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护理

黄雪莲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护理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出血后血块常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形成脑疝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1]: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目前多主张发病后尽早手术.术后可减轻血肿占位效应,降低病死率.我科于2012年1-10月对2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徐鲁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6例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患者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并在插管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经过精心护理5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仅4例患者出现食管反流,通过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采取“垂直留置胃管法”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给予患者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的治疗率,效果得到广大患者与其家属的认同与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金素;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听力正常青年ASSR、Tone-pip ABR与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频率特性及其反应阈、主观听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听力青年28名(56耳)分别采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纯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及纯音测听记录三者0.5kHz、1kHz、2kHz、4kHz反应阈及主观听阈,记录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除0.5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1、2、4kHz 3个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18~27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和主观听阈除0.5、1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2、4kHz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为15~24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差值为14~20dBnHL.结论: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均具有频率特异性,两者与纯音听阈间均有较好相关性,特别是在2、4kHz部分.

    作者:王涛;梁建平;陆秋天;彭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糖尿病酮症、低蛋白血症2例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妊娠与糖尿病并存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后新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是上述两种情况基本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孕期各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儿健康.笔者近期成功干预了2例妊娠与糖尿病并存的患者,现将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峰;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现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3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施行严密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李碧云;郑丽勉;杨梅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无痛人流手术中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术后宫缩痛、术中扩宫痛、吸宫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将无痛人流手术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3.0~4.0mg/kg)对照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mg/kg)组200例,丙泊酚(3.0~4.0mg/kg)+芬太尼(0.001 5mg/kg)组200例.观察静脉给药后对患者术后、术中有关疼痛的影响以及相关副作用的反应.结果:两个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治疗组与单纯用丙泊芬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包括扩宫痛、吸宫痛、宫缩痛)优良率明显增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是确定的.

    作者:江殿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4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切除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达边缘0.5~0.8cm的正常组织,术后配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42例患者手术和配合药物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随访2~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可导致医源性种植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可经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段元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患者应用20%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在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在使用20%甘露醇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脑外科患者使用20%甘露醇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皮肤坏死、肾衰竭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神经外科应用20%甘露醇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刘青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作者:韦庆文;蓝宇萍;肖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2 521株PA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79%).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和泛耐药P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PA对亚胺培南6年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1.07%;PA2006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4%,2011年上升到41.98%.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熊劲芝;黄强;张林;刘巧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浅析如何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与临床相关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临床各科室离不开检验,检验科室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工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以及整个医院的全面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尤为重要.

    作者:徐艳;候毅;黄成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科室2011年1-12月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对患者按护理程序实施全面、规范的护理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取得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桡动脉行CAG、PCI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穿刺处和术侧肢体的护理,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不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徐爱娟;孔竹梅;赵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影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方法:采取1∶1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分别对190例女性患者和非乳腺癌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的发生主要由健康保健、运动情况、负性事件、健康状况、基本生理状态和生活饮食习惯这六个因子决定,且因子间有相互作用.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在对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何鹏;卞静;王可;刘小华;曾平;王婷;黄水平;赵华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侧切牙异位误诊1例

    牙齿异位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多见,多由于不同原因在胚胎发育期外胚间充质部分组织错误移位所致[1].牙齿生长在颌骨的牙槽骨内发生方向改变,或远离牙槽外的部位生长,分别称为阻生位牙(阻生牙)和异位牙(牙异位)[2].1 病历资料患者,男,13岁.自觉右侧面峡部局部皮肤逐渐隆起就诊.检查:T:37℃、P:90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心脏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专科检查:右侧眶下鼻旁距正中线8mm处见一类圆形突起,局部皮肤肤色正常,无压痛,触之质硬、固定.患者右

    作者:石惠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对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90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教育前,血糖控制满意.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增强遵医行为[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综合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0例患者采用心理疏导、营养支持、胃电起搏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经保守治疗,10例患者均痊愈,胃肠恢复时间短5d,长48d.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对胃瘫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有利于其早日康复.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为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Ⅰ组(出生后6h内)、Ⅱ组(6~24h)、Ⅲ组(>24h).每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0.52±9.18、82.38±9.47、80.63±9.21;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9.27±10.28、87.29±9.18、85.34±11.37.3组患儿在治疗后的MDI、PDI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儿和Ⅲ组患儿比较,其MDI、PD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佳治疗时间窗.

    作者:何贤明;韦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患者76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祖国医学疗法.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并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肠鸣音排气时间中实验组在18h内恢复的有76.3%,对照组有39.5%;在肛门排气时间对比中实验组18h内排气的有50.0%,对照组有28.8%.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噩梦,1例出现戒断反应,2例手足麻木,1例男性患者服用吗丁啉后出现乳房发育、泌乳现象.实验组患者无上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紊乱较之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王翊;刘治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7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护理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老年患者行LC的护理资料.结果:LC的老年患者术后24~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8d顺利治愈出院.结论:科学地进行护理是提高老年患者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谢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我院门诊退药处方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记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药房206张退药处方,按照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等进行统计.结果:退药原因主要包括重复开药、药品不良反应等;抗菌药物为退药多品种,退药剂型主要以注射剂多.结论:医生在提高诊疗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药剂人员更要做好退药质量的把关工作,严防假药、劣药返流进入药房,医务人员通过积极的措施制定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就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吴连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