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源性咽部异物感误诊为慢性咽炎一例

肖峰;郭永升

关键词:咽部异物感, 咽炎, 误诊
摘要:1 病例简介患者,女,38岁,教师,咽部异物感2个月.曾被本院耳鼻喉科及多家省级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其中一家医院拟诊为颈椎病,后因影像学检查颈椎无骨质增生而予否定,口服银黄冲剂、金嗓子喉宝等并无效果,故来我处就诊,患者自述咽部有异物梗塞其间,咽之不下,咳之不出,头略仰伸或侧旋头颈,方能缓解症状,颈椎触诊检查见颈肌紧张,颈活动略受限,颈2、3椎旁压痛.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颈椎曲度消失呈后凸反张,颈椎骨质未见异常.喉镜检查见咽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会厌光滑无充血及水喉室室带正常,披裂运动良好,声带正常,未见新生物,闭合良好.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咽部异物感,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法纠正偏歪微小移位的颈椎,辅以颈部按摩,缓解颈肌痉挛,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治疗5次后,嘱患者回家做头颈部仰伸和缓慢左右旋转动作,纠正日常工作的不良姿势,患者咽部异物感症状解除,1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营销管理(6)

    (上接第8卷第5期)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依据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会有市场.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目前的卫生服务领域,具备市场的基本要素,卫生服务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存在市场,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过分的强调区域卫生规划,没有竞争,必然会导致卫生服务的低质量和低效率.

    作者:梁震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静脉输注,并观察受术者的循环、呼吸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受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逐步增高(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术中有6例诉疼痛,5例诉头晕,3例诉肌颤等;RP组受术者给药前、后血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P组受术者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均有一过性呼吸暂停,而后逐步出现深大呼吸,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分钟通气量(MV)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ETCO2 低于术前水平(P<0.01).3组受术者镇痛效果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注射,镇痛效果较好,有协同作用,循环系统稳定,呼吸抑制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作者:刘继云;邬子林;佘守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再就诊率、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确实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疾病管理模式.

    作者:曹红霞;陈琦;杜雪平;路孝琴;彭小霞;刘民;梁万年;周海虹;李亚玉;方洁如;韩凌;侯武姿;武琳;丁静;乌正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在家庭病床中的运用

    系统化整体护理(System matic Approach to Holistic Nursing Care,SHN)简称整体护理,这一概念从1994年引入国内后,由于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适应了患者的需求,已经在各级医院和各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中逐步开展和完善,成为目前指导护理工作的主导理念.家庭病床出现的更早,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将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运用到家庭病床中,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赵红英;严春泽;王建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5年全国全科医学函授培训试题(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我国东、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健康目标的设想

    探讨小康社会与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若干发达国家健康目标的经验,提出制订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健康目标的建议.

    作者:龚幼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医院患者的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专科诊疗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确实是一个具有成本效果的疾病管理模式.

    作者:刘民;曹红霞;杜雪平;梁万年;路孝琴;彭小霞;韩凌;王青;李燕娜;武琳;李亚玉;戴秋颖;严春泽;乌正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鱼卵中毒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0岁,主因头晕、呕吐、腹泻3 d,尿黄、尿少1 d入院.自述3 d前开始头晕,恶心,频繁呕吐胃内容物,继而腹泻,大便为黄色稀便,5~8次/d,伴阵发性腹痛,进食差.

    作者:许晓曦;申继征;高爱武;尹有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用药不当致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样病变16例

    2003年9月以来,我单位共收治因用药不当致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样病变患者16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长虹;李连贵;谢玉芳;赵洪良;吴沛东;刘玉森;张瑞臣;周佳如;徐和平;张文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期刊知识介绍--Science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33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真胰岛素(TI)及胰岛素原(PI).给予牛磺酸2 g,3次/d,口服,并维持原治疗不变.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牛磺酸治疗前、后患者血糖、HbA1c、血脂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TI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7.9±19.1)pmol/L、(41.6±19.0)pmol/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PI/TI比值分别为(0.60±0.20)、(0.44±0.2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珊;谢静晖;李二立;郑永刚;王枚;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发热伴皮疹的诊断思路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将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5大类.

    作者:瞿幸;张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直升机急救转运流程探讨

    直升机现场救护和空运急、危、重症病人是院前急救中的一门新型学科,涉及的领域和学科较多,根据武汉市急救中心3年来对10例空中转运病人的观察研究,作者对直升机空中转运的程序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邹勇;陈贻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真菌性肠炎198例临床分析

    近10年于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真菌性肠炎患者198例,且均经大便涂片镜检或大便培养证实为肠道真菌感染.为减少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王付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肩峰撞击征23例治疗体会

    肩峰撞击征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若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引起功能障碍.作者自2000年7月~2003年8月,门诊治疗肩峰撞击征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若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与呼吸、心血管、耳鼻喉、脑神经、内分泌、肾脏及胃肠学科的联系日益受到关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3型.陈-施呼吸是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形式,自从首次被认识后,这种呼吸紊乱形式就引起了临床的重视.业已发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很多稳定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若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及病死率增高.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睡眠呼吸障碍做一综述.

    作者:赵蕾;王羡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痛风急性期的治疗药物与评价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根源是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关节腔或软组织内尿酸盐结晶沉着形成痛风石,而引起关节的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现对痛风急性期常用的治疗药物做一简要概括,并进行初步评价.

    作者:葛宁;彭先镜;郑玉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溶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疼痛、麻木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硬膜外腔注射消炎镇痛液可以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解除水肿,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注射胶原蛋白酶可以溶解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1].我们研究了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注射药物到硬膜外腔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后正中注药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硬膜外腔注药的治疗作用[2].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序利;宋文阁;傅志俭;赵松云;孙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近期感染引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反应研究

    目的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C4、C3、C1q在有/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中的特征.方法将26例有近期感染史和71例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两组病例组;73例在其他科室住院无感染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IC、C4、C3、C1q的含量.结果两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与对照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脑梗死组患者C1q、C3、C4含量与对照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脑梗死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IC、补体C4、C3、C1q参与脑梗死发病;循环免疫复合物既与感染有关又参与脑梗死的免疫损伤过程.

    作者:韦再华;张勇;苗秀荣;李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城市社区高血压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目的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临床路径.结果建立高血压的社区照顾路径、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高血压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既强调了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作者:梁万年;曹红霞;路孝琴;彭小霞;刘民;杜雪平;李雅媛;王青;武琳;韩凌;方洁如;李亚玉;吴松涛;乌正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