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燕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其发病的早期即可出现肝脏和周围脏器的浸润与转移,确诊后仅有15%~47%的切除率,且放化疗对其效果不确切,5年生存率总体仅为5%[1],根治性切除术后也只有16.5%左右.近年各国学者对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中寻找胆囊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季益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遗传史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1)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MSE总得分低于男性.(2)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被试在总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年龄越高,MMSE得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3)同一学历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变上无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低,MMSE得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4)在各个年龄段上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记忆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记忆力比男性好.在40~60岁这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定向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定向力比女性强.(5)遗传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B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普米克令舒,具有安全高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李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形成、X线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2年4-10月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的资料,分析寰椎椎动脉沟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50例寰椎椎动脉沟环颈椎X线片显示全环型38例,全环兼半环型1例,半环型9例,断环型2例.50例中伴随颈椎退行性改变者42例,颈椎骨质未见改变者8例.结论:寰椎椎动脉沟环是一种解剖变异,与颈性眩晕、头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春珠;胡月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颅骨多层螺旋CT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科行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105例检查者的颅脑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颅骨的解剖结构、蛛网膜颗粒压迹、血管压迹、颅缝整体形态以及闭合情况等.结果:共观察到蛛网膜颗粒压迹19例,占18.10%,血管压迹42例,占40.00%;可将颅缝的整体形态分为三型,普通型、囟门骨型和骨内颅缝型,其中普通型为常见,占80.95%(85/105),其次囟门骨型占10.48%(11/105),骨内颅缝型占8.57%(9/105);颅缝闭合形态可分为五型,即完全闭合型、嵌合型、缝间骨型、未完全闭合型和混合型,其中比例高的为嵌合型,其余四型所占比例均较低.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颅骨的解剖结构,对颅缝的闭合情况、蛛网膜颗粒压迹、血管压迹等均显示良好,了解正常的颅骨形态有助于识别异常病变,提高颅内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苏江水;沈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肝硬化是一种多发病,临床上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肝硬化形成的病因很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肝细胞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伤,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肝纤维化形成,肝质地变硬,终导致肝硬化.肝脏在人体内发挥着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功能,肝细胞可合成前白蛋白,当肝硬化出现时前白蛋白合成功能障碍,血清前白蛋白变化较早,因此,前白蛋白血清含量变化能成为反映肝损伤早期的灵敏指标[1].单胺氧化酶广泛分布在肝脏的结缔组织和线粒体中,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的7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和单胺氧化酶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其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尚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鼻饲组和常规对照组,早期鼻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经鼻胃管进食,常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早期鼻饲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发生率6.25%;常规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0例,发生率35.71%,早期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鼻饲,能明显降低误吸和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许倩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脐绕颈使脐带缩短,胎儿下降时脐带牵拉过紧,血循环受阻是临产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可影响产程进展,导致分娩异常,尤其是多周缠绕.本文对我院收治627例脐带绕颈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产妇2 036例,发现脐绕颈627例,发生率30.80%.其中初产妇535例,占85.33%;经产妇92例,占14.67%.
作者:姚林香;李秀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提高临床对结核病表现多样性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肺结核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风湿热的分析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复习,总结肺结核并发Poncet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结果:该患者以上感样症状起病,出现咳嗽、咽痛、发热、关节痛、心脏损害,酷似急性风湿热,经治疗与复查,后诊断为肺结核性风湿症.结论:肺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与风湿性、类风湿性或其他感染性关节炎进行鉴别,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昌锋;苏梅芳;叶媛媛;童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中62例切口愈合,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1.59%.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蔡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用常规检测方法,对工作中的不合格标本,有误差反馈的生化检测结果,重新采取标本检测或对标本复测,查找引起误差的原因.结果:标本采集不当6例,标本溶血16例,采血前病人准备不当者3例,采血试管使用不当者2例,血清标本在样品杯中凝集者3例,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1例.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共同来完成.
作者:崔树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疗效.方法:经腹行脾脏切除术、胃底贲门食道周围血管断流、幽门成形及肝脏活检术、胃体离断血管残端作浆肌层包埋缝合.结果:经该术式治疗16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达到止血、治愈.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并发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持续恶化,及时手术治疗是十分明智之举.
作者: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则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连续进行护理干预3周.结果:连续护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儿便秘改善总有效率8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
作者:江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23例27指.男14例16指,女9例11指.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2岁.切割伤14例,压砸伤9例.其中拇指7指,示指8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2指.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1.5cm~2.0cm× 2.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h,平均1.5h.术中采用以各指优势动脉侧指横纹末端连线为轴线,皮瓣偏向指背侧,切取大小为1.8cm× 1.2cm~3.0cm×2.5cm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植皮打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行蒂部部分拆线,皮瓣远端部分敞开,搔刮皮缘使之出血等处理后好转,切口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伤指皮肤相近,指腹饱满,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明;李高舜;林晓;王凤双;于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辅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给服谷维素、匹维溴胺;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后大便Bristol性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3%(73/8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IBS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作者:王钱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法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10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接生方法,治疗组予以改良助产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4%,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治疗组的窒息率为13.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士5.6)分,平均分娩时间为(108±15)min,患者满意度为86%;治疗组的SAS评分为(46.1士4.3)分,平均分娩时间为(91±10)min,患者满意度为96.2%.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重度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助产法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葛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加以应对.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恢复,无1例出现重度并发症.结论: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做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面预防与针对性治疗,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赵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新生儿复苏ABCDE方案进行抢救,并积极护理监护.结果:5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积极抢救护理后,治愈53例,有1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治愈率98.15%.结论:在复苏抢救过程中,有效护理极为重要,做好细节工作,清除复苏抢救障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复苏抢救的理想效果.
作者:杨翠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作者:韦庆文;蓝宇萍;肖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按照《内经》饮食观念安排膳食对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内经》观点采用观察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进行对照,通过20d饮食调整后进行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调整后较调整前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前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饮食观念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对其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绪芝;徐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