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付梅
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静脉炎判断标准,对静脉输液引起的Ⅰ~Ⅱ度静脉炎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11例Ⅰ~Ⅱ度静脉炎患者均于2~4 d内痊愈,静脉炎症状消失.结论 50%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和预防表浅性静脉炎的效果良好.
作者:高梅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外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本院随访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50例,平均随访4个月(4~2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无骨不愈合,无关节强直,无断钉.结论 外固定架是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一种简便容易、效果好的方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作者:董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治疗声带病变更有效、简单、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52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配合高频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其中1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 此麻醉方法安全性高,对循环影响较小,无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杨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受精卵于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32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银平;步艳玲;郭凤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现象,特别是老年人更常见.老年人的静脉血管多有硬化,管壁厚而无弹性,腔隙窄,脆性大,缺乏皮下脂肪,皮肤松弛,又加之所用某些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释血液,使血管渗透性增高,又因经验缺乏、错误操作等原因,致静脉穿刺拔针后,血液渗入皮下组织,造成皮下瘀血,给病人造成恐慌、痛苦,给下一步的静脉用药造成穿刺困难,掌握老年人血管特点,掌握拔针后止血要领,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预防皮下瘀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爱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经过分析我院10年来所治疗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例,找出绞窄性肠梗阻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所治疗的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16例病例中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统计分析,绞窄性肠梗阻与普通肠梗阻有明显区别.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有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
作者:薛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中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30 min,术后2~5 d拔除腹管,无切口感染,痊愈出院,住院5~7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医师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使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手、腕部热轧伤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早期修复术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手、腕部热轧伤治疗不当易继发手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因此,早期消灭创面、恢复手的功能是治疗手、腕部热轧伤后手部软组织损伤的关键.骨间北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能大限度恢复手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魏一珉;王新苗;翟学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 对38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均治愈,无复发及转为慢性骨髓炎,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炜;王大明;王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26例好转;手术探查6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4例;2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1例做Braun's吻合,1例仅做探查空肠造痿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现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高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采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治愈,2例急诊手术探查.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有助于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诊断.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华甫;王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21例创伤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6例,术中探查确诊5例;经腹径路手术17例,经胸径路手术2例,胸腹联合径路手术2例;21例全部治愈.结论 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开胸探查术是绝大多数创伤性膈疝首选的手术方法,尽早手术修补膈肌裂口,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程长春;陈国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中立位和旋后位固定的康复效果,寻求一种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骨折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桡骨下端骨折高龄患者行前臂小夹板四夹固定, 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中立位固定4~6周;治疗组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再固定2~4周,3周后掌腕关节不固定,指导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并分别按桡骨下端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治疗组伤肢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0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组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固定法,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活动,能促进伤肢的功能康复进程.
作者:梁银妹;陈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部间骨折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收治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骨折复位固定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20例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较好3例,良1例,差1例,恢复率为98%.结论 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骨折复位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综合治疗,既保证了骨折的复位、固定和愈合,同时又彻底解除了股骨头坏死带来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双重困扰,较以往的单纯固定骨折但后遗髋关节疼痛或者分期手术处理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有明显优越性.作为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军;高书图;陈洪干;侯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 对30例不同年龄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由于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避免了脊髓损伤的加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甲状腺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容易出血,甚至大出血,危害性极大.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立止血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取得了良好止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彬;梁成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寻求一种对严重开放性胫腓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 通过对38例此类骨折患者行胫骨外固定器,腓骨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随访36例患者,一期愈合33例,2例延期愈合,1例不愈合.愈合患者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此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大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腹联合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42例痊愈,2例死亡,2例转院,治愈率91%.结论 对胸腹联合伤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娄新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术后管型石膏固定8~10周.结果 经随访2个月~3年,25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坏死;1例骨折愈合,近端有骨质坏死现象.腕关节功能综合评定,优18例(69.23%),良7例(26.92%),可1例(3.85%).结论 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马守战;苏振炎;赵金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延迟(FDGE)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胃排空是否空障碍分为延迟组30例和对照组208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后血红蛋白、重建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情况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排空障碍的独立因素,并对回归方程回代性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排空延迟与性别、术后血红蛋白、腹腔感染、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脏器切除、吻合口渗漏、电解质紊乱、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Log(P)=-1.171+1.167合并脏器切除+1.472腹腔感染-0.898术后血红蛋白+1.036胃肠重建方式+2.213术后排气时间+1.282手术时间,若以0.5为判别界点,该方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67%和82.21%.结论 合并脏器切除、腹腔感染、术后血红蛋白、胃肠重建方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是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赵力军;齐倩;赵燕萍;赵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