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的影响

王伟;睢明河

关键词:针刺, 捻转补泻, 血虚证,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大鼠Hb(Hematoglobin,血红蛋白)、SF(Serum ferritin,血清铁蛋白)等的影响,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与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176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5 组:空白组(10 只)、模型对照组(46 只)、针刺组(40 只,不做补泻手法)、捻转补法组(40 只)和捻转泻法组(40 只),后3 组统称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作血虚证模型,隔天治疗1 次,共10 次.针刺开始后,分别于第6、11、16、21 天采血,检测Hb、SF 和血清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结果 针刺后第6 天各治疗组大鼠Hb、SF 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1 天,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6 天的SF、针刺后第6、11 天的血清ATP 酶活性,捻转补法组高于捻转泻法组(P<0.05).结论 ①单纯针刺、捻转补法、捻转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的恢复均有治疗作用;②在血虚证的状态下,捻转补法的疗效要优于捻转泻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62例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运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74 例临床资料.结果 结果 显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抗压力强、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 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可做为成人腹股沟疝首选术式.

    作者:郝志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初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

    随着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医药尤其是药品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陈旧的药品质量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机构药品的使用是药品流通的终端,因此,药品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明清脾阴理论探析

    本文通过对脾阴理论形成、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整理了明清有关脾阴理论的各家学说,归纳了脾阴亏虚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

    作者:陈宇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 例,采取吸氧、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治疗,并给以临床护理.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血糖基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住院时间为10~25d.结论 糖尿病患者日常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10~80μmol/L 的姜黄素分别处理HEC-1B 48h 后,采用MTT 法检测姜黄素对HEC-1B 的增殖程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 ①MTT 法显示培养48h 后,姜黄素组的吸光度值A490nm 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48h 后,姜黄素组的G2/M 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姜黄素在体外能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重新分布可能是姜黄素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伟宏;田莉;焦金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浅析《中藏经》治疗学思想

    <中藏经>丰富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体系,充实了中医辨证学理论,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贡献.然而,在治疗学思想上,<中藏经>创立水火之大法,立正治之则;调阴阳以和,而尽终其天年;强调从顺其宜,因病制宜;重视综合治病、发挥中医特色;论述内容比较精辟.对此,今结合从师孙光荣教授学习的体会,从对<中藏经>之治疗学的四个方面试作初步浅析.

    作者:张跃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

    目的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 在蒙医学2008 级50 人中实施了PBL 教学模式,通过对期末成绩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L 教学法在多种评价指标上与传统的LBL 教学法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PBL教学法明显优于LBL 教学法.

    作者:强欣;黄亚凤;陶春;张立伟;张娟;张小芬;孙晓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浅谈经典课程《内经》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如何讲好中医经典课程<内经>的角度入手,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概括四个方面:即掌握基本的古汉语知识;精通中国的文化哲理;深入认识各家学说的传承;具备临证的实践经验,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要求,才能把<内经>课讲得深入和生动.

    作者:禄颖;鲁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晕痛针法防治晕动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晕动病随机分为晕痛针法组与西医抗晕动镇静治疗组各30 例,每个疗程治疗7d,治疗4 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2 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晕痛针法组优于西药组.结论 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

    作者:秦升;宁德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研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记录自2009 年6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41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讨.结果 41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治愈30 例,好转11例.结论 通过各种临床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原发性肾病患儿的疾病复发率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兰晓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卒中一级预防: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意义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卒中死亡率仅低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位列第三位,其致残率位居第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高血压是卒中充分且可控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高血压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靳占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32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 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 例(68.75%)好转7 例(21.88%)自动出院2 例(6.25%),死亡1 例(3.13%),出现并发症12 例(37.5%),其中硬膜下积液8 例(25%),脑积水3 例(9.375%).结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小儿化脑的病死率,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晓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浅析《中藏经》水肿病脉证治

    <中藏经>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水肿病的病因及诊疗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以十水论治,从水肿的病因、症状、治法、预后等方面做了精要的论述,其思想对本病的诊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义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实施的外科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简称,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手术方法是移植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段血管,将阻塞、狭窄的冠脉上下两端接通,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改善心肌血供,消除症状,延长寿命.多以中年以上发病,男性发病率与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贺袁媛;曾赛男;唐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43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 年5 月至2011 年4 月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2 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含服西地碘含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牛黄解毒片.连续治疗7d,观察并比较2 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5 例,有效21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患者显效17 例,有效2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5.35%.2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司洪云;张玉霞;韩立华;冯淑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西医防治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本文就近年来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丽;焦玉爽;王庆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160 例(182 膝)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3.62%,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7%,2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彦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联合用药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妇女90 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取环前1周口服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3 mg/天,阴道后穹隆米索前列醇400μg,2h 后取环;第二组取环前3 天米非司酮25mg,2 次/d,阴道后穹隆米索前列醇400μg,2h 后取环;第三组直接取环.比较三组取器时子宫颈松弛程度、取器结果.结果 第一组子宫颈软化程度好,第二组次之,前两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器时第一组均顺利取出,无操作困难;第二组有部分取器困难,但无取器失败;前两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绝经妇女,取器前采用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一次性阴道给药可达到软化宫颈的作用,加补佳乐合用效果更好.对于需尽快取器的患者,可给予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2h 后取器,也可降低取器困难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医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佳给药方法.

    作者:马桂香;杨晓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下出现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我国北京地区的发病率约5%,是儿科和内科的重要呼吸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有明显家族史.病情迁延、病程较长、频敏发作,并发症较多.美国每年因哮喘死亡约2000~3000 例,且有增加趋势.引起哮喘的因素十分广泛复杂,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以及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均为哮喘发生的重要原因[1].

    作者:曹晓焕;李玉华;司英奎;许继宗;杨建宇;李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传统针灸方法与新兴针灸方法的思考

    传统针灸疗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治疗方法也不断丰富和改进,尤其是近几十年,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更使针灸方法不断更新,同时衍生出许多新兴治疗方法,本人就传统针灸方法和近年来一些新兴的针灸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有所帮助.

    作者:闫海飞;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