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张燕;曹兴华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应用于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5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前即刻(T 1)、插管后即刻(T2)、切皮(T3)、切开硬脑膜时(T4)和拔管时(T5)各时间点的 HR和MAP变化;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结束手术至患者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F组相比,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R组MAP值在T2~T4时较F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采取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作者:沈彦坡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或缺血性损害,是新生儿期后患儿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1‐2]。笔者在对患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软通道微创手术组为观察组,硬通道微创手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手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巴氏指数(BI)、病死率。结果软通道组继发颅内感染较硬通道组少,且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较硬通道组手术时间长。2组治疗后2~6个月的GOS、BI、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手术和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均确切,虽较硬通道微创手术更费时,但更安全。
作者:索书涛;贡平;彭小健;尚立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镇静剂在预防患儿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14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先行常规治疗,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对症降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 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于热性惊厥患儿有显著缓解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的癫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有明确外伤病史,CT表现为脑池及脑室出血为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提高颅脑损伤合并脑血管病的诊断,减少漏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2‐06—2014‐06间颅脑C T表现为脑池及脑室出血为主的2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CTA或DSA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23~74岁,平均(49±9.8)岁。25例均行CTA或DSA检查,发现无阳性14例,阳性11例(颅内动脉瘤5例,多发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3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结论以脑池及脑室出血为主的颅脑损伤病人应常规进行CTA或DSA的检查,减少对脑血管病的漏诊。
作者:曹海燕;郭辉;李庆菲;宋宏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2013年我院收住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5例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病人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改良组中恢复良好/中残26例,重残/植物生存12例,死亡7例;对照组中恢复良好/中残23例,重残/植物生存11例,死亡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郭燕春;谢泽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2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共6项有显著性(P<0.05),按危险度(OR)高低排序依次是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OR值=2.45)、早期康复治疗(OR值=2.31)、急性期及时治疗(OR值=1.69)、心理状况(OR值=1.23)、年龄(OR值=0.98)、婚姻状况(OR值=0.79)。结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较低,河南地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期及时治疗、心理状况、年龄、婚姻状况。
作者:李学;马建军;祁亚伟;张俊红;吴少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中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技术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36例行老年胃肠手术的患者,直肠癌19例,结肠癌17例,均行经腹部或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观察患者在术中神经检测的变化,并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电刺激双侧膀胱支,在患者膀胱逼尿肌上记录到CMAPs ,作为电刺激阳性;4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电刺激显示为膀胱支阳性,但是进行电刺激盆丛主干却无法诱导肌电活动,则将其定义为电刺激阴性;电刺激阳性患者术后1周平均残余尿量为(85.27±21.73)m L ,电刺激阴性患者其术后1周的残余尿量为(314.15±48.92) m 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刺激阳性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7.41±0.12)d ,阴性患者(14.75±2.4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准确地反映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同时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肖鸣;张万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血脂和血尿酸(B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 PD患者为观察组,选取88例非PD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样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切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BUA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标本中的TC、TG、LDL、HDL、apoA、Lp(a)和B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OR=2.218)及高龄(OR=1.126)是PD患病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apoA水平(OR=0.428)、HDL水平(OR=0.543)、Lp(a)水平(OR=0.824)、BUA水平(OR=0.506)则可降低PD的患病风险;观察组血样中的apoA 水平(rs=-0.455)、HDL 水平(rs=-0.337)与患者的 Hoehn‐Yahr分级呈负相关(P<0.05),apoA水平(r=-0.392)、HDL水平(r=-0.318)与患者的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高龄、低血脂水平、低BUA水平是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血脂水平的降低幅度可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但BUA水平不具有指示病情进展的作用。
作者:刘佳;杜静;高宗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在婴幼儿巨细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巨细胞感染患儿(感染组)和37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婴幼儿巨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BAEP I、III、V各波均不同程度延长,V波反映阈值共有32只耳检出升高,异常率高达5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婴幼儿巨细胞感染可引起听觉通路不同程度损害,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BAEP可作为检测巨细胞感染早期听力水平受损的重要指标。
作者:郑艳兰;张慧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3例确诊为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取旋后肌腱弓切开减压术和变形桡神经段切除、断端显微修复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3~5个月随访,22例患者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正常。切开旋后肌腱弓减压的3例患者中,1例患者手功能恢复不满意,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冯三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IC 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及防控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再于该时间段内随机选取60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脑出血相关原因予以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发生率、出血量>30 m L、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ICU住院时间>7~10 d、机械通气>5 d ,观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Glasgow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ICU脑出血肺部感染,结果显示糖尿病、Glasgow评分、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及IC U住院时间>7~10 d、机械通气时间>5 d是IC U脑出血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探索IC 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并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对提高脑出血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常见疾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 。本文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检查脑脊液细胞学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迎春;阮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80例烧伤合并神经损伤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感觉疼痛、感觉减退、过敏、麻木及乏力等各项感觉功能在第1、2、3周后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手术治疗烧伤合并神经损伤老年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感觉功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芸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MRI检测CMB结果进行分析,并对CMB的分布特征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纳入175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同时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 RI检查,并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175例患者中SWI检出85例(48.57%),GRE‐T2检出74例(42.29%)。SWI共检出289个CMB病灶,其中皮质及皮质下145个(50.2%),基底节及丘脑100个(34.6%),脑干26个(9.0%),小脑18个(6.2%)。CMB组CD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可以更好显示CMB的发生,高血压史、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史及抗血栓药物使用与CMB的发生存在密切的联系,CMB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长华;杨克勤;左敏;李志浩;杨先春;胡望福;赵先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配合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3‐03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常见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失眠、肝功能异常、皮疹、头晕)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8周后 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疏肝解郁胶囊配合综合干预治疗较单独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更有效降低HAMD评分,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作者:于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不同方法对脑出血患者行康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出血(基底节区)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对照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2组脑出血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入院时、入院第4、10、28天的时间点记录血肿体积、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及 NIHSS评分数值,在入院4 d左右病情稳定后行电针治疗。结果2组组内入院时及入院第1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血肿体积在入院第10、28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NSE浓度值入院时及入院第10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SE浓度值在入院第10、28天时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入院时及入院第10天时NIHSS评分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在入院第10天时2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血肿体积、血清NSE浓度值在入院第10、28天时的改变更明显;治疗组NIHSS评分在入院第10天时变化明显;电针双侧肢体可能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翟俊格;刘会峰;白焕芳;张延伟;郭雅莉;马书周;陈利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丁苯酚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酚软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加,ADL总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过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酚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赵新春;邢效如;台立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切除及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于我院就诊的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死亡,随访3个月,仍无死亡患者;其中1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该患者由于地震埋压,又进行性加重,导致颅骨骨折复发,复发率为4.55%,给予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和死亡;经过术后C T检查发现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脑积水现象,并给予积极治疗,取得满意度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脑颅缺损评分均显示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不全,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骨折采用蛛网膜囊肿切除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ESWAN序列对脑多发微出血灶的检出效能。方法35例脑血管病患者,18例高血压,8例腔隙性梗死,9例患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排除脑出血、颅内占位、外伤、手术史。采用GE3.0T磁共振FSET2 WI及ESWAN序列横断位扫描,分析统计结果。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多发微出血灶,以基底节/丘脑区多发,皮质及皮质下区次之,脑干和小脑区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灶的显示明显优于FSE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WAN序列对微出血敏感,有助于临床更早期发现病变,为及早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史东星;张岚;张海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