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贤峰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枕大神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枕大神经卡压导致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利多卡因+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术毕即刻、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局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所致头痛可迅速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且疗效稳定。
作者:赵成;顾树明;李治斌;韩斌;张彦东;金添;任桂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 TNF-α和 IL-6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3—2015-11收治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束后以0.4μg/(kg·h)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 HR 和 MAP 水平,对比2组不同时刻 IL-6和 TNF-α水平。结果诱导后,观察组 IL-6、TNF-α及 HR 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AP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作者:崔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 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DL-C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良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1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观察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DP)、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评分。结果3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70.97%),遗留不同程度残疾5例(16.13%),植物生存2例(6.45%),死亡2例(6.45%)。术后10 d D-D、FDP、S100β蛋白分别为(325.31±42.36)μg/L、(18.68±5.34)mg/L、(0.51±0.29)μg/L,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后10 d NIHSS 评分为(9.36±2.84)分,显著低于术前,FIM 评分中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总分分别为(79.26±4.39)分、(24.96±7.65)分、(102.63±3.5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外伤颅内静脉损伤患者的损伤特点给予个性化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丰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及与 CVR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卒中患者27例为手术组,选择同期非卒中患者38例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TCD)结合二氧化碳吸入试验检测手术前、术后3 d 及术后3个月 CVR 的变化,DSA 造影明确卒中血管狭窄分级,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前CVR 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CVR 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 CVR 与脑血管狭窄分级呈正相关(r=0.587,P <0.05),脑血管狭窄分级中度与重度之间术前 CV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与次全闭塞之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 CVR 改善幅度与术前 CVR 呈负相关(r=-0.750,P <0.05),与脑血管狭窄等级亦呈负相关(r=-0.610,P <0.05)。术后3 d 和术后3个月 CV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 CVR。
作者:谭凯儒;李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4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发病后24 h(T1)、72 h(T2)、7 d(T3)、10 d(T4)和14 d(T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法)检测血清总皮质醇(TC)和皮质醇结合蛋白(CBG)水平,计算血清中游离皮质醇(FC)和游离皮质醇指数(FCI)。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患者 T1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T4时降至正常水平范围,T2~T5时血清CBG 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型组 T1~T2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 T3~T5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低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低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正常皮质醇组患者总体预后优于高皮质醇组和低皮质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4时,正常皮质醇患者总体预后优于低皮质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早期皮质醇分泌不足及后期低于正常,患者预后均较差。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4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他汀类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 mg/d,48 h 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 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 NIHSS 评分及有效率。治疗前完善头颅影像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7、14、30天与治疗前比较 NIHSS 评分均降低,以治疗后第30天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阿加曲班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显效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马海涛;高妹茹;魏亚洲;魏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与血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研究组 NIHSS 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基本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10.30,P <0.05或0.01)。治疗前2组血浆 hs-CRP 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 hs-CRP 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浆 hs-CRP 水平及血黏度,改善 NIH-SS 评分、ADL 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尤雪梅;狄海莉;赵佩;孟军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路径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病例为我院2014-02以来收治的7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护1组和护2组。护1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护2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评价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1)护2组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显著比护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护2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显著比护1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护2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比护1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效果确切,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医疗负担,对提升家属满意度和规避医疗纠纷有益,值得推广。
作者:梁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支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分析76例颅脑外伤后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前期(术后7 d 以内)、中期(术后7~30 d)、后期(术后1~6个月)脑膨出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 GCS、GOS 评分。结果脑切口疝发生率85.5%,前期、中期和后期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40.8%、28.9%、15.8%,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期脑膨出程度(1.91±0.23)显著高于中(1.07±0.18)、后(1.14±0.16)期。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 GCS 评分分别为3.19±0.31、3.46±0.52、7.12±0.44、13.24±0.47,前、中、后期三者间 GC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 GCS 评分显著高于无切口疝患者。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 GOS 评分分别为4.49±0.43、4.56±0.12、3.15±0.14、1.64±0.21,前、中、后期三者间 GO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 GOS 评分显著低于无切口疝患者。结论颅脑外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内脑切口疝易发生,且程度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切口疝发生越早;切口疝发生越迟,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江耿思;叶泽驹;邓海亮;方志伟;陈桂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 ICU 监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早期 ICU 监护治疗。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预后恶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 ICU 监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闵照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 U 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亚低温疗法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发病3 h 内与发病3~6 h 内给予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病3 h 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 d NIHSS 评分(7.96±3.52)分、(6.85±3.35)分、(4.52±2.85)分、(2.32±2.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3~6 h 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 d 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任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中 C3d 水平,以及 C3d 与 GBS 的相关性。方法应用 ELISA 方法检测 GBS 患者及对照组血清 C3d 水平,分析 C3d 水平与病程、四肢肌力 MRC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GBS 患者急性期 C3d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3d 水平与病程无线性相关,C3d 水平与 GBS 患者 MRC 评分无线性相关。结论C3d 参与 GBS 发病过程。
作者:邢春叶;孙鹏;乔宝俊;孔庆霞;王玉忠;郝延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5-07—2012-06我院收治63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中时间分别为(0.7±0.4)h、(1.7±0.5)h,开颅组分别为(1.8±0.5)h、(3.1±0.7)h,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7.8)mL、(87±10.2)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GOS≥4分比例为46.9%(15/32),开颅组为32.3%(10/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入院至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蒋金泉;何金定;郭建杰;赵海林;沈礼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采用3.0T HR-MRI 成像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方法收集2011-03—2015-12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71例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 TrioTim 3.0T 磁共振扫描仪。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管壁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占98%(86/88),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病人所致的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5.6%(4/71)(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病人在急性期血管壁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占94.4%(67/71),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发生率2%(2/88)(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59例)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χ2=41.387,P =0.005)。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29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组(5例)(χ2=14.189,P =0.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组管壁多呈偏心性增厚及偏心性强化,脑动脉炎组管壁多呈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脑动脉炎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
作者:席德彦;王恩峰;李永丽;段建航;范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时的应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015-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微信组,应用微信平台流程进行救治;2014-01—10急诊院前接回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救治。观察2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微信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绿色通道的开放,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瓮秀云;李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脑内压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OP)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入院2周颅内压变化,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2组术后15 d 清醒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 d GCS 评分为(12.08±3.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 GOS 评分为(4.01±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LOP 显著低于对照组,NO、SOD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 后观察组清醒率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寅;李永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提高社区护士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更专业、系统、有效地延续化护理,分析岗位专业需求的培训。方法在郑州、三门峡、商丘、信阳、安阳随机抽样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200名护士,进行多阶段抽样调查。结果社区岗位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内容,专科针对性不强,时间分配不合理,培训效果不明显;护士继续教育缺乏主动性;社区培训需求差异大,需求程度受职称等因素影响。结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社区护士专科继续教育体制,满足岗位培训需求,培养出具备在专科的合作和协作的卫生保健能力,同时具备可以在个体与整体层次上解决矛盾并影响产生卫生保健影响力的护理人员。
作者:王静;胡光玲;杨巧芳;王留义;黄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