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降钙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

秦丽;黄琦薇

关键词:前降钙素, 婴儿, 新生, 败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48 h,1周左右对2001年9月~2002年3月诊治新生儿败血症72例进行PCT测定,同时行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72例患儿入院后PCT均>0.5 μg/L,阳性率100 %,PCT>10 μg/L以上20例,血常规及CRP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而CRP在入院时33例(46.4 %)异常,治疗后痊愈70例,PCT均降至正常.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用于监测诊断及治疗很重要,敏感性更高.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30例

    目的观察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重症哮喘患儿采用肝素局部经皮给药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应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 %,有效率92 %;对照组显效率28 %,有效率76 %.治疗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及呼气峰流速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素靶向经皮给药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王秋月;李丽;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糖代谢影响

    目的研究围生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对40例窒息儿生后72 h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同时测定血清皮质醇(CT)、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轻度窒息对新生儿糖代谢无影响;重度窒息生后6 h血糖高,36 h低(P<0.01).4种激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6~12 h血糖与CT和G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应激反应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高血糖发生起重要作用,监测血糖对重度窒息患儿非常重要,治疗时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

    作者:雷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IL-11对移植前后ALL幼龄小鼠CD4、CD8 T细胞亚群影响;记录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观察移植后ALL小鼠内脏的GVHD病理变化;ELISA检测与GVHD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IL-11降低CD4 T细胞亚群的同时增加CD8 T细胞亚群的数量;明显提高ALL小鼠的生存时间(P<0.001);推迟GVHD发生时间,减轻GVHD发生程度;下调TNF-α水平(P<0.05).结论 IL-11一定程度降低移植后ALL小鼠的GVHD发生,并且保留GVL.

    作者:余永国;高清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室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将22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达90.1 %,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71.6 %.重度窒息组器官受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而各器官损害均以轻度为主.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 6分、入院时即刻血气分析pH≤ 7.20、入院晚及需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提示加强围生期母子保健、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及时转运危重患儿及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刘捷;曾超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消化道出血病因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GIB)的病因,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5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明确病因140例,确诊率91.5 %,上、下消化道出血(UGIB、LGIB)分别为74例和66例.胃病理检查56例,均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FG),Hp(+)33例.炎症组与溃疡组 Hp(+)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轻、中、重度炎症Hp(+)检出率进行比较,3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GIB前3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LGIB 66例中,病理证实64例(97 %).结论儿童UGIB以十二指肠溃疡(DU)并CSFG多见,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炎症组,且胃部炎症越严重,Hp感染率越高.LGIB以结、直肠息肉多见.小肠部位的肠系膜及肠壁血管瘤少见,且经常规检查不易确诊.

    作者:徐樨巍;王惠玲;申芳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

    目的探讨代谢性酸中毒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检测.结果 CO2CP低于正常值182例(91 %).结论及时发现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的消退.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简易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分为3组:简易血浆置换30例、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1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观察各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简易血浆置换组平均起效时间5.52 d,有效率93.33 %;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平均起效时间5 d,有效率93.75 %;常规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9.35 d,有效率68.18 %.丙球组血浆置换组与对照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χ=6.492 6.69,P<0.01);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无显著差异(χ=0.053 P<0.05).结论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经济、简单、有效.

    作者:刘艳霞;吉四辈;马铭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卡介苗、干扰素γ及维生素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γ)/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γ/ Vit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并随访,平均1年时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以联合IFN-γ/ 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γ/VitA组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刘雅丽;杨锡强;王莉佳;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31例患儿CMV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晚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31例患儿中11例为CMV感染患者(χ2=4.40 P<0.05).结论 CMV感染可导致或加重晚发性VitK缺乏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亦可引起颅内血管病变,从而导致颅内出血.

    作者:黄爱蓉;潘彤彤;何时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前降钙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监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48 h,1周左右对2001年9月~2002年3月诊治新生儿败血症72例进行PCT测定,同时行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72例患儿入院后PCT均>0.5 μg/L,阳性率100 %,PCT>10 μg/L以上20例,血常规及CRP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而CRP在入院时33例(46.4 %)异常,治疗后痊愈70例,PCT均降至正常.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用于监测诊断及治疗很重要,敏感性更高.

    作者:秦丽;黄琦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长期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其影响.方法比较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吸入激素治疗组、未吸入激素治疗组及对照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未吸入激素的重度哮喘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均<0.05),胰高血糖素则明显减低(P均<0.05).未吸入激素组、吸入治疗的轻中度哮喘组、正常对照组的糖耐量试验显示血糖和激素吸入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非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全身应用激素可能会引起机体血糖和相关激素代谢紊乱,从而加重哮喘和诱发糖尿病.

    作者:姚泽忠;朱燕燕;李志骏;刘仲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检测,旨在探讨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白细胞用KS-21血液分析仪测定,CRP和Ig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37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血常规、CRP和Ig.结果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与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 P均<0.005).细菌和病毒感染组Ig均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升高,可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张敏;燕容;陈慧玲;赵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出血与急性肺损伤

    新生儿肺出血(PHN)是指肺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病症.

    作者:韩玉昆;蔡栩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反向点杂交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

    目的研究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流感嗜血杆菌(Hi)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Hi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用标记有地高辛的细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不同细菌DNA,产物分别与点有探针的膜条杂交.结果 8种细菌均扩增出468 bp目的带,而人白细胞及轮状病毒DNA扩增均阴性.6株Hi杂交阳性,7株其他临床常见菌杂交结果阴性.结论反向点杂交法简便、快速、准确,是检测Hi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沈德新;封志纯;杜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26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肺炎支原体(MP)肺炎108例,其中误诊2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6个月~14岁.持续发热20例,呈弛张热,长12 d;咳嗽26例,顽固性咳嗽、咯痰带血丝各8例;胸闷、气急10例,胸痛1例;口腔霉菌感染3例;肺部可闻及干、湿音10例,无明显肺部体征6例;胸腔积液2例.

    作者:戚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同源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21-三体综合征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准确诊断21-三体综合征(21-三体)方法.方法取26例21-三体患儿及20例正常人DNA标本,引用一对引物同时PCR扩增两个同源基因片断:21号染色体长臂的人肝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L-CH21)及1号染色体的人肌型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M-CH1),用SYBR Green I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软件测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4个PCR循环检测两个同源基因扩增产物光密度之比:病例组为1.61±0.18;正常人组为1.01±0.06,两组比值分布无重叠区,诊断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约4 h可完成.结论 SYBR Green I荧光同源基因定量PCR方法省时、简单、快捷、准确诊断21-三体,为临床及产前诊断21-三体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茜;谢湘芝;经承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人细小病毒B19感染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5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DNA、IgM、IgG检测.结果 1.HSP 55例中B19-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8 %(10/55)、14 %(8/55)、16 %(9/5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HSP 55例中24例有腹症,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4例有关节表现,其中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0例有肾损,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20.8 %和23.5 %,同时并两个症状14例中4例(28.6 %)与B19感染有关,皮肤紫癜+腹症+关节+肾损 6例中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 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作者:成胜权;张国成;曹玉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血钙检测在窒息新生儿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ABA)及血钙测定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行NBNA评分并测定血钙,分析其在不同病情中的变化.结果 NBNA评分及血钙在窒息新生儿中均下降,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BNA评分及血钙测定联合应用有助于判断窒息新生儿的病情并估计预后.

    作者:曲群;李惠侠;宗璐;李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40例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NO3-/NO2-、cAMP及cGMP水平与cAMP/cGMP比值变化,并设2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M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AMP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4.哮喘患儿急性期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5.缓解期血浆NO3-/NO2-和cGMP水平下降,cAMP水平上升及其cAMP/cGMP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r=0.401 P<0.01).结论血浆内源性NO、cAMP、cGMP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血浆NO、cAMP/cGMP比值变化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患儿疗效和评价哮喘药物疗效的较好生化指标.

    作者: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及智力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9月~2002年9月在我院出生后出现黄疸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为干预组;同期外院出生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我国新生儿黄疸治疗推荐方案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干预组予早期干预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感知觉、运动及语言训练,出院后教会家长,定期复查.结果两组患儿1岁时身高、体质量、头围无明显差异,P均>0.05.智力发育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脑瘫.

    作者:田林瑞;张爱国;徐月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