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方法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毛美玲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 防治
摘要:目前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TTTI)药物很多,疗效不一.现将我们用3种不同方法防治小儿RRTI的临床及免疫功能变化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目的探讨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0例JRA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30例JRA中全身型占63.3%(19例);病原检出率迭56.7%(17/30例),病毒为第1位,依次为EB病毒(EBV)、柯萨奇病毒(CVB)、乙肝病毒(HBV),细茵以溶血性链球菌及肠道球、杆菌为主,同时检出2种及3种病原各1例;活动期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增高(P<0.05),CD+3、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CD+4无显著变化(P>0.05),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均<0.001).结论持续感染反复抗原刺激可能破坏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启动病理性免疫应答,与JRA的发生发展有关.JRA患儿机体自身免疫监控能力下降.

    作者:欧阳建华;方凤;汪隽瑛;蒋瑾瑾;单铮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幼儿泌尿系结石29例

    目的了解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总结29例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男25例(86.21%),女4例.年龄小4个月,婴儿17例,幼儿12例:上尿路结石16例(55.17%),男12例,女4例,临床主要表现无尿、排尿困难、血尿,占93.75%;下尿路结石13例(44.83%),均为男童,临床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占84.61%;婴儿临床上以排尿困难和无尿为主要表现,占82.35%,而幼儿则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占66.67%;结石可以血尿为首发症状(13.79%),反复出现;7例肾功能减退(24.14%),均为上尿路结石.结石检出率腹部B超90.5%,腹部平片72.2%,静脉肾盂造影44.4%.结论小儿泌尿系结石可早期形成及发病,以男童多见,无尿、排尿困难和血尿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表现,上尿路结石易并肾功能减退,腹部B超是泌尿系结石简便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孟繁英;刘玉容;孟群;张毓文;吾尔尼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临床癎样放电对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临床癎样放电(SED)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脑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观测实验大鼠认知行为改变.结果不同脑区电刺激停止后1 d SED大鼠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3 d海马阈下刺激组大鼠仍明显减少;1周内拒俘反应性均显著增强.大鼠Morris水迷宫选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定向能力测试中重复阈下再刺激大鼠在水迷宫的四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SED可引发实验大鼠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环境适应能力下降,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

    作者:王庆松;蔡方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抗癫癎药物对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小儿常用抗癫癎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癫癎服药患儿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各抗癫癎药组与对照组相比,25-(OH)D3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上述小儿常用3种抗癫癎药物,均可影响患儿体内雏生素D的正常代谢.

    作者:卢艳;郭卓平;张会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颅内肿瘤CT诊断与误诊分析

    本文对儿童颅内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李梦周;王琳;陈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实验室系列检查指标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敏感度选择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G)含量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观察HSP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对62例HSP惠儿进行尿MA、α1-M、NAG排量检测,同时做肾功能、肾B超、尿常规、尿12 h Addis计数相关实验室的检查,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HSP发生肾小菅受损的临床意义.结果1.HSP肾损害占80.60%,尿酶和尿两项特种蛋白、尿12 hAddis计数、尿常规、肾功能、肾B超对判断肾损害的敏感性分别为80.60%、76.00%、52.63%、48.39%、8.06%、7.14%;2.HSP患儿尿常规正常组(第1组)与异常组(第2组)间尿两项特种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第1、2组分别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照组NAG含量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AG和尿两项特种蛋白可敏感反映HSP肾损害情况,在某些程度上NAG的敏感性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HSP肾小管损害的判断指标.

    作者:雷晓燕;张宏;赛依帕;熊海金;王建平;王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睾丸肿瘤60例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0例卵黄囊瘤作免疫组化染色.回顾分析国内小儿睾丸肿瘤类型文献资料共203例.结果60例小儿睾丸肿瘤生殖细胞起源占85.0%,均为单一成分的生殖细胞起源肿瘤,恶性率70.0%,卵黄囊瘤占55.0%.初次就诊时大多数病例为一期.6例有转移者均为卵黄囊瘤.卵黄囊瘤病理形态多样,以内胚窦、网状、玻璃样小体、微囊及腺样结构较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10例中6例显示甲胎蛋白+、抗胰蛋白酶+、细胞角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波形蛋白-,p53+.结论小儿睾丸肿瘤与成人不同,3岁以内多见,占85.96%.恶性率较成人低,以卵黄囊瘤和成熟性畸胎瘤多见,预后较成人好.

    作者:武海燕;陈大庆;唐英姿;刘向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哮喘32例

    本文在应用必可酮、舒喘灵吸入抗哮喘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涂布剂(LMS-L)治疗32例哮喘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凌昕;刘兴国;孔可;曾素茹;赵艳梅;许苏丹;杨东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是一种反应性单核吞噬系统疾病,常见于小儿,临床酷似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易误诊.

    作者: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白百破疫苗致癫癎1例

    患儿,女,1岁6个月,因反复抽搐1.5年,流涕3 d入院.系足月顺产,有脐带绕颈,生时窒息5 min,生后因颅内出血住院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无抽搐发作.

    作者:邓亚仙;高宝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返流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二尖瓣返流(MR)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应用HP-500或2000型超声心动图常规探查,明确有无VSD.确诊后应用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叠加彩色血流多切面探查二尖瓣口有无异常返流信号.结果1787例单纯VSD患儿中233例并MR,其中82.0%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且感染次数越多,MR程度越重;9.9%VSD患儿二尖瓣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VSD越大,重度MR者越多;手术者MR消失率(78.3%)较非手术者(37.4%)明显提高(P<0.001).结论反复感染、瓣膜先天性病变、大的左向右分流与VSD和并发MR密切相关;适时关闭VSD或修补瓣膜可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徐学翠;李自普;石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妥泰快速增量治疗婴幼儿期频繁发作癫癎

    目的观察妥泰快速增量法用于婴幼儿期频繁发作的癫癎治疗.方法对43例年龄2个月17 d~2岁的多种发作类型的婴幼儿期癫癎患儿,从1~2 mg/(kg@d)起始,以每2~3 d或3~7 d快速增量,分别在1、2或3周达目标剂量或大疗效,观察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均完成1~3周增量期.大剂量2.2~10 mg/(kg@d)[平均4.9±1.0 mg/(kg@d)].除3例治疗后4~8周中断外,观察时间均为3~9个月.1周后达大剂量者19例(44.2%),2周或3周者分别17例(39.5%)或7例(16.3%).26例为妥泰单药治疗.发作减少50%以上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51.2%发作完全控制.22/43例(51.2%)发生35人次不良反应,以食欲减退(9/22例)、嗜睡(7/22例)和体重减轻(6/22例)常见,次为出汗减少和哭吵不安(各4/22),汗少伴发热或轻泻(各2/22例),皮疹和睡眠减少(各1/22例)等.除1例因无汗伴发热和1例与卡马西平联用发生皮疹自行停药外,均继续用药,并在2~7周消失.结论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对频繁发作的耍儿期癫癎,采用快速增量法既不影响疗效,且安全可行.食欲减退和嗜睡是常见的早期副作用.应根据病情需要和个体耐受力决定不同剂量和增量速度.考虑婴幼儿生理特性,应对快速加量者作更多临床和实验室监测.

    作者:冯永嘉;蔡方成;钟佑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行为变化和海马结构突触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行为功能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HI组大鼠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饲养至80d左右时,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马结构突触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HI组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百分数分别为33±8和(59±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7和(80±19)%(P<0.01,P<0.05);海马、齿状回突触素免疫染色出现明显的免疫板层分布,HIE组海马CA1区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产物校正光密度(COD)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分别降至41.2%,27.2%,10.5%和38.9%.结论HIBD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与海马结构突触素减少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作军;谢集建;常燕群;杨勇;陈宝芳;麦根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生长激素及身高的变化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生长激素水平及身高的变化,探讨发生这种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分别时3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23例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及C-肽(CP)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包括上述儿童在内的117例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身高进行3年的动态观察.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GH水平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身高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肥胖儿童G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但目前并未发现生长障碍.肥胖儿童GH水平升高与Ins、血脂水平降低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基于GH的融脂作用,近年来应用GH治疗肥胖成为新的探索途径之一.

    作者:张新颖;于嫦琴;李胜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葡萄糖对围生期脑缺氧缺血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不仅是人类(包括动物)在生理条件下维持脑代谢活动的极其重要和唯一的有机能量物质,也是提供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和脑代谢活动的重要物质.

    作者:杨友;陈惠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环状胰腺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1例

    患儿,男,1.5 d,以频繁呕吐1 d由产科转入.第1胎第1产,8个月早产,羊水早破,羊水量多达5000 ml.

    作者:毛继业;黄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声学造影诊断小儿肠道疾病37例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研究通过超声造影法诊断肠道疾病[1,2].

    作者:胡勇军;杨红;王丹;康瑾;呼景好;欧阳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23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曾被误诊的小儿恶性淋巴瘤23例.结果误诊为结核病8例,白血病6例,肠套叠、淋巴结炎各2例,脊髓炎、睾丸炎、出血性鼻炎、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过敏症各1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骨痛及肝脾肿大、原因不明的截瘫、睾丸肿大、皮肤肿块,应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

    作者:麦水强;黄仍颂;陈铭珍;郑德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输尿管硬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4例

    我院于2000年6月~2002年6月采用输尿管硬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4例,其中1例扩张失败,余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敬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甘露醇致血尿1例

    患儿,女,9岁,因发热伴头痛2 d,呕吐3次入院.查体:体温37.9℃,脉搏9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5mmHg.神清,精神差.咽略充血,颈略抵抗,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柳宏波;张文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