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杨刚三;侯乐美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结果,一般情况下,患者经过强心剂、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是有一些患者使用各种药物均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继而成为难治性心衰[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骨骼肌萎缩、四肢发冷、发绀等症状,患者病情可迅速变化,并且预后差,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难治性心衰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治疗方法上也多种多样,血液透析便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在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心衰无显著疗效时,运用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本文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240例人工流产的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人流术后服用抗生素和产妇安合剂,观察组加用妈富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月经复潮、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妊娠等情况3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闭经、经量减少、盆腔炎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无再次妊娠。结论:人流术后开始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能减少人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并能安全有效避孕,减少重复流产。
作者:张媛;张源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93例RRT I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1配比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93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影响RRTI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中锌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中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非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经常被动吸烟、母孕期疾病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早产、非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经常被动吸烟、母孕期疾病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RRT I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晓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一种T型管支撑法在胆肠吻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组(研究组)及直接胆肠吻合组(对照组)两组,并随访1~2年,比较两组的减黄效果、胆漏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具有相同的减黄效果;术后胆漏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年随访研究组胆肠吻合口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2年随访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1> P>0.05)。结论:T型管支撑胆肠吻合口法能有效预防胆肠吻合术早期胆漏的发生,对远期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尚缺乏证据。
作者:蔡军;张彤;王翔;章应峰;孙仁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2009年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8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冯杰;张敏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比生地黄、熟地黄在功效、用药规律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含生地黄处方196份,含熟地黄处方229份,共计425份,对与生地黄、熟地黄配伍的中药、中药类型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生地黄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清热药占26.65%,补虚药占25.2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83.16%,甘草占77.55%;与熟地黄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中补虚药占30.02%,清热药占24.61%;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中当归占94.76%,白芍占88.65%。结论:生地黄、熟地黄二者与单味中药的配伍、合用功效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所治疗病证大为不同。生地黄适用于阴虚或伴气滞者,熟地黄适用于阴血虚而无热或精血亏虚较重或肾经不足者。
作者:解学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对策。方法:将我院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0例进行随访研究,观察复发率,分析复发因素。结果:本组100例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43例,复发率达43.00%;其中57例患者接受经腹部切除术中复发21例,23例患者接受阴式切除术中复发10例,20例患者接受经腹腔镜切除术中复发12例,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率达43.00%,其复发率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肌瘤个数、肌瘤大小及术后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因素颇多,积极有效的手术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
作者:杨栋清;廖燕飞;赖力云;杨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运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以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及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世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诊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HREZ/4HR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以及痰菌转阴的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 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痰菌转阴率高,建议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输卵管结扎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0例输卵管结扎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0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焦虑状况,满意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较轻,症状自评总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输卵管结扎手术患者焦虑状况,减少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作者:韩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失眠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疾病。大多因生活、工作等不良事件,引发应激反应所致。失眠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一大疾患。故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归析了失眠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研究进展。现作综述如下。
作者:陈金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PIS和APACHEⅡ,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两种评分分值的差别和每种评分标准不同分值患者死亡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评分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分辨度。结果:死亡组患者CPIS和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此分值以下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PIS和APACHEⅡ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3。结论:CPIS≥7分和APACHEⅡ分值≥24分时患者的病死率较高,APACHEⅡ对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生存预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菱菱;罗鸿波;傅万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动态MR和螺旋CT 多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态M R和螺旋C T 多期扫描,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强化特征。结果:本组45例小肝癌患者共发现57个病灶,其中37例1个病灶,4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以上,病灶平均大小为(1.9±1.1)cm。所有患者的两种扫描中信号、密度集中表现在动脉期,发现的病灶分别有46个、32个。所有患者动态M R和螺旋C T的强化特征典型表现为高-低-低(85.96%、66.67%)、高-等-低(87.72%、15.79%),其余为不典型表现。结论:小肝癌行动态M R和螺旋C T 多期扫描均能够显示强化特征,但动态MR更加能够充分反映小肝癌富血供的特点,在诊断上优于螺旋CT扫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徐旭军;何易;刘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中的差异。方法:从医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60例受检人员,均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应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快测血糖仪测定血糖,比较不同采血方式所获得的WBC、RBC、HGB、HCT等血常规指标和快测血糖差异。结果:将两组血常规指标值及快测血糖值相比较,静脉组快测血糖值与末梢组相比,经过相关统计学的计算,检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静脉组 RBC、HGB、HCT、PLT的参数均高于末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组WBC稍高于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对快测血糖结果影响不大,静脉血采集能克服末梢血采集的弊端,血量够,检测结果所受干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旨在研究CK及CD68对胃肠道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1例胃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癌(实验组)和28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中的CK及CD68蛋白的表达。结果:CK在实验组的阳性率为85.37%(35/4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4/28)( P=0.000);CD68在实验组的阳性率为19.51%(8/41),显著低于对照组67.86%(19/28)(P=0.000)。Spearman分析提示在胃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组织中CK表达与CD68表达呈高度负相关( r=-0.841,P=0.000)。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淋巴播散的指标。CK及CD68两者联合检测可应用于胃肠道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的检测。
作者:高福平;刘筱韵;魏谨;马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化学品眼灼伤的患者在急救第一时间应用敌腐特灵洗眼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急救的56例化学品眼灼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敌腐特灵洗眼器冲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治疗。记录患者伤后30min、12h、24h的临床症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性化学眼灼伤诊断标准》对患者眼睑、结膜、角膜和巩膜等组织腐蚀性损害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眼灼伤,观察康复后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睑、结膜、角膜和巩膜等组织腐蚀性损害的程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学品眼灼伤急救第一时间使用敌腐特灵洗眼器能够起到有效清洗毒物,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刘勇;杨刚三;侯乐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比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8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43例采取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为儿童进行手术治疗时,氯胺酮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更加明显,然而患者术后苏醒较慢,患儿容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快速起效,患儿耐受性好、麻醉并发症少,便于患儿术后快速苏醒,在患儿短小手术中更为适用。
作者:夏凌云;兰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辖区公立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为幼托机构进一步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7所公立幼儿园3183名儿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营养不良15例,患病率0.47%,其中,低体重9例,患病率0.28%,3~4岁患病率高;消瘦8例,患病率0.25%,4~5岁患病率高;发育迟缓4例,患病率0.13%,3~4岁患病率高;肥胖136例,患病率4.27%,5岁以上患病率高;龋齿1368例,患病率42.98%,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轻度贫血71例,患病率2.23%,3~4岁患病率高;视力不良254例,患病率7.98%;上呼吸道感染78例,患病率2.45%,4岁以下患病率较高;沙眼41例,患病率1.29%,各年龄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隐睾1例,患病率0.03%;包茎7例,患病率0.22%;疝气15例,患病率0.47%;鞘膜积液3例,患病率0.09%,各年龄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定期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促进幼儿园加强保健和卫生管理,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梁红锁;黄克;李林;张波;韦程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间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乳房外形满意率差异;入院时、术前及术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评测,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43%显著低于对照的39.29%,P<0.05。术前及术后第2周观察组患者 HAMA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莉;付再碧;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