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姣;张平;熊晓华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传统定义为心脏有足够的回心血量,但由于心脏本身原因造成泵血量不足所致一系列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等变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心衰的本质是心肌组织细胞中某些相关基因表达与调控异常而引起的超负荷心肌病.经基因导入以延缓和纠正心肌组织某些基因突变,有可能使心衰的治疗获得重大进展,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心衰是一种基因病[1,2].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IL-18和CD54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小儿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CHF患儿52例,心功能按修订的Ross和Reithman评分系统,心功能Ⅱ级(3~6分)18例、Ⅲ级(7~9分)17例,Ⅳ级(10~12分)17例.原发疾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对照组1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L-18水平用ELISA法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表达.结果 CHF患儿血清IL-18及CD54均显著增高(P均<0.001),且随CHF加重渐增加,治疗后两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两者在心肌病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及其他病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IL-18和CD54可能参与小儿CHF发生发展,可以作为评价CHF严重程度的生物化学标记;CHF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无论初病因是否相同,免疫反应可能都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作者:段桂琴;赵水英;安金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的疗效及远期对性腺的损害.方法 对38例壮族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予CTX 8~12 mg/(kg·d)加入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1 h左右,1次/d,连用8~10次,累积量<80~120 mg/kg.同时应用泼尼松2 mg/(kg·d).结果 1.临床治愈28例(73.6%),完全缓解7例(18.42%),部分缓解2例(5.26%),死亡1例(2.63%),疗效与临床分类、病理类型关系不明显(P均>0.05);2.冲击治疗后d2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第4周已达正常水平(P<0.01);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胆固醇冲击结束后4周明显降低(P<0.01),血肌苷、Hb、WBC、PLT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3.不良反应:20例(52.63%)有胃肠道反应,2例(5.26%)WBC减少,38例(100.0%)脱发,1例(2.63%)有心脏损害.CTX冲击治疗时年龄≥8岁、临床治愈、末次随访年龄≥17岁的18例精液检查或月经来潮正常,已婚7例男女均已生育.结论 CTX连续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疗效好,可快速提高血浆总蛋白、清蛋白水平,尿蛋白转阴快.CTX累积总量小于80 mg/kg,近期安全,远期未发现性腺损害.
作者:刘运广;林娜;李强;黄月艳;汤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案住院患儿196例,观察其5~10年后哮喘发病情况.随访168例.其中男132例,女36例;分为对照组87例,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组8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IVIG 0.4 g/(kg·d),连用5 d.结果 大剂量IVIG组81例,发生哮喘17例,占20.99%;常规治疗组87例,发生哮喘46例,占52.87%,两组哮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大剂量IVIG能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哮喘的发生率.
作者:李宏;王亚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大鼠血铅水平与胎盘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胎盘绒毛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法、NOS测定试剂盒测定46例(分为A、B、C组)不同孕期铅暴露和17例对照组孕鼠胎盘匀浆NO、NOS水平,并对受试胎盘组织切片进行电镜检查.结果 A、B组NO及NOS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组NO及NO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阶段铅暴露组,电镜显示胎盘结构代偿增生或轻度损伤表现.全程铅暴露组血铅水平高,胎盘结构呈现失代偿改变.结论 孕期铅暴露血铅水平、胎盘局部NO/NOS水平变化与胎盘发生病理改变间关系密切,可能在围生期铅毒性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红;马海燕;王云英;王教辰;徐风森;谭金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手术加激光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喉乳头状瘤患儿27例,支撑喉镜下摘除肿瘤后,用YAP激光在病灶处照射2、3 s,以气化残存的瘤组织,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定期复查,随访1~4年.结果 8例患儿临床治愈,治愈率29.6%;15例缓解,缓解率55.6%;4例无效,无效率14.8%.结论 经支撑喉镜下肿瘤摘除辅助激光治疗,是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曹华;董明敏;程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IL-18、IL-1β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0日龄健康SD大鼠1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对照组除外)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其中川芎嗪组大鼠在每次惊厥后予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每12 h注射1次,连用6d;惊厥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用6 d.RT-PCR方法检测各组反复惊厥后6 h,1、3、7 d海马IL-18、IL-1β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IL-18和IL-1β蛋白表达,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 川芎嗪组各时间点海马IL-18、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0.01),脑含水量(7 d除外)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较惊厥组明显减轻.结论 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IL-18、IL-1β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刘利群;毛定安;刘洁明;薄涛;熊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小儿急性喉炎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布地奈德+生理盐水,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予抗感染抗病毒药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6.6 P<0.0001).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比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见效快,疗效好.
作者:李玉茹;肖立峰;张晓鹏;蒋杏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 1.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34.12 P<0.01);2.吸入糖皮质激素后3、6和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逐渐降低,各治疗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其中治疗后3、6个月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12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黏附分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sICAM-1水平升高而起到缓解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作者:张定荣;林荣军;武文伟;邵岩世;孙立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2002~2005年本院34例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行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探讨.结果 急性肾功能不全34例中男19例,女15例;起病年龄16.0 d~15.5岁.因急性肾功能发病占35.3%.药物引起占29.4%.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0%,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30%.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应及早干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慢性化,充分重视肾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艳杰;李晓忠;董泽伍;钟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患儿,女,32 d,因腹泻3 d,发热1 d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生后d2出现皮疹、黄疸,d4住院治疗,住院14 d皮疹、黄疸消退出院.体温36.5~37.5℃,血WBC一直高于正常,当天出现高热,3 d前出现腹泻.入院后患儿反复高热,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WBC(20~36)×109/L,有中毒颗粒.
作者:齐静姣;张平;熊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 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 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作者:张志东;李兆志;耿希刚;程兆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毒鼠强中毒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毒鼠强中毒患儿分为危重组(70~90分)和极危重组(<70分);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比较各组血清总钙水平、不同血钙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毒鼠强中毒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钙越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 毒鼠强中毒可导致低钙血症,血钙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黄爱蓉;郑雯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大鼠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NC组),高热对照组(n=12,HC组)和热性惊厥组(n=21,FS组).用ELISA方法测大鼠海马匀浆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FS组大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元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亦有表现为核固缩.2.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6.57±15.94)μg/L,(4.11±1.74)μg/L]明显低于HC组[分别为(40.04±15.72)μg/L,(6.70±3.45)μg/L](P均<0.05).HC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NC组[(22.74±12.97)μg/L](P<0.05).FS组大鼠血清、海马皮质醇水平与N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血清和海马皮质醇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40 P<0.05).结论 反复FS可抑制发热刺激的皮质醇分泌;皮质醇未参与反复FS导致的脑损伤过程.
作者:郑飞霞;李光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对内毒素(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抗感染作用.方法 利用LPS气管内滴入制备新生大鼠ALI模型,设立SLPI治疗组、LPS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SLPI治疗组在气管内滴入LPS前30 min预先滴入400μgSLPI.4 h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用琼脂扩散法、ELISA法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和TNF-α水平.结果 LPS组肺组织NE活性、TNF-α及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SLPI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475.28,35.8,21.6 P均<0.01);SLPI治疗组肺组织NE活性、TNF-α及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q=66.14,7.02,5.60 P均<0.01);但高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q=22.18,5.07,3.77 P<0.01,0.05).结论 SLPI对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抗感染作用.
作者:胡毓华;陈吉庆;陆超;陈辉;邵小松;周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并剪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吸入8%氧气和92%氮气2 h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FGF治疗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时点(术后d4、7、10、17、24)海马CA1区GFAP表达强度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内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术后d7达高峰;对照组、治疗组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治疗组增多更明显,术后d10达高峰,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CA1、CA3区,术后d4、10、17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1.新生鼠HIBD后脑缺血易损伤区GFAP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有关;2.外源性给予bFGF可增强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GFAP表达,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孙金峤;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急性肾衰竭患儿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下降率的影响.方法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需行血液净化治疗38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HD组20例,HDF组18例.透析前后分别测血清β2-MG水平.结果 HDF与HD前后血清β2-MG变化经统计学处理,HDF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DF和HD组治疗后比较血清β2-MG水平差异、下降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HDF清除血β2-MG明显优于HD.
作者:李翠华;栾江威;吴燕祥;杨杏鲜;王筱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生脉注射液对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索HIE早期治疗干预措施.方法 将5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生脉组(30例)和胞磷胆碱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HIE患儿PSFV、PI及R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PSFV、EDFV、R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生脉组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明显高于胞磷胆碱组(P<0.01,0.05).结论 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紊乱,应用无损伤性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早期评估其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生脉注射液、胞磷胆碱治疗HIE均有效,但生脉注射液优于胞磷胆碱.
作者:蒋犁;黄莉;孙红光;吴明赴;张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新生兔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兔7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余下72只按2×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在高体积分数氧(100%)、低体积分数氧(45%)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PIP)、低PIP组共4组进行机械通气.通气中选取1、3、6 h 3个时间点活杀取肺,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MMP-2、MMP-9水平,同时测肺湿、干比,并结合病理片分析.结果 1.高氧组MMP-2水平增加,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高氧组MMP-9均值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低氧组MMP-9均值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意义;不同的PIP对MMP-9的影响无意义.3.MMP-2与MMP-9间呈正相关,同肺组织湿、干比呈正相关.结论 新生兔机械通气6 h内,高氧通气能上调MMP-2,下调MMP-9,通气时机械拉伸上调MMP-2.机械通气影响MMPs合成,MMPs在新生兔机械通气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花少栋;杜江;安胜利;杨丽华;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1岁以下的乙脑患儿45例为观察组,1岁以上的乙脑患儿8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岁以下乙脑发生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体征及血白细胞升高比例与1岁以上乙脑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发病季节、主要临床特征、脑脊液变化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M阳性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婴儿乙脑脑膜刺激征、巴氏征、神经反射及典型的血象改变与1岁以上婴儿乙脑临床表现不完全相符,临床医师不应以脑膜刺激征、巴氏征和神经反射的改变作为婴儿乙脑诊断的必备体征.
作者:吕福鸣;许青田;郭荣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