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王培娟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性治疗, 病人, 心理问题, 心血管疾病, 诊断和治疗, 护理工作者, 心理反应, 手术难度, 生活质量, 经皮肤, 创伤性, 应用, 心脏, 心态, 体内, 特制, 临床, 疗效, 技术
摘要:介入性治疗以其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大大改善了冠心病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迅速在临床中应用.心脏的介入性治疗是指经皮肤穿刺血管,将特制导管沿血管插入病体内,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1].其毕竟带有创伤性,手术难度大及风险高,多数病人对其认识不足,产生多种心理问题.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使其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介入性治疗,越来越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向量图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向量图的特征改变.方法对7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向量图在不同平面均有改变,其中,横面特征为明显,即QRS环综合向量位于左前展开,T环位于右后,R-T夹角明显增大.结论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向量图能显示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尚武;陈华;王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连续胎儿监护在分娩中应用

    目的研究产程中连续胎儿监护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分析194例连续胎儿监护和152例入室监护对了解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的差异.结果①连续胎儿监护组异常率增加,②连续胎儿监护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率增加.结论连续胎儿监护能更有效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提高新生儿预后.

    作者:王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1h ST段变化对急性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对首次前壁AMI接受PCI者81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 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 ST段回落≥50%为A组(58例,71.6%),<50%为B组(23例,28.4%).术后2W左右及6个月左右应用核素心功能评定左室功能.并观察6个月左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入院、死亡和失代偿性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期间死亡例数,A组1组,B组2例;左室心功能,2W左右检测两组无差异,半年左右检测,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 PCI术后1h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微循环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40例分析

    目的报道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患者病前极少存在低血钾的病因,故主要系抢救时医源性因素所致.低血钾可导致心律失常对低血钾与乙酰胆碱的协调作用作了讨论.

    作者:丛培建;姜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绞痛诱发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左背疼痛于2004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冠心病及预激综合征史,入院心电图示正常范围.第3d晚上又突然左背疼痛,BP 90/55mmHg,急诊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QRS 200ms.含硝酸甘油10min后疼痛缓解,复查心电图QRS 100ms,STⅡ、Ⅲ、aVF抬高0.25mV.9月10日做动态心电图,凌晨3h又出现上述症状,用同样药物含化7min后缓解.后经回放动态心电图证实症状缓解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持续了约1h(图1).

    作者:王庚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器质性心脏病50例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分析

    室性早搏(PV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现将我院1989年5月~2004年5月诊治的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PVS者进行追踪观察后,对其临床意义及预后探讨于后.

    作者:崔红;孙玲;张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的临床心电图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CVN)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具有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VCG)观察.结果具有明显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的胸前导联Tv2高耸以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的改变.结论 Tv2高耸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为CVN的心电特异性改变.

    作者:程桂花;郑希相;陈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偶联间期文氏型特早型PVS真性二联律1例

    患者男性,74岁.阵发性头晕、心慌3月余,加重1天.体检:神志清醒,血压14.7/8.0kPa(110/60mmHg),心浊音界不扩大,心律快慢不一,无器质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

    作者:尹菲秋;丁嘉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血管病心电监护拔牙浅述

    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有一定危险性,将其置于心电监护中进行,可大大降低风险.现将这方面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孟宪安;解建设;孙效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破裂伤时心电监护与急救

    近年来,外伤尤其是刀捅伤占急诊总人数的比例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而以心脏破裂伤的患者伤情急,病情危重,失血量大,死亡率高.我科自2003年~2004年已经成功抢救了2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现将心电监护及急救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位兰玲;邢卿;刁玉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特发性室速伴1:1室房传导1例

    患者男,28岁.反复发作心悸5年.2004年6月再次发作心慌、胸闷、持续1d仍不能缓解.在我院做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体检:神志清,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脏无杂音,心电图检查如图1所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0.12s),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西北向电轴,R-R间距匀齐,心率143次/min,每个QRS波之后似有一逆行P波.

    作者:吴伟;杨华伟;李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右胸导联心电图研究进展

    右胸导联心电图作为常规18导联的一部分得以推广应用,本文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我们周围的糖尿病患者也比比皆是.15年前全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不足1%,现在已超过3%,而且还在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这些事实说明:从今往后的三四十年中,我国正面临着糖尿病暴发流行的危险.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也在不断提高,科学地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社区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者: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电能量谱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能量谱(CEP)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诊断Ⅱ型临床期糖尿病者,82例恶性肿瘤者均未合并冠心病,同时作12导联CEP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作统计学x2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56例Ⅱ型糖尿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肌缺血48例,有ST-T改变者8例.CEP检查无心肌缺血39例,有心肌缺血17例.8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肌缺血79例,有ST-T改变者3例,CEP检查无心肌缺血49例,有心肌缺血33例.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P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谈家红;李秋英;王卫;乔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心电图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体表心电图对确定AMI有重要价值.现对273例AMI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报告于后.

    作者:刘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v1/Tv5》1伴V6 T/R《1/10在早期高血压病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早期高血压病(EH)者V1、V5、V6导联T波改变.方法对96例EH者(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94例之间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v1/Tv5>1伴V6 T/R<1/10在A组中占23.96%,B组中占6.38%,A组显著高于B组(P<0.01).②A组中Ⅰ、Ⅱ、Ⅲ期中分别占48.57%、16.13%和3.33%.Ⅰ期与Ⅱ、Ⅲ期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而Ⅱ期和Ⅲ期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Tv1/Tv5>1伴V6 T/R<1/10与早期EH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高血压病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王胜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多部位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多部位心肌梗死(MI)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关系.方法对36例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多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左心室及冠脉造影.结果前壁+下壁或侧壁22例(甲组),下壁+侧壁或后壁¨例(乙组).冠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甲组16例(均为左前降支病变),乙组9例(右冠脉病变7例,回旋支病变2例);多支血管病变甲组6例和乙组5例.甲组左心室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临床心功能分级及死亡率均高于乙组(P<0.05).但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首次多部位AMI时,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且在累及前壁时,常由左前降支病变引起,同时临床预后较差.

    作者:王桂芳;陈仕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ehb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用Nehb导联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方法Nehb导联心电图的ST-T改变者为A组,Nehb导联及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者为B组,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试验、踏车运动试验对比研究.结果A组超声心动图异常者20例(24.40%),B组5例(8.35%);踏车运动试验A组阳性率66.66%,B组7.69%;潘生丁试验A组阳性率63.33%,B组阳性率7.64%,冠心病A组占60.97%,B组占13.3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Nehb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冠心痛的阳性率与潘生丁、踏车运动试验结果接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贵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介入性治疗以其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大大改善了冠心病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迅速在临床中应用.心脏的介入性治疗是指经皮肤穿刺血管,将特制导管沿血管插入病体内,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1].其毕竟带有创伤性,手术难度大及风险高,多数病人对其认识不足,产生多种心理问题.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使其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介入性治疗,越来越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王培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

    对我院2000年~2004年12月住院的2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

    作者:詹桂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