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虹光
1998年8月-2003年8月我们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镁、钾离子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虹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耳毒性和肾毒性外[1],尚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现将近年来收治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神经肌肉综合征4例进行分析.
作者:葛美;贺兴友;王怡;邱勇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的病因及临床,并进行随访.方法对1991年12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支扩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病因以免疫缺陷多见,病变主要累及两下叶,病原以铜绿假单孢菌常见,在随访7例中5例2年后无明显变化,1例免疫缺陷在1年后病变进展,1例异物取出1年后有明显改善.结论支扩的病因应首先考虑免疫缺陷,尤其要检查体液免疫包括IgG亚类;病原以铜绿假单孢菌常见,可指导经验性治疗;异物取出后支扩病变可改善,免疫缺陷者即使在无感染情况下病变也可进展.
作者:冯雪莉;申昆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A)水平,研究抗癫药物(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及其对FA代谢的影响,寻求抗诱变作用的途径.方法选择癫患儿90例,依据应用AEDs不同分组,检测各组用药前后SCE频率及FA水平,以及补充FA后两指标变化.结果服用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的癫患儿,服药后较服药前血清FA明显降低,SCE频率显著升高,而补充服用FA后两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CBZ、VPA对小儿机体具有诱变作用,但硝基安定无明显诱变作用.FA能够减轻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
作者:朱海燕;罗克娴;郭卓平;张会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准确诊断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方法.方法取26例21-三体患儿及20例正常人DNA标本,引用一对引物同时PCR扩增两个同源基因片断:21号染色体长臂的人肝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L-CH21)及1号染色体的人肌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M-CH1),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软件测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4个PCR循环检测两个同源基因扩增产物光密度之比:病例组为1.61±0.18;正常人组为1.01±0.06,两组比值分布无重叠区,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约4 h可完成.结论 SYBR Green I荧光同源基因定量PCR方法省时、简单、快捷、准确诊断21-三体,为临床及产前诊断21-三体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茜;谢湘芝;经承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2 d,腹泻1 d,腹胀3 h伴呕吐入院.入院后腹胀明显且进行性增大.
作者:张雯;宓越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5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DNA、IgM、IgG检测.结果 1.HSP 55例中B19-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8 %(10/55)、14 %(8/55)、16 %(9/5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HSP 55例中24例有腹症,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4例有关节表现,其中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0例有肾损,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20.8 %和23.5 %,同时并两个症状14例中4例(28.6 %)与B19感染有关,皮肤紫癜+腹症+关节+肾损 6例中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 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作者:成胜权;张国成;曹玉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早产发生率和早产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从省直第一及第二医院建卡的2216例围生保健手册中筛查出早产儿10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手册中各项记录筛查有关因素,经χ2检验,计算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4.6 %,早产组危险因素以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孕期合并症、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偏食/剧吐、孕期外伤史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早产儿死亡率为15.20 %,较同期足月产儿高11.34倍.结论孕期合并症、并发症、不良孕产史、畸胎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液淋巴细胞L-selectin水平变化,探讨其在MAS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AS患儿生后d1及25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L-selectin水平.结果 MAS患儿生后d1 L-selectin水平[(82.85±8.71) %]明显高于对照组.MAS患儿L-selectin与生后1 h血pH的相关系数为0.114.结论 MAS患儿生后d1淋巴细胞L-selectin明显增高,与血pH无关.
作者: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唐沂;贺务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选择急性病脑患儿60例,分为轻重两组,分别检测患儿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结果急性病脑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GMP-140、VWF、D-D变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监测血小板GMP-140及血浆VWF、D-D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血栓前状态;同时血小板GMP-140及血浆VWF、D-D指标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炜;罗克娴;李根山;郭卓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48 h,1周左右对2001年9月~2002年3月诊治新生儿败血症72例进行PCT测定,同时行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72例患儿入院后PCT均>0.5 μg/L,阳性率100 %,PCT>10 μg/L以上20例,血常规及CRP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而CRP在入院时33例(46.4 %)异常,治疗后痊愈70例,PCT均降至正常.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用于监测诊断及治疗很重要,敏感性更高.
作者:秦丽;黄琦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一些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新指标进行综述,反映早期肺泡气-血屏障通透性变化的指标和肺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标记物(肺上皮细胞标记物,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肺纤维化标记物等).
作者:郭琳瑛;甘小庄;宋国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兰菌净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激活效应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预防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病例35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1岁4例、1~3岁18例、>3岁13例,兰菌净预防呼吸道感染,由家长记录或门诊随访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病程.收集用药前后患儿唾液标本经放免法(DAB-PEG法)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并计算sIgA提高率.结果兰菌净明显提高患儿唾液sIgA含量(P<0.01),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减轻病情.用药前后唾液sIgA提高率以<1岁组高,>3岁组居中,1~3岁组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兰菌净可有效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预防呼吸道感染.
作者:方红;金红芳;董永绥;王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治疗对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新生儿MO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17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1.6 h;对照组存活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能迅速提高机体携氧能力,减慢MODS的发展速度,机械通气可作为治疗MODS的措施之一.
作者:江风;汤耀斌;韩玉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ABA)及血钙测定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行NBNA评分并测定血钙,分析其在不同病情中的变化.结果 NBNA评分及血钙在窒息新生儿中均下降,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BNA评分及血钙测定联合应用有助于判断窒息新生儿的病情并估计预后.
作者:曲群;李惠侠;宗璐;李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急性肺炎时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布兰汉菌(BC)、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53例住院急性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进行不定型Hi抗体、B型Hi荚膜多糖抗体和全菌抗体进行检测,SP溶血素抗体和C-多糖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中SP溶血素抗体、表面蛋白A抗体和C-多糖抗体,CB全菌抗体及MP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双份血清中CP抗体;并同时进行血液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53例肺炎患儿中32例(占60.4 %)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21例,2种和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分别为8例和3例.在各种病原体中,SP和CP感染常见(各占20.8 %,11/53),其次为MP感染(占16.7 %,7/42)和Hi感染(占13.2 %,7/53).结论急性肺炎时SP、CP、MP和Hi等是常见的病原,在小儿肺炎经验治疗时,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亚亭;杨永弘;胡允文;王亚娟;Didier Leboulleux;Maija leinonen;Heikki Peltola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个以肺部炎症和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理特点为弥散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X线胸片示弥散性浸润影,临床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ALI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这一病理过程的严重阶段,也是终病理结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ALI和ARDS的共同发病基础,肺部是易受损的首位靶器官,也是起关键作用的器官,肺功能障碍导致严重低氧血症,进一步序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ALI/ARDS,而小儿感染多见,其中肺炎是常见病因之一,我院统计资料显示31例尸检确诊ALI病例中重症肺炎占(61.3 %)(19/31)[1].
作者:韩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流感嗜血杆菌(Hi)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Hi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用标记有地高辛的细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不同细菌DNA,产物分别与点有探针的膜条杂交.结果 8种细菌均扩增出468 bp目的带,而人白细胞及轮状病毒DNA扩增均阴性.6株Hi杂交阳性,7株其他临床常见菌杂交结果阴性.结论反向点杂交法简便、快速、准确,是检测Hi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沈德新;封志纯;杜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40例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NO3-/NO2-、cAMP及cGMP水平与cAMP/cGMP比值变化,并设2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M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AMP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4.哮喘患儿急性期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5.缓解期血浆NO3-/NO2-和cGMP水平下降,cAMP水平上升及其cAMP/cGMP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r=0.401 P<0.01).结论血浆内源性NO、cAMP、cGMP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血浆NO、cAMP/cGMP比值变化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患儿疗效和评价哮喘药物疗效的较好生化指标.
作者: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重症哮喘患儿采用肝素局部经皮给药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应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 %,有效率92 %;对照组显效率28 %,有效率76 %.治疗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及呼气峰流速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王秋月;李丽;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