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新
目的检测胎盘绒毛组织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6~8周)、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2周)胎盘绒毛组织2 g各30份、脐血清30份,测定上清液中各种HGF含量.结果早期妊娠各种HGF均已产生;FL-T3、IL-3在胎盘绒毛组织中含量随着胎龄增加,各胎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7种HGF在胎盘和脐血中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F-T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G-CSF等7种HGF均参与胚胎期造血,尤以FL、IL-3、SCF为重要.
作者:姚慧;徐海燕;沈柏均;白晓玲;蔡金光;时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耐量减低(IGT)的干预方法.方法测定1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诊断为IGT,男10例,女4例;年龄8~15岁;体质量(57.7~114.0) kg,体质量指数(BMI)(30.18±1.71).给予中医循经推拿和行为矫正及饮食、运动调整综合减重治疗2个月.结果 14例IGT肥胖儿童减肥治疗2个月后9例OGTT恢复正常,体质量下降至(49~95)kg;BMI下降至(25.30±1.35) kg;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血糖[(14.23±2.35) mIU/L、(47.20±10.26) mIU/L、(5.63±0.91) mmol/L]较治疗前[(32.54±7.13) mIU/L、(164.53±33.60) mIU/L、(8.75±1.09) mmol/L]明显下降(P<0.05,<0.01,<0.05);空腹血糖(4.80±0.52) mmol/L和治疗前( 5.36±1.59) mmol/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减肥是干预单纯性肥胖儿童IGT、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预防2型糖尿病的好方法.
作者:李洪玲;罗小平;王慕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雾化吸入,100 U/(kg·次),2次/d,连用3~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有效率、治疗后表现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61.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并发症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肝素钙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发支气管肺炎,安全可靠.
作者:陈正珊;杨康治;吴少华;项素素;钱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舒利迭治疗中度哮喘发作患儿52例(治疗组),与辅舒酮(FP)+万托林吸入治疗30例对照(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中A1组(37例)按常规降级治疗,A2组(15例)尝试缩短巩固治疗时间,提前进入缓解期,比较A1、A2两组控制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A1、A2组清晨呼气峰流速(PEF)1~2周内恢复正常(≥80%预计值)的比例无差异(P>0.05),1.5~2.5个月到达缓解期的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哮喘中度发作疗效优于吸入FP+万托林;吸入舒利迭可使中度发作患儿提前降级,较快到达缓解期,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作者:覃敏;吴曙粤;陈惠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童于8周岁前、男童于9周岁前出现性征,或女童月经初潮发生在10周岁前,即可诊断为性早熟.也可较当地人群开始青春发育的平均年龄低2个标准差以上作为判断标准.对性征过早出现的患儿,首先应确定是同性还是异性,其次确定性征发育程度及各性征是否相称,再区分真性还是假性,后则区分其病因系特发性还是器质性.应详细询问体格及性征发育史、家庭成员性发育史及摄取激素类药物、食物(尤其是误服避孕药)史.体格检查要记录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外生殖器官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大小(容积),并作乳房、外生殖器官、阴毛的青春发育分期.并选择下列实验室检查作出鉴别诊断.
作者:郑意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在空跳情况下手术.结果 58例均无手术死亡,无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6.29±12.74) min,术后9~14 d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氧缺血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杜德禄;李俊杰;张长江;刘罡;李树斌;朱继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男,10个月,因腹泻、阵发性哭闹3 d,血便5 h,以可疑肠套叠收入院.入院查体:发育营养可,心肺腹无殊.肛诊指套涂有红色稀便.气灌肠检查未见肠套叠征象.胃镜示十二指肠球溃疡.血HP-IgG阳性,CagA(+),病检HP(-).其母HP-IgG抗体未测.予头孢噻肟静滴80 mg/(kg·d),西咪替丁静滴(0.2 g/次),双八面体蒙脱石口服.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作者:史学;李歆;王静;张克青;苏文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女,3岁4个月.因双下肢瘫痪0.5个月入院.病中无发热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曾于当地治疗,病情加重.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尚可,呼吸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Ⅰ级,痛觉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左侧未引出.入院后血WBC 6.2×109/L,N 0.518,L 0.371,CRP 26.49 mg/L;ESR 55 mm/1 h;胸片+肺门断层示:右上肺肺炎,右上后纵隔占位性病变,类圆形致密影,边缘清.胸腰段脊髓MRI示右上纵隔旁(后纵隔)肿瘤,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所致(3.8 cm×4.0 cm×4.7 cm),与胸1~5椎管内有神经根相连接.诊断:右上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住院3 d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作者:熊学琴;刘智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末梢血有核红细胞(NRB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生后起进行末梢血涂片,计数HIE患儿末梢血NRBC情况及其消失时间,并与28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HIE患儿末梢血NRBC数、NRBC绝对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中、重度HIE患儿更为显著,NRBC消失时间延长.结论缺氧可导致新生儿末梢血NRBC增加,增加数量及消失时间均与缺氧程度有关.
作者:王东红;姜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女,6岁,因近0.5年右侧肢体发作性无力、摔倒就诊.患儿从小反应慢,四肢无力,扶楼梯上楼,至今不能独自爬上床.近0.5年来右侧肢体发作性无力、摔倒,持续10 min 左右自行缓解,发作时无意识障碍,不伴大小便失禁.
作者:宋文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对早期发现单纯性肥胖患儿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对4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尿微量系列蛋白进行检测,并对50例健康儿童测尿微量系列蛋白作为对照.同时测血脂及作肾功能检查.结果单纯性肥胖患儿40例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发现8例异常,5例清蛋白(Alb)增高,其中1例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时增高,3例TRF增高.对其中1例行肾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异常.正常儿童50例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均正常.结论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儿童相关肾病的敏感指标.
作者:方林钧;何威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患儿促生长的疗效及对ISS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ISS患儿16例均采用r-hGH治疗,0.12 U/(kg·d),每晚睡前0.5 h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脐周、大腿外侧及上臂外侧等,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身高、体质量、骨龄、骨龄预测身高、生长速率及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 16例生长速率由(1.5±0.4) cm/6个月提高到(6.5±1.7) cm/6个月,骨龄增长小于生活年龄增长,治疗前后通过骨龄预测身高由(150.0±11.7) cm提高到(156.0±8.9) cm,r-hGH治疗后患儿IgA显著提高(P<0.01).结论国产r-hGH对ISS治疗安全、有效,不仅有促生长作用,同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美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阻塞性和限制性慢性肺疾病可导致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氧疗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症状.本文阐述慢性肺病的常见原因,及其与睡眠的关系和影响.
作者:李朝霞;张睢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SV急性脑损伤模型,比较GCV治疗前后小鼠生存状况、死亡率和电镜下脑组织结构变化;接种病毒后d7处死小鼠,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HSV-Ⅰ DNA的拷贝数.结果电镜下感染模型组小鼠脑细胞胞浆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内脊破坏、髓鞘严重松解、破坏.GCV治疗后小鼠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理想,死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小鼠脑组织中HSV-Ⅰ DNA拷贝数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GCV能有效抑制HSV-Ⅰ复制,减轻临床症状、脑组织损伤,降低小鼠HSV急性脑损伤的死亡率.
作者:许晓燕;唐久来;吴德;杨世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假性性早熟(PPP)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兴奋试验检测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B超检查、骨龄评估等方法对38例PPP儿童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及随访.结果 LH峰值(0.49±0.48)IU/L,FSH峰值(0.54±0.78)IU/L,26例E2升高(36.11±15.07)ng/L,1例17羟孕酮>266 nmol/L,B超均示子宫增大(3.98±1.18)mL.误服避孕药29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5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各1例.结论 PPP病因多样,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陈瑞敏;林祥泉;陈文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国产r-hGH对GHD 15例患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INS)释放试验(IRT).分别于0、30 min,1、2 h采静脉血行血浆葡萄糖(PG)及胰岛素(INS)测定.结果治疗前患儿糖耐量均正常,治疗3个月后OGTT空腹PG无明显增加,但PG 30 min(P<0.01)、1 h(P<0.05)、2 h(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P<0.01)均明显增加;虽葡萄糖耐量曲线上移,但均未出现糖耐量损伤(IGT)或糖尿病(DM).IRT空腹INS(P<0.05)、30 min(P<0.05)、1 h(P<0.01)、2 h(P<0.01)、INS曲线下面积(AUCins)(P<0.01)均显著增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明显上升(P<0.05).结论 GHD患儿r-hGH替代治疗3个月后INS敏感性下降,糖耐量降低,提示应用r-hGH替代治疗患儿应监测PG、INS水平.
作者:梁进涛;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男,12岁,因发热5 d伴咽痛,呼吸困难3 d入院.5 d前患儿出现发热,呈不规则热,诉咽部不适,轻咳,时有呕吐,当地医院予阿齐霉素、双黄连治疗2 d,体温正常,但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查体:烦躁,咽充血,三凹征阳性,右肺呼吸音稍低,双肺底可闻及散在喘鸣音,心音低钝,余未见异常.血白细胞12.9×109/L,中性0.60,淋巴0.40;血小板58×109/L.胸片: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肺炎.予吸氧、雾化吸入、静脉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患儿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行气管探查术,术中见声门下有大块黄黑色干痂,气管、支气管内大量黏稠分泌物,去除异物后见气管黏膜充血.术后患儿呼吸困难缓解.
作者:张全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9例发热、咳嗽患儿,行胸片检查,发病10~14 d检测MP IgM,入院后均予静脉点滴阿齐霉素10 mg/kg,1次/d,连用5~7 d,之后改为连服3 d,隔4 d治疗,总疗程3周.结果 9例患儿均确诊为MP肺炎,用阿齐霉素治疗后均痊愈,用药5~14 d胸片完全吸收.结论 MP肺炎胸片表现重,体征表现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结合MP IgM,对MP肺炎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史成华;李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存活的危重新生儿2~3岁时的生命质量.方法对积极抢救存活的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非干预组各30例,并与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予干预训练,并由专人对小儿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测定,2~3岁时对小儿进行心理卫生、行为、气质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干预组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非干预组心理卫生及行为问题较干预组均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经积极抢救存活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陈建丽;王鸿娟;文秋生;王多德;徐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氨基酸类及肽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及各自在癫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PTZ)制备大鼠慢性癫癎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中生长抑素(SOM)含量的变化.结果 GLU在腹腔注射戊四氮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ABA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点燃后0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OM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及乳头体组织中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海马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GABA、GLU及SOM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癎发生的重要原因及癫癎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乳头体及额叶皮层中SOM与癫癎发作有关,可能参与了癫癎的播散过程.
作者:李昭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