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评价及健康宣教

王霞

关键词:内镜, 缓释粒子化疗, 健康宣教
摘要:临床消化道进展期肿瘤患者中大部分确诊时已无法手术治疗,而其临床症状又急于解决,如食管胃肠道梗阻,患者不能进食,腹胀、腹疼、恶心、呕吐、痛苦不堪,以往经静脉放化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一般患者很难耐受,生存质量反而降低,内镜化疗缓释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治疗消化道肿瘤行之有效的新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伴有消化道梗阻症状的消化道腺癌12例患者进行此项治疗,在治疗前、后给予切实有效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密切配合,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隐蔽无瘢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它比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微创,在微创外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我院在熟练掌握传统“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27~51岁,病程4个月~6年,其中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样变6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例。病例选择标准:胆囊良性病变,无严重炎症发作、合并症及无腹部手术史。本组病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3~5d后治愈出院。经门诊随访及复查,无并发症发生,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贾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年资急诊儿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探讨

    目的:提高急诊儿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方法:应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实际操作演示、抢救后讨论等培训方法,提高急诊儿科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急救动手能力。结果:培训12个月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模拟应急能力、实际应急能力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系统、规范的应急能力培训课程及效果评价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增强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工作信心,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苏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肯定,治疗过程中偶有恶心、呕吐(改善服药方法后消失)外,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吴绪红;刘红;刘小林;李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有好几种,如: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新方法,包括B-L y nch缝合术、C ho缝合术、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动脉栓塞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已获得产科医师的认可;宫腔填塞可用于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增加宫腔内压力压迫动静脉及扩张宫腔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而止血,宫腔填塞可暂时止血,等待机体发挥自身的凝血功能;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盆腔静脉结扎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急症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子宫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用。

    作者:许聪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RP、超敏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常规联合快速定量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检测800例门诊患儿抗凝静脉血血常规,CRP和hs-CRP。结果:390例细菌感染疾病的患儿 CRP 异常300例,阳性率76.9%;hs-CRP 异常302例,阳性率77.4%;WBC异常120例,阳性率30.8%。CRP+ hs-CRP+WBC三者联合检测异常为341例,敏感性为87.4%。结论:在早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CRP、hs-CRP和血常规检测可作为初步诊断,尤其是发热患儿,可快速鉴别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抗生素治疗,利于机体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干预效果探讨与实践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至我院就诊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高血压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调整、血糖血脂的管理等多层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他们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经过3年的管理,其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及心血管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对于控制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文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联合临床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月间,本院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束停药1周后复查,以检查结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疗效差异不明显( P>0.05),但治疗组治愈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 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非淋菌盆腔炎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卓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价值

    目的:提高肝血管瘤(HCH)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 HCH 的临床表现和X线平片、超声、CT、MRI、动脉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HC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平片检查意义不大,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属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诊断HCH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检查技术密切相关,“两快一慢”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HCH的必要检查手段,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密度,这就是HCH特有的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与肝癌的CT 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象相鉴别。MRI对HCH具有特殊诊断意义,T1弱信号,T2高强度信号,是鉴别肝癌的重要指征。动脉造影是肝血管瘤可靠诊断方法之一,呈现颇有特征的“早出晚归”征。同位素标记红细胞肝扫描对诊断血管瘤有高度特异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 )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 HCH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佳方法。结论:HCH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影像学有典型表现者可以诊断,其中超声属首选,次选C T、M RI或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扫描,大部分得到确诊,肝血管造影常为术前了解或对诊断不明者作必要的补充。因此,影像学表现对HC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升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常见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应用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药房含中药注射处方509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滴速控制不当、溶媒的选择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方面。结论:应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400mg/d ,连续服用60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结果:治疗组服药后感染次数明显减少,感染持续时间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与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就开腹治疗(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痛苦小、美观度高的优点,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焕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脑梗死的原因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及早进行血糖的控制,采取降压、降脂的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

    作者:刘卫山;高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Na131 I标记LyP-1肽的可能性以及Na131 I标记的LyP-1肽在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包含LyP-1序列的十环肽(YCGNKRTRGC)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在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肽的环形结构。LyP-1肽通过氯胺-T 法进行Na131 I标记。通过尾静脉途径将Na131 I标记LyP-1肽以及对照肽注射于荷MDA-MB-435乳腺癌裸鼠体内并测量其生物分布情况。结果:LyP-1肽的Na131 I标记率可达80%±5%(n=5),放射化学纯度约96%。在37℃新鲜人血清中Na131 I标记 LyP-1肽24h其放射化学纯度仍然达92%。在生物分布研究中,Na131 I标记 LyP-1肽在肿瘤中的聚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通过氯胺-T 法可以成功的将131 I标记于LyP-1肽。131 I标记的LyP-1肽在37℃新鲜人血清中24h仍然保持稳定,并可被肿瘤组织高度摄取。

    作者: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1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方会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4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失败患者的病理资料,将完全流产者作为对照组,药流失败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子宫位置、慢性盆腔炎史、经期时间、既往分娩史、孕囊直径等方面的差异对妊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904例药物流产中完全流产818例(90.49%),流产失败86例(9.51%)。导致流产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未婚、子宫后倾或后倾后屈位、有慢性盆腔炎史、经期时间长、经产妇、孕囊直径大。结论:导致药物流产失败的影响因素繁多,在进行药物流产时应当先行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

    作者:苗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共168例(168只眼)眼后段磁性异物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84例(84只眼)应用电磁铁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第二组:84例(84只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对术后视力、眼压、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异物取出率进行评估。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第一组0.2±0.45,第二组0.5±0.41;P<0.05两组有差异。术后眼压:第一组(17.0±8.56)mmHg ,第二组(15.0±7.89)mmHg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第一组25例(29.76%),第二组5例(5.95%);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异物取出率:第一组2例未取出(97.62%),第二组1例未取出(98.81%);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取出异物组在术后视力及减少术后主要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应用电磁铁取出异物组;建议眼后段磁性异物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手术取出。

    作者:刘宝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尿管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诊治的5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情况等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钝性结石,均为微创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得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比后腹腔镜安全性高。

    作者:莫庆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选择39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94.9%,控制率为100%,1年后生存率为71.8%。其中死于局部复发者6例,未控1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不良反应:出现放射性食管炎3例,胃肠道反应2例,骨髓抑制1例,放射性皮炎2例,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痊愈,未影响正常的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较少,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谢群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时辰药理学的应用指导作用

    目的:对时辰药理学在合理用药中应用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方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并结合不同药物的临床使用经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同一剂量药物在不同时间进行服用,所产生的药效是不同的;药物不同,其服用药效的佳时间也不相同;在药效佳时间服用药物,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对使用药量进行减少。结论: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有助于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导乐式陪伴服务模式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导乐式陪伴服务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导乐式陪伴服务模式,对照组为常规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钳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导乐式陪伴分娩提供了人性化服务,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改善了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和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