)。三组患者肌瘤的位置大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较大,开腹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肛门排气时间晚,阴式组在上述指标方面优,腹腔镜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开腹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住院天数也明显较长,但是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情况相当,三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显示,三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或阴式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微创,患者恢复较快,但是要把握好适应证,开腹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是有广泛的适应证,临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舒梅;徐云;王锦;王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