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乐家新;丛玉隆;彭文红;郭金钢;兰亚婷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参数, 缺铁性贫血
摘要:目的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用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对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红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后,网红参数RET#、CHr、MCVr于第4天明显升高(P<0.01),第七天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于第14天明显升高(P<0.01),第28天恢复正常;CH、MCV、CHCM于第28天明显升高(P<0.01),第49天后恢复正常;RDW于第7天明显升高(P<0.01),14天后又逐渐降低,第120天恢复正常.结论网红参数RET#、CHr、MCVr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敏感的指标.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中段尿分离出芳香黄杆菌1例

    F.odoratum(芳香黄杆菌)属于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条件致病菌,从中段尿标本中分离较少见.我院于2000年2月从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中分离出1株,现报道如下.

    作者:吾尔古丽;艾斯卡尔;古海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进展

    1 淋巴细胞亚群1.1 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1.2 T细胞亚群1.2.1 T细胞分布(%) 胸腺 100,淋巴结 75,胸导管 95,脾脏 35~50,外周血 70~80,肠道集合淋巴 30.

    作者:武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联.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了103例冠心病人和128例正常对照者的HindⅢ多态性,并测定了血脂水平.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H-等位基因频率为0.188,在冠心病组中,H-等位基因频率为0.155,冠心病组H- 等位基因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在冠心病组女性中,H-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P=0.058).在总研究组中,H-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rig、HDL、TC、LDL、LP(a )浓度与非携带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女性中,H-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rig显著低于非携带者( P<0.05).结论 LPL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可能在特定性别中显示与冠心病或脂质水平的关联,在整个人群的水平,它们对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不很大.

    作者:项佑贵;倪培华;陈铭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和药敏试验

    Enteropathogenic E.coli(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婴幼儿为易感人群.2000年我室从腹泻患者的粪便培养物中,分离到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7个血清型,并对其做了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储从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基本质量控制措施

    近十年来,随着人类和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碱基序列被高精度地确定 ,为采用核酸技术进行人类遗传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国内外能进行基因诊断的遗传病已逾百种[1,2],美国近修订的性病诊断标准也已将核酸指标列为确诊依据之一[3].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在理论上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方便快速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4],无疑将是世界范围内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作者:杨元;张思仲;邓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酶循环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

    目的建立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酶循环法.方法基于用脱氢酶-辅酶体系循环底物的原理,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灵敏度50 μmol/L,A405 nm,1 cm>0.15;线性达180 μmol/L;批内CV<1.87%,日间C V<2.94%,总CV<3.64%;与普通酶显色法比较:Y=0.921X-1.426,r=0 .9982,n=64.胆红素<850 μmol/L、血红蛋白<5 g/L、抗坏血酸<2.84 mmol/L、乳酸<24 mmol/L、乳酸脱氢酶<10 000 U/L时,对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几乎无干扰,是一种理想的TBA测定方法.

    作者:许叶;杨昌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膀胱移性细胞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T-PCR 法分别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以及膀胱移性细胞癌和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脱落细胞进行hTERT检测.结果 27例膀胱癌组织hTERT表达呈100%阳性,正常膀胱粘膜16例均无阳性表达.32例膀胱移行性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患者尿脱落细胞hTERT表达阳性率为87.5%(28/32),非肿瘤组表达阳性率为13.3%(2/15),与TCC病理分级、分期无相关性.结论检测脱落细胞hTERT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是TCC早期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作者:罗春丽;邹琳;陈宏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膝关节渗出液中分离出溶血棒状杆菌1株

    Arc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溶血棒状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以引起咽炎和皮肤溃疡,也可引起肺部感染和脑脓肿.我们从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膝关节渗出液中2次分离出此菌,报告如下.

    作者:赵家莲;李珍大;张小卫;邵海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前列腺嗜血杆菌的感染及临床意义

    为了了解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嗜血杆菌的感染分离率及临床意义,对来自我院门诊 1 058例前列腺炎的标本做了培养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龙波;邓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蛋白C和蛋白S活性的测定

    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是目前已知的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1],80%的APCR是因子V(FV)基因点突变(即Leiden突变)引起的遗传性APCR ,另一部分APCR则是由各种获得性原因导致的无FV基因突变的获得性APCR.APCR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论.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是机体PC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量或质的缺陷(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都将导致机体抗凝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本研究通过检测34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APCR阳性率及血浆PC、PS活性,探讨APCR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PC、PS活性的变化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彬;钟武平;陈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国产冻干定值质控血清葡萄糖降低后对肌酐测定值的影响

    我们在使用国产冻干定值质控物时常常遇到某瓶质控血清葡萄糖低于靶值1~3 mmol/L,而J affe法测肌酐结果升高.对此本文用标本A和标本B各10瓶,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同一校正物,用Jaffe法和酶法同时测定肌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平;刘运双;郑小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快速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快速的方法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方法分别用本法和常规ELISA对90份临床确诊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本法和常规ELISA检测后,AchR-Ab 阳性率分别为88. 3%和86.7%.本检测法的敏感性达88.3%,特异性为93.3%,重复性较好(CV<7.94%) .结论与常规ELISA 相比,本检测法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的特点,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AchR-Ab检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其美;李婉宜;李明远;李毓琦;牟家琬;徐文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小板输注患者相关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般认为,血小板输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近年来临床上的作用日益普及,但是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和输注量的增多,部分患者出血倾向又重复出现,甚至更加严重,而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RT).

    作者:李琛;谢朝阳;麦奇;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目的用非放射性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地高辛,Dig)标记探针与靶DNA杂交,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方法应用宝灵曼公司生产的Dig DNA标记检测试剂盒.将Dig标记的HBV DNA探针与点印迹在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的靶DNA杂交,杂交后的膜与Dig-AP抗体保温,然后用化学发光底物CSPD与之作用,导致在波长477 nm处发光 , 感光于X光底片上.结果待检的129份血清标本,用此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达58.4%,敏感性2.0 pg~0.5 pg.为了比较,329份血清标本用显色法测定,阳性率45.0%,敏感性5 .0 pg~1.0 pg.对照组呈阴性结果.结论 Dig标记探针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

    作者:邬光惠;范公忍;张桂霞;黄耀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用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对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红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后,网红参数RET#、CHr、MCVr于第4天明显升高(P<0.01),第七天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于第14天明显升高(P<0.01),第28天恢复正常;CH、MCV、CHCM于第28天明显升高(P<0.01),第49天后恢复正常;RDW于第7天明显升高(P<0.01),14天后又逐渐降低,第120天恢复正常.结论网红参数RET#、CHr、MCVr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敏感的指标.

    作者:乐家新;丛玉隆;彭文红;郭金钢;兰亚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的迟缓爱德华菌溶血相关基因的检测

    目的检测新的溶血相关基因(eha)在迟缓爱德华菌(ET)染色体上的分布.方法 PCR 扩增部分溶血相关基因,制成地高辛探针与26株ET菌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结果新的ET溶血相关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一部分ET菌染色体上,且这部分ET菌表型既有溶血 ,也有不溶血.结论有溶血表型又有溶血相关基因的ET菌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大庆;黄锡全;阚飙;陆承平;刘延清;吴守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胆固醇性胸腔积液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杨某某,男,64岁.因反复右侧胸痛18年,加重8天,于2000年元月5日入院.患者从 19 82年始起右侧胸痛,当地医院多次胸片示右侧胸膜增厚及少量积液,按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 ,患者曾断续性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及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症状时隐时现.8天前受凉后右侧胸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针刺样痛,当地医院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未行特殊治疗而入我院求治.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右侧胸廊稍饱满,右肺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正常.胸片及B超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

    作者:张碧莲;周道银;凌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血液病人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视黄醇对正常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并寻找何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CR),并以β-actin 作内对照,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11例PV初治患者和23例CML初治患者ALP基因的表达,以及G-CSF和视黄醇对其表达的诱导.结果诱导前,骨型ALP(BALP)基因表达在正常对照组和 PV组占主导地位,PV组的ALP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CML组ALP基因表达;G -CSF诱导后,CML组出现ALP基因表达,仍以BALP为主,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和视黄醇共同诱导后,CML组BALP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显著高于单独用G-CSF诱导;正常对照组和 PV组在诱导前后均无变化.结论人类粒细胞主要以BALP基因表达为主;G -CSF和视黄醇对CML粒细胞中的ALP基因表达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邓君;饶绍琴;杜琼;杨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重PCR-核酸探针杂交法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菌三种病原体D 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检测.方法采用多重PCR-核酸探针杂交技术,结果与常规PCR法比较.结果本法特异性良好,敏感度达到0.1 fg.经过对166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测定证实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菌检出率分别为22.9%,54.8%和34.3%,并有22. 2 %的双重复合感染和4.8%的三重复合感染.并与常规PCR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好、能指示多重感染.

    作者:杨国翠;李智涛;李振勇;冯艳铭;邵大晓;赵大鹏;崔天星;范家明;刘兆江;蔡铁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瑞氏染色不佳标本的简易处理

    血片、骨髓片、脱落细胞及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采用瑞氏染色,时常因各种原因造成染色不佳,如偏碱(酸)或染色过深等.遇此情况一般采用褪色复染处理,但这种处理较为繁琐且效果不佳.我们试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克强;刘瑞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