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芬太尼和喷他佐辛、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作用比较

顾美蓉;房宁宁;张兆平

关键词:喷他佐辛, 布托啡诺, 芬太尼,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或喷他佐辛联合用于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9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泵组(Ⅰ组),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镇痛泵组(Ⅱ组)及芬太尼和喷他佐辛镇痛泵组(Ⅲ组),每组30例.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各时间段均≤3分.术后24h排尿困难和不良反应比较:Ⅲ组明显少于Ⅰ组(χ2=5.0909和χ2=4.5652,分别P<0.05).镇静评分(OAA/S值):Ⅱ组分别大于Ⅰ组和Ⅲ组(t=2.3767和t=2.5471,分别P<0.05).结论: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或芬太尼和喷他佐辛联合用于患者PCIA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在药理作用方面可以取长补短.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是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复制剂,用于治疗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β-内酰胺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腹腔、盆腔感染.

    作者:栾子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电话调查,填写问卷.如能坚持至少每一个月来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诊一次为随诊依从性好,否则为差.对随诊依从性差者进一步询问原因,同时调查院外用药情况.结果:在253例被调查患者中门诊随诊依从性好147例(58.10%),依从性差106例(41.9%),依从性差的原因嫌随诊麻烦32例(12.65%),没有必要来28例(11.07%),经济问题25例(9.98%),就诊太远21例(8.30%).院外用药情况,起初3个月按时按量治疗较好201例(79.45%),3个月后坚持用药者159例(62.85%),时停时用者53例(20.95%),擅自停药者41例(16.20%).结论: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情况不容乐观,文化程度低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较差.对这一人群应强化教育,增强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加强院外用药指导,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李高云;亓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附属医院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疏血通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疏血通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成本-效果分析中,疏血通组获得单位效果的成本低.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可获得较好疗效且医疗成本较低.

    作者:曲震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社区干预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多种急性、慢性并发症,在农村等边远地区,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健康教育滞后、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匮乏等原因,使糖尿病的规范治疗难以实施.笔者自2006年5月开始,对辖区内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春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年龄乳磨牙残根的处理对错颌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乳磨牙残根的处理方式对儿童错颌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口腔科门诊年龄5~9岁乳磨牙残根病例200例,按年龄分组:5岁组60例,7岁组70例,9岁组70例.按处理方式分为:保留残根组和戴保持器组.5岁组:保留残根30例,戴保持器30例;7岁组:保留残根35例,戴保持器35例;9岁组:保留残根35例,戴保持器35例.取模型,拍片,测量缺隙,3~6个月复诊,进行对照评价.结果:5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40%,戴保持器错颌率16%,总错颌率28%;7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30%,戴保持器错颌率9%,总错颌率20%;9岁组:保留残根错颌率15%,戴保持器错颌率5%,总错颌率10%.5~9岁保留残根组错颌率28%,5~9岁戴保持器组错颌率10%.5岁组和9岁组总错颌率经统计学分析:χ2=7.2,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5~9岁组二种处理方式错颌率经统计学分析:χ2=10.52,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乳磨牙龋坏早失患儿年龄距替牙期越远,错颌发生率越高,正确配戴间隙保持器能诱导后继恒牙正常萌出,有效降低错颌率.

    作者:郅洁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2 500g,身长<47cm,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出生1周内死亡率是一生中高的时期,故加强早产儿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1].而在早产儿护理方面,体位护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体位对早产儿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吴芸;杨春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于再次剖宫产的258例分析

    剖宫分娩后,瘢痕子宫再分娩日益增多,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对再次剖宫产者术中所见及第一次手术时的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盛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1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18例(30.0%),恶性肿瘤37例(66.1%),交界性肿瘤1例(3.9%).术中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失血性休克;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MODS.随访47例,1年生存率为83.0%,3年生存率为53.2%,5年生存率为29.8%.结论:术前评估对制定手术计划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完整、整块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病例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作者:刘海旺;刘旭东;王晓明;丁守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工作中多孔胃管安置长度探讨

    目的:探讨多孔胃管留置长度多少才更合适临床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抽签法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再加13cm,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上要求的留置胃管长度为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两组病人早期行胃肠减压,一周后行胃肠内营养及胃管内注药.结果:病人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食管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孔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鼻饲食物及药物的病人置胃管长度应在常规长度上加13cm,可以使胃肠减压更充分,发生食管内药物、食物滞留(甚至食管堵塞)、食管炎情况少.

    作者:代高英;李胜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47例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的效果

    目的:了解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弱视患儿均为功能性弱视.短小遮盖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治疗一个月,然后改用短小遮盖,每天遮盖2~3h,并选择在视力集中的时间遮盖,如做作业,上课等,持续半年,每1个月复查视力一次.对照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疗法治疗一个月,未用短小遮盖法,在终止治疗后的2~6个月内复查视力.结果:短小遮盖组:视力100%提高且稳定.对照组:视力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短小遮盖法可以预防弱视的复发.

    作者:郝志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该院1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结果:此例肺隔离症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CT平扫初诊为肺炎性包块,不排除占位性病变,经增强扫描并三维重建后诊断为肺隔离症,后经手术证实.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时常易被误诊为肺囊肿、肺脓肿、肺肿瘤等多种疾病,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胎盘早剥4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胎盘早剥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10%,其中胎死宫内者2例,新生儿死亡2例.孕产妇40例中1例并发DIC及凝血功能障碍,经及时抢救治愈,无孕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更应注重病史及诱因,B超已成为胎盘早剥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子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头部留置针保护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公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输液完毕留置针按传统的方法固定后,很多患者在自由活动时或夜间休息时,无意中将留置针拔掉,引起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作者:朱丽萍;姜勇;贾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长期服用对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5年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堵塞<75%病例166例,随即分成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通心络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河北以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粒(含量0.26g/粒),每日3次,分别在服药后半年、1年和2年进行3次冠脉造影,病变堵塞>75%为阳性,对比两组病人冠脉内径变化情况,了解通心络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影响.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内径变化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通心络可延缓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对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汪本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膀胱造瘘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在急性尿潴留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膀胱造瘘的临床优越性.方法:经皮微创膀胱造瘘术58例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6例比较.结果:前者经皮微创膀胱造瘘康复快,痛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流术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郑巍;汪全贵;聂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特点.方法:通过对120例喉癌手术患者精心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120例喉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无心理障碍,康复出院,满意度达到9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正确护理、康复指导,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瑞英;吕巧英;李曙华;刘先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目的:探讨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CHB)的疗效及耐药性.方法:随机对105例20~60岁CHB的病毒感染者予以国产拉米呋定100mg/d治疗,共2年,基线ALT异常为1组,ALT正常为2组,评价治疗前后HBV-DNA、HBV标记物.结果:治疗仅一年血清HBV-DNA转阴率第1组92% 第2组76.1%,第一组e抗原转换率为23.9%,e抗原血清转换并HBV-DNA阴转率为22.5%,第二组为14.2%,两组无显著差异,此时出现耐药比率为14%,而第二年为37%.结论: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治疗一年内能明显抑制病毒复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耐药性逐渐增强.

    作者:金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百雀羚护肤脂联合呋喃西林扑粉护理干预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探索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解决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问题,以预防湿疹与压疮的发生.方法:将百雀羚护肤脂与呋喃西林扑粉联合使用,并配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结果:可有效地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的湿疹、破溃,降低压疮的发生.结论:百雀羚护肤脂联合呋喃西林扑粉护理干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海霞;杜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7例,随机选择47例为比索洛尔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7.23%,均优于对照组(P<0.01),生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沙敏;杨庚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右胸导联对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波以直立为主,其次为正负双向.QRS以rS波为主,V3R、V4R出现率分别为95%与75%,QS波随导联的右移逐渐增加.V1呈QS波型时,同一心电图右胸导联均呈QS型,无特异性.V1呈rS型且r波幅≥0.05mV时,右胸导联Q波应疑及右心室梗死.ST段大部分在等电位线上,正常ST段抬高≤0.1mV.T波以倒置为主,随导联可移负向加深.结论:为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常规12导联附加右胸导联是一项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黄世琼;吴洁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