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61例

周雪莲;欧弼悠

关键词:婴幼儿, 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 生理特点, 病理性, 症状, 婴儿, 解剖, 发病, 报告
摘要: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病理性反流伴有症状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发病较多,现将我院收治的61例婴儿GERD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内窥镜观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运动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在儿童中也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应用内窥镜下观察FD患儿胃运动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理华;周静;王珏;殷富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806例

    我们10a年来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806例,现将其特点作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石明仁;柯英;刘俊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垂体性生长激素缺乏症104例的睾丸发育

    目的了解男性垂体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睾丸发育及生长激素对睾丸的影响.方法检测104例生长激素缺乏症者的睾丸发育情况及部分患者的垂体促性腺激素功能,30例用生长激素治疗,长疗程<1a.结果睾丸明显偏小,部分伴促性腺激素储备或分泌不足,GH治疗前后睾丸体积无变化.结论男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大多数伴性腺发育不良,短期GH治疗对患者的性腺发育无改善.

    作者:孙文鑫;陈凤生;倪继红;王德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性早熟女童夜间12小时黄体生成素脉冲与子宫、卵巢的关系

    目的观察发育成熟程度不同的女童夜间12h黄体生成素(LH)分泌脉冲的变化与子宫、卵巢体积之间关系.方法按Tanner分期,44例女童分成4组,每组11人.第1组为月经初潮组,双B4、阴毛P2~3.第2组双B4、阴毛P1~2.第3组双B3.第4组双B2.对每位女童作夜间12h LH脉冲测定及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刺激试验测卵泡刺激素(FSH)、LH值.同时作B超检测子宫、卵巢体积大小.结果在性发育早期,LH脉冲数少且脉冲幅高均很低,似小锯齿状线.在阴毛出现前、后2组LH分泌量及LH脉冲幅高比较,后组增加明显(P<0.05).4组LH脉冲均值和脉冲幅高均与子宫体积大小相关(P<0.001),LH脉冲均值与卵巢体积无关.结论随着性发育成熟,LH脉冲数及脉冲幅高明显增加.经LHRH刺激后FSH与LH的峰值之比,随着性发育成熟逐渐下降,LH峰值逐渐增高.

    作者:姚国英;金意华;方林钧;郑足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肺出血32例

    新生儿肺出血(简称肺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32例肺出血患儿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爱国;张红丽;李亚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脑梗塞时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VWF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V0nWillebrand因子(VWF)在小儿脑梗塞时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塞患儿血浆GMP-140及VWF,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儿急性期血浆GMP-140及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恢复期血浆GMP-14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VWF仍高于对照组;双侧脑梗塞患儿血浆GMP-140及VWF含量明显高于单侧脑梗塞患儿.结论 GMP-140及VWF参与了小儿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且提示持续高水平的VWF可能是再次脑梗塞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方桂远;王左生;杨振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急性鱼胆中毒18例

    自1973年国内报道鱼胆中毒以来[1],病例日渐增多.我科1989~1997年收治急性鱼胆中毒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陶于洪;毛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病因、分类与分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制定较严格的诊断标准,对符合标准的34例A-DEM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4例中感染后脑脊髓炎30例,接种后脑脊髓炎4例.临床呈脑型表现16例,脑脊髓型18例.脑脊液异常12/34例,IgG指数增加16/24例.EEG异常23/31例及BAEP(5/10例)、SEP(6/8例)和VEP(3/6例)异常.脑MRI呈多发性病灶31例(91.2%),其中较对称性的17例;34例病变部位大脑白质27例,脑干11例,小脑7例,丘脑11例,基底节6例.脊髓MRI异常4/7例.结论对有前驱感染或接种史呈脑炎或脑脊髓炎表现者,脑脊液(CSF)检查排除细菌、病毒等感染,若MRI示脑白质多发性病灶改变应考虑ADEM.

    作者:张五昌;吴沪生;刘天慈;邹丽萍;吕俊兰;方芳;张靖;肖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口服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我们对5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作者:邓惠玲;张世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丁胺卡那霉素致神经肌肉阻滞1例

    患儿,男,8mo.咳嗽10d,腹泻3d,每日解黄色稀便3~4次.诊断:支气管肺炎、婴儿腹泻入院.体检:营养良好,呼吸36次/min,口唇无发绀.心脏听诊正常,两肺闻及中小湿罗音.腹软,肠鸣音活跃.院外曾用过青霉素钠、氧哌嗪青霉素.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给予先锋霉素Ⅴ、氨苄青霉素静滴3d.d4咳嗽好转,仍腹泻,大便检验白细胞5~7/Hp.改用丁胺卡那霉素90mg+5%葡萄糖100ml+VitK110mg静滴.用药20min后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唇周发绀,双眼睑下垂,心率100次/min,心音低钝,两肺闻及粗大水泡音.考虑丁胺卡那霉素所致.予吸氧、钙剂、

    作者:楚和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狼疮脑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

    患儿,女,13a,因发热6d,抽搐1次入院.6d前无诱因发热,入院当天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1次.体检:血压16/10kPa,神志不清,压眶反射存在,左上臂卡疤1枚,左颈部触及2~3个1.5cm×2.0cm淋巴结,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弱;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大量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肝肋下2.5cm,质中,边钝,无压痛,脾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颈抵抗,布氏征、克氏征、双巴氏征均为阳性.血Hb89~100g/L,RBC(3.2~3.85)×1012/L,WBC(1.75~2.62)×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81~100)×109/L,尿蛋白

    作者:韩彤昕;吴凤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气管肺灌注冲洗治疗新生儿痰阻性肺炎并呼衰48例

    我院于1996年9月~1998年9月应用气管肺灌注冲洗治疗新生儿痰阻性肺炎并呼衰4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继霞;张岩;乔保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

    我院自1995年5月以来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3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

    作者:赵彩红;梅忠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为简便、快速又无创伤性地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Hp感染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Hp培养、血清抗Hp抗体检测、同位素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1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儿进行Hp检测.结果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及13C-UBT的结果均相似;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粘膜Hp培养的阳性率.结论可用血清抗Hp抗体检测代替胃粘膜Hp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减少患儿行内镜检查的痛苦,并能减少Hp横向传播的可能性.13C-UBT阳性提示Hp现症感染,而血清抗Hp抗体检测阳性,则提示Hp感染后一段时间内的体内抗体水平,二者不能替代.

    作者:沈鸣;胡志红;王锐萍;刘家应;向祖琼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与SIRS/MODS的概念及在儿科临床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手段的先进,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越深入,认识到一些危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炎症介质有关,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内皮素、自由基、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补体C3a、组织胺、环氧化酶等.细胞因子(CK)是细胞自身分泌产生的一种肽类介质,在各组织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之间起介导的作用,起到细胞之间、介质和靶细胞受体之间的信息交通和协调作用.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后,受累的组织和网状内皮系统则产生大量的CK,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则形成MODS或MSOF,在CK中重要的炎症介质有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

    作者:赵祥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剂量安定及鲁米那口服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为提高新生儿破伤风(NT)的治愈率,我科从1996年起用大剂量安定、鲁米那口服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32例

    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至1998年用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海朝;张国秀;薛鲜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

    目的了解有消化道症状小儿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小儿感染Hp后的临床与病理变化,为防治小儿Hp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富士能电子胃镜检查,胃窦部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7%,Hp检出率为48%,Hp感染随年龄平均每年递增3.99%,上消化道出血Hp检出率达73%,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分别为79%、87%.小儿Hp感染后胃粘膜病理变化相对比成人轻,Hp含量与胃粘膜病理变化、炎症程度呈正比.结论有消化道症状小儿Hp感染率较高,并随年龄而递增,胃炎的病理炎症程度与胃内存在Hp量呈正相关,Hp感染是小儿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作者:沈小明;许春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与免疫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本文分析17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作者:赵媛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小儿布-加综合征12例

    小儿布-加综合征较少见.我科1987~1998年对12例小儿布-加综合征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宏伟;薛焕洲;姜青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