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林;张恒
目的:观察对比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分别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术后躁动和镇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曲马多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记录以下指标:不同时间点的 SBP、DBP、HR和SpO2;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评分、改良面部表情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SBP、DBP、HR与插管时比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面部表情评分D组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D组明显低于A、B、C三组(P<0.05),C组在拔管后10min时明显高于A、B两组(P<0.05);躁动评分比较,D组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静、镇痛,但右美托咪定具有更佳的镇静水平和抑制躁动作用。
作者:孙传良;赵同新;李孝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临床上以磁共振多序列(MRI)技术对患者的胆总管结石进行诊断,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MRI和多层CT(MSCT)扫描诊断,并与病理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MRI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和手术结果中患者共168处有胆结石,其中胆总管上段有59处,胆总管下段有109处。MRI诊断结果为161处有胆结石,准确率为95.8%,MSCT诊断有109处存在胆结石,准确率为64.9%。二者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多序列检查能在临床上有效地对患者胆总管的结石进行诊断。
作者:零刚新;邓新源;梁菊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Ⅱ型糖尿病(T 2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状态的新陈代谢紊乱性疾病[1]。目前我国有上亿人患有 T2DM ,在疾病后期由 T2DM 所引发的糖尿病肾病(DN )、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磺酰脲类降糖药(S U )是临床应用早,种类多,临床应用也广泛的口服降糖药。SU 用于对饮食、锻炼控制无效,且身体消瘦的 T2DM 患者。SU 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磺酰脲类受体1(SUr1),与该类受体结合后,关闭胰岛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型K通道(KATP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该类药物有一个共同的分子结构( R1-SO4 N HCON H-R2)。其中 R1和 R2被不同的基团取代,构成不同的降糖药物。第一代SU 如甲苯磺丁脲、氯黄丙脲副作用较大,已很少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U 为二代和三代,如第二代的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以及第三代的格列美脲。下面就这些药物的作用做简要介绍。
作者:杨冬梅;程景;丁伯平;黄帧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作为一种无辐射、价钱低、操作方便、多切面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房疾病的诊断。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36岁,平均年龄51岁,体检时发现15例,自查时发现12例,乳头溢液者5例。乳头凹陷者2例,皮肤出现橘皮样变者1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 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段琳;孟丽华;孟庆峰;张召平;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总结临床路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在接受不同临床护理模式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经临床路径治疗护理后患者康复良好,患者治疗后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老年骨质疏松康复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减少患者疼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在老年治愈骨质疏松方面有普遍的显著疗效。
作者:林家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体检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辖区内956例铁路系统女工行妇科超声体检,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归纳,统计出疾病种类。结果:检出子宫腺肌病10例,子宫肌瘤138例,附件囊肿47例,附件包块23例,盆腔积液20例,节育环异常6例。结论:超声检查在常规妇科体检中能起到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作用,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霞玲;秦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10例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血清TBIL、DBIL、ALT 显著下降,ALB明显升高, PT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必要时重复应用血浆置换可减少各种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是快捷、有效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晓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36例,占60.0%;有效22例,占36.7%;无效2例,占3.3%;治疗有效率为96.7%。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盈盈;詹亚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光疗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 A组与治疗B组,每组各40例。治疗A组患儿连续光照24h ,治疗B组患儿连续光照5~7h后间歇17~19h ,所有的患儿连续治疗3d ,测定所有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和日均总胆红素下降量以及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观察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是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1d后,治疗A组患儿的日均总胆红素明显比治疗B组患儿下降的快。治疗2d与治疗3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的水平保持同等,差异不显著,但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A组的患儿毒副反应比治疗B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般采用光疗2d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光疗的时间对患儿也有一定的影响,间歇光疗虽然比持续光疗慢,但是整体的效果没有差异,同时间歇光疗的毒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值得医学推广。
作者:黄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肾内科病人临床护理要点,并从护理层面观察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肾内科病人8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肾内科病人而言,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可有效缩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汤传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名经病理证实的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分为良性组(A组)、交界性组(B组)、Ⅰ期癌组(C组),按肿瘤组织来源分为浆液性组(Ⅰ组)、黏液性组(Ⅱ组)、混合性组(Ⅲ组),分析声像图,比较各组间肿瘤直径、隔数目、隔厚度、乳头面积等参数。结果:A、B、C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A组<B组<C组(q=4.526,P<0.05;q=4.301,P<0.05);乳头总面积:A组<B组<C组(q=6.761,P<0.01;q=4.348, P<0.05)。Ⅰ、Ⅱ、Ⅲ各组测量值比较:肿瘤直径:Ⅱ组>Ⅰ组(q=4.031,P<0.05),Ⅲ与Ⅰ、Ⅱ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隔厚度:Ⅰ、Ⅱ、Ⅲ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头面积:Ⅰ组>Ⅲ组>Ⅱ组(q=4.263,P<0.05;q=4.210, P<0.05)。以隔数为3为分界标准,Ⅱ组>Ⅲ组>Ⅰ组(P<0.05)。乳头面积以300mm2为分界标准,B组、C组> A组(P<0.05),B组、C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观察以囊性结构为主的卵巢肿瘤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对判断其良恶性及病理分型有帮助。
作者:李敬;焦彤;杜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生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师生进行职业暴露培训,提高护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实施,使护生对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优良率达到93.33%,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了27%,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下降54.34%。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生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徐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刷牙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5种复合树脂制作试样,并即刻抛光,分别在体外模拟刷牙前、后检测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1)抛光即刻和体外模拟刷牙后,大颗粒填料复合树脂(Quixfil)表现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2)钡玻璃填料复合树脂(AP-X ,Quixfil)在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 P<0.05);(3)石英填料复合树脂(P60,P90)和纳米填料复合树脂(Z350)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复合树脂的填料种类、粒度、工艺影响表面粗糙度;(2)石英及纳米工艺填料树脂能够较好的抵抗体外模拟刷牙,表面粗糙度稳定;(3)Silorane基质复合树脂P90表面光滑程度较好,不易受到体外模拟刷牙的影响。
作者:闫鹏;秦宗长;刘志顺;张嘉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疗效和应用体会。方法:对近几年来分别采用CSEA和EA行高龄TURP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将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人均用药量、术中加药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显著,CSEA组优于EA组。结论:采用CSEA行高龄TURP手术,起效快、镇痛完善、对机体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优于EA。
作者:汤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U C )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近年患病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由于本病治疗上尚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现代难治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 UC的治疗综述如下。1药物治疗1.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 UC 患者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该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控制炎症,也可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及白介素达到抗炎作用。 SASP一般口服给药,3~4g/d,分3~4次口服,直肠栓剂适用于远端直肠型患者。部分患者口服后可出现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美沙拉嗪是治疗 UC 的新型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1,2]显示美沙拉嗪在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 SASP ,能有效缓解 UC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逐渐取代了 SASP 成为治疗轻中度 UC 的首选药物。但此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且价格昂贵,所以临床依从性比较低。
作者:邵岩;丁怀莹;韩向莉;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反应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治疗,视为观察组,选取此时间内的实施常规化疗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 P<0.05)。结论:小剂量反应停能够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且其在小剂量时,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院的尿路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77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3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5株,占77.5%,245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59.59%,奇异变形杆菌20株,占8.16%,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7.76%,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6.9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5%;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尿路感染患者应先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
作者:夏军辉;李晋;甘文斌;王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进展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且第一产程进展异常的足月妊娠初产妇390例,且均为头位,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 n=210例)和对照组( n=18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时采取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对照组在第一产程时采取卧床休息结合安定或哌替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不良反应、顺产率、剖宫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体位干预结合间苯三酚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小平;樊芳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涓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