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秋英;臧格;徐甜甜;刘晓辉;史小艳;董永欣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等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IL‐6、IL‐1β、hs‐CRP、Lep、E2、TNF‐α的含量,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血肿液与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均呈现正相关(r>0.05,P<0.05);重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指标能有效反映颅内血肿液各指标情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积极反应作用。
作者:赵颖;吕军;白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02—2014‐02在我院诊治的201例颅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各67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依托咪酯8 g/kg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3μg/kg、0.5μg/kg、0.7μg/kg )复合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B组患者的SBP、DBP、HR较A、C组明显平稳(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选择适合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颅脑手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敏;尚恒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并实践,检验其效果。方法采用已构建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30例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2组患者均于开始透析后1周内及1月后或出院前,接受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估。结果应用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进行M HD患者早期临床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下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时秋英;臧格;徐甜甜;刘晓辉;史小艳;董永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9‐01—2011‐03来我院救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72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住院时间,肺性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肺性脑病的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异常率、复常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肺性脑病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部疾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肺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病情较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尹彦敏;谷红俊;贾艳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6收治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残障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NIS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联合治疗组B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同时提高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而起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的作用。
作者:于健;赵梦杨;张卉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按PANSS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顶叶认知功能采用木块图测验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额叶认知功能采用连线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颞叶认知功能采用逻辑记忆测验和视觉再生测验。结果在各项认知功能测定上,阳性组和阴性组均不同程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连线测验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阳性精神症状与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阴性精神症状与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持续性错误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亚型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存在差异,顶叶及额叶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颞叶认知功能与阴性、阳性症状关系密切。
作者:孙振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七氟烷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对比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均较平稳,心率、呼吸、体温以及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MAP、SBP、D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观察组MAP、SBP与DBP均较对照组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七氟烷的麻醉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更能平稳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张丽明;刘祥平;张世焱;王永丰;孙明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04—2014‐04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疾病患者,包括30例梗阻性脑积水,30例蛛网膜囊肿患者,20例垂体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治疗。结果30例脑积水患者颅内高压得到控制,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患者学习及生活情况均恢复正常;30例蛛网膜囊肿患者颅内高压有效控制,随访6个月期间,有癫痫症状的6例患者均未再发作,复查所有患者结果显示囊肿体积明显缩小;20例垂体瘤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恢复,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提示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其中10例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内窥镜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玉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钻孔引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38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及颅内压检测,在颅内压监测下操作治疗,逐步血肿引流,调整脱水药物,进行控制性治疗。结果138例患者术后再出血18例并开颅手术,其余患者均钻孔术后平稳。1月后按GOS预后评分量表评定。好转117例(84.78%),植物生存3例(2.18%),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18例(13.04%)。结论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中、术后的处理有了客观的指导指标,能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宝艳;马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A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卡巴拉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6周,观察组的MMSE及AL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9.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A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莹;魏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多奈哌齐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6、24周,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差异及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8、16、24周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6、24周后观察组患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能有效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的恶化,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米晓斌;杨晨曦;李彦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 )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患者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成功组(21例)和死亡组(58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记录患者救治率,分析通气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电解质紊乱变化状况,测定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指标,评定患者 APACHEⅡ及Glasgow评分。结果救治成功率为26.58%(21/79),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上,2组通气前及通气后存在差异(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上,2组通气后无差异(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上,2组通气前及通气后无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pH、PaCO2、PaO2、SaO2上,2组通气前无差异(P>0.05),通气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成功组在通气后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1);APACHE II评分及Glasgow评分上,2组通气前无差异(P>0.05),死亡组通气前后无差异(P>0.05),成功组通气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成功组在通气后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辅助呼吸明显改善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体供氧状态,提高预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东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指出血直径<5 mm ,属于小出血病灶[1]。CBM进行常规的神经影像学的检查一般不易查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2]。而头颅C T 与常规的头颅M RI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有限,对此需要借助于MRI T2梯度的回波确定是否发生脑微出血进行辨别。我院研究了急性脑梗死合并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现将报道如下。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选患者经入院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把合并出凝血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观察组98例,年龄26~78岁。对照组30例,年龄25~7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2组患者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合并糖尿病、高血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与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陈文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兴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06—2014‐06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脑卒中诊断符合国家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控制。
作者:刘冬梅;刘丽梅;齐纪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临床诊疗方法及妊娠结局,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10来我院就诊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临床诊疗方法以及妊娠结局。结果31例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中6例癫痫,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3例脑血管动脉瘤,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脊髓炎,1例重症肌无力,1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妊娠期患者死亡4例(12.9%),生存27例(87.1%)。妊娠妇女21例(77.8%)经引产或者药物引流终止妊娠,1例(3.7%)行开宫取胎术,5例(18.5%)诊疗结束至足月剖宫产,母亲和胎儿状况正常,在随访过程中,2例3 a内再次妊娠,3例5 a内再次妊娠,胎儿正常。结论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采取合理、及时、全面、综合诊疗方法可以提高胎儿和患者安全性,在必要时可采取引产或药物引流方法终止妊娠。
作者:黄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常规开颅清创手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80例,均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开颅清创术与常规开颅清创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脑血管痉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7 d、14 d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GOS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开颅清创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宗旭;毛加顺;姜海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反应,约占病毒性脑炎的15%左右。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软化、水肿、出血坏死等,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痛、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甚至出现昏迷、脑疝等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其致死率可高达70%[1]。本文将2012‐05—2014‐05我院收治的3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5—2014‐05我院接治的7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均经头颅C T、脑电图、M RI、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证实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0~50岁,平均(41.16±5.29)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2~53岁,平均(42.97±4.72)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臧召霞;刘志强;殷萍;魏亚芬;朴钟源;刘永丹;卢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12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性脑动脉血管内溶栓治疗,观察血管闭塞再通疗效。结果7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29例均出现脑血管闭塞影像。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率分别为50.0%、62.5%、57.1%和62.5%。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正常22例(61.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杨柳;黄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脑卒中后抑郁为临床常见情况,发生率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5%~60%,且漏诊率高达75%[1],诊断准确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卒中后抑郁缺少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及严格的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无抑郁、健康人三类群体的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探讨抑郁程度与血浆、脑脊液单胺类弟质的关系。
作者:籍玉红;刘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