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6例的临床评价

马淑英;刘振波;李志平;栾桂芹;吕金兰;张丽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复律时间, 长间歇, 副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ATP终止不同年龄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复律时间、长间歇及其副作用.方法 以静脉给药,将5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和老年组(C组).结果 56例PSVT全部中止,各组复律时间无差异.结论 C组长间歇延长、副作用和剂量有关,C组用量宜从低剂量开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Wellens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月余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心肌酶正常.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间壁局限性变薄,左室肌壁节段性运动不协调.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P-R间期0.14s,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TⅠ、aVL、V1、V6浅倒置,TV2、V3、V4、V5双肢对称深倒置,ST段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Wellens综合征.

    作者:向芝青;王福军;蒋勇;彭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108例EH者的超声心动图(UCG)与ECG资料,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CG对LVH的检出率为73.15%,ECG对LVH的检出率为34.26%.结论 ECG对EH LV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UCG后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牛颖;梁鹍;魏经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快室速性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的蝉联现象1例

    患者女性,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各导联均无P波,代之以纤细的f波.Ⅰ、Ⅱ、Ⅲ、aVF导联呈R型,aVL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Rs型,V5、V6导联呈qR型(图略).图1为V6导联,R波间距、振幅不等,心室率平均210次/分.R11~15呈右束支阻滞型,其前有0.40s长间歇,符合阿什曼现象.心电图诊断:①快室速性房颤;②室内差异传导伴蝉联现象.

    作者:薛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房性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例

    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电图示:P波规则出现呈双峰,Ⅱ、Ⅲ、aVF、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QRS波群呈室上性.RV5+SV1=6.8mV(4.0mV+2.8mV),TV4~V6倒置,u波宽大(图略).图1为Ⅱ导联,Ⅱa~Ⅱc为连续记录,Ⅱd为Ⅱc后隔行记录.全图窦性P波呈双峰,前峰大于后峰,P-P间距0.67~0.75s左右,频率80~89次/分,下传的P-R间期0.18s,部分P波未下传.Ⅱa P6提前发生,前峰小于后峰,P′-P间距(偶联间期)0.45s,为起源于右房上部的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王永成;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酷似2:1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女性,17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超声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半月而入院.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86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呈二联律,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P2>A2;双肺呼吸音清.心脏超声示:右房、右室大,左房高限,房间隔缺损、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

    作者:黄丽焓;钟杭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洋地黄中毒致二度Ⅱ型窦房阻滞伴长P-R间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性,72岁.20d前因胸闷、气短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自服地高辛2次/天,2片/次,连服3d后,今晨打嗝、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头痛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 105/70mmHg.心律不规整,快慢不匀,心率54次/分,未闻及心脏杂音.

    作者:蔡晓玉;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心电图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又名风湿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等慢性炎性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心脏也是经常被侵犯的重要脏器之一.现对564例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刘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常见ST段抬高疾病的鉴别诊断

    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连段,相当于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线,有时也有轻微的偏移,但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J点后60~80ms处ST段抬高大于等于0.1mV,右胸导联大于等于0.25mV,左胸导联大于0.1mV为异常.

    作者:付强;呼日乐巴特尔;粱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心室心电图1例

    患者男性,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出生后易感冒,1月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未经任何治疗,此次要求手术治疗来我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较差,营养一般,口唇及面部无发绀,头颅无畸形,轻度杵状指,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正常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伍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心先安(MCA)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64例SSS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分别静脉滴注心先安和黄芪注射液15d后比较两者临床、心电图及食道电生理变化.结果 ①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7%和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②体表心电图(EC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4%和39.7%,其24h心率总数分别是87460±5887次/分和61240±4080次/分,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③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在A组与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A组于治疗后有明显提高心率的作用(P<0.01).结论 心先安治疗SSS有明显疗效,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作者:齐平;田福利;郭继鸿;刘俊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动脉窦按摩致使心脏停搏12.38s心电图1例

    患者女性,64岁.因活动后心慌,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天就诊.查体:患者痛苦面容,皮肤湿冷;体温35.50℃;心率16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0/60mmHg.立即检查心电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李桂侠;李学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度房室传导1例

    患者女性,60岁.因晕厥、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每次发作大约几十秒钟入院.近来因发作频繁,于2006年8月来本院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P波顺序出现,窦性频率115次/分,每5个P波仅有一个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为5:1.

    作者:靳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室性期前收缩揭示3相左束支阻滞1例

    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头晕、头痛10余年,阵发性胸闷3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脉搏80次/分,血压180/105mmHg,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化验室检查:血清电解质及血清酶均正常.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左室略大,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临床诊断:①冠心病,室性早搏,心衰Ⅰ度;②高血压病Ⅲ期.心电图示: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Ⅰ导联:窦性心律,频率78次/分;P-R间期0.16s;QRS呈室上性,QRS波群0.16s,V1~V4导联呈rS型,V5导联呈RS型,R波有切迹;Ⅰ、aVL、V5、V6导联T波负正双向,V5、V6VAT为0.06s,P-J间期0.27s;第3个及第9个宽大的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前无相关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期完全,QRS波终末部有一窦性P波;第5个为一正常化的QRS波群,其ST段:Ⅰ、Ⅱ、aVL、V4~V6下移0.05~0.25mV.

    作者:李清芬;黄月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房性期前收缩伴慢径路下传呈4相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71岁.病史、体检及临床诊断不详.心电图V1导联(图1A、B)示:窦性心律,P-P间距0.56s,心率104次/分,P-R间期0.16s,QRS波时限及形态正常.图中可见一系列提前出现的P'-QRS波,其偶联间期各异,当R-P'间期在0.20s、0.52s时,P'-R间期分别为0.20s、0.16s,此时上述P'波下传的QRS波时限正常,其形态也与主导心律的相同或基本相同.当R-P'间期为0.16s,其P'-R间期分别为0.60s、0.32s、0.56s(图1A P'1及图1B P'1、P'3),此时图1A与图1B中的P'3下传所产生的QRS波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VS)伴房室结多径路,并慢径路下传时,呈4相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李志勤;龙佑玲;戴静;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产生机制以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32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0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及胎儿心电图(FECG)检查;对观察组进行输氧一周后复查常规心电图(ECG)、FECG、及产后3个月复查ECG.结果 观察组心率变异(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及P<0.01);观察组输氧后短P-R间期恢复正常,FECG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占优势相关,可作为中晚期妊娠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客观指标;对胎儿影响不大.

    作者:廖虹;杨进;李娟;覃桂凤;曾延玲;谭卫强;孙静;李燕丽;张林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交接性心动过速1:1逆向传导前向双层阻滞1例

    患者男性,66岁.因心悸10年入院.曾住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拒做心脏起搏治疗,该次又因心律失常住院.

    作者:汪志华;陈万春;朱华芳;汪蔚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并行收缩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不典型文氏型传导阻滞

    患者女性,54岁.因头晕3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短阵室速史,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短阵室速.入院后予以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后改用可达龙口服,4d后室速减少至消失.

    作者:余雪君;陈万春;朱华芳;汪志华;汪蔚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性,68岁.因眩晕1w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血压 160/90mmHg;心率8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特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B)示:窦性心律.图1A中P3提前出现,并引起心房扑动,心房率3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平均心室率107次/分.在图1B中可见另一类室上性心动过速,其QRS波形态与主导心律大致相同,但在V1导联可见假性r'波,R-R间距匀齐,心率171次/分,故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图中R14后假性r'波消失,R14~R19间可见房颤波,该短阵的房颤终止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作者:李志勤;龙佑玲;张瑞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房室双腔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及假性室性融合波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双腔起搏器入术后3年.查心电图示:心房起搏心律,起搏间期固定为780ms,起搏频率77次/分.Ⅰ、Ⅱ、Ⅲ、aVL、aVF、V5、V6导联P'波直立,aVR、V1~V3导联P′波倒置,心房起搏电极位于右房上部.P'-R间期0.21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落入QRS波群之中,形成假性室性融合波.标肢体导联R+S<0.5mV,QRS波群低电压、V1呈rsr'型,QRS时间0.09s,局限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0.05mV伴T波倒置.Q-T间期0.40s(图略).图1示:心房起搏后脉冲距其后起搏的P'波时距固定为0.06s,心房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心电图诊断:房室双腔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及假性室性融合波.

    作者:卢亦伟;卢喜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6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电图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心血管并发症是中毒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现对我院1998年~2005年表现异常的具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有机磷农药中毒者63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肖丽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