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窦性心律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郭宏;孟凡杰;何燕;顾法霖

关键词:窦性心律, 扩张型心肌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永久起搏器, 心脏彩超, 湿性罗音, 临床诊断, 两种形态, 静脉充盈, 呼吸运动, 呼吸困难, 胸大肌, 心室率, 心功能, 心电图, 呼吸音, 肺纹理, 增强, 胸闷, 心音
摘要:患者男,73岁.因突发呼吸困难、胸闷10h入院.体检:T36.1℃,P 68次/min,R 22次/min,BP 135/95mmHg,颈静脉充盈,左侧胸大肌皮下扪及起搏器.呼吸运动度增强,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布满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8次/min,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3/6SM,肝肋下3cm,剑下5cm.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示: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诊断为:①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②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心电图(图1A)示:V1导联可见到P波,频率85次/min,心室率150次/min,QRS波皆呈R型,一宽一窄、一低一高,两种形态交替;宽者0.20s,窄者0.16s.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不典型文氏现象3例

    例1患者男,21岁.因近1月内反复出现全身皮疹伴胸闷、乏力就诊.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以往体健,未曾作过任何检查.体检:心肺正常,X线胸透、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常规心电图节律为窦性,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05~0.1mV,T波倒置;长V1导联记录(图1)示:在p-p间期基本规整的情况下,可见2种文氏周期的P-R间期交替出现.一种是P1-R至P4-R及P8-R至P11-R,其间期由0.12-0.18-0.24-0.31s下传心室;另一种是特长的P5-R至P6-R及P12-R至P13-R,其间期由0.48-0.64s下传心室,直到P7、P14受阻,QRS波脱漏结束文氏周期.其P6、P7、P13、P14重叠于T波升肢中,使T波振幅增高.

    作者:狄寿华;董林松;魏颖;纪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房扑动伴A型、B型和A/B型、B/A型交替文氏周期1例

    患者女性,1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6年,心房扑动(AF).心电图示:AF.心电图示:AF 2:1传导,下传心室的F-R间期为0.28s(图略).应用氨酰心安12.5mg Bid 2天后,记录心电图(图1),3条均为同日非连续记录Ⅱ导联,仍为AF,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4:1、6:1,下传的F-R间期不等,分别为0.28~0.32s.图1A梯形图示:3:1传导时为不典型B型交替文氏现象,4:1传导时为不典型A型,6:1传导时是1个典型A型交替文氏周期,第2个本应该下传心室的房性激动隐匿传导至交接区远端而受阻,此时交接区上、中层为A型,中、下层为B型,表明房室交接区呈A/B型传导.

    作者:陈希平;邹建峰;顾丰彩;吴茂源;崔维刚;顾法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4h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受检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记录24h内的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完整的反映了心电各种变化,可对一过性高危性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对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弥补了常规12导联静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不足,为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临床上实用、高效、无创伤性诊断技术.过去2~3导联同步记录DCG仅能模拟某些常规体表心电导联,无法判断心电图平均电轴及分支性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阻滞异常心搏的定位诊断,所以现在多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的DCG.

    作者:陈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体会

    心衰患者因猝死而死亡,约占总病死率的40%~60%,其中大部分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现对108例心衰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及临床资料报告于后.

    作者:李毅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亢并低钾麻痹与单纯低钾麻痹伴心脏传导阻滞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低钾麻痹与单纯低钾麻痹伴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两者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性别、平均年龄、心脏传导阻滞类型、发现心脏传导阻滞时的血清钾初始平均浓度,心电图恢复正常时补钾平均总量和平均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者除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有显著差异外(P<0.01),在上述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两者在心脏传导阻滞类型方面有显著差异.两者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机理与低钾有关,但不尽相同.通过及时足量补钾、辅以补镁,心脏传导阻滞在较短时间内可完全恢复正常.其补钾平均总量分别为17.8g及23.2g,补钾平均时间分别为88h及103h.

    作者:金富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易被忽略的F波及其对QRS波的致畸

    患者男,70岁.因冠心病10年,1年前曾有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平时常有胸闷、心悸,近来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疑有左心功能不全作检查.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作者:陈麦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窦性心律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73岁.因突发呼吸困难、胸闷10h入院.体检:T36.1℃,P 68次/min,R 22次/min,BP 135/95mmHg,颈静脉充盈,左侧胸大肌皮下扪及起搏器.呼吸运动度增强,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布满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8次/min,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3/6SM,肝肋下3cm,剑下5cm.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示: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诊断为:①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②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心电图(图1A)示:V1导联可见到P波,频率85次/min,心室率150次/min,QRS波皆呈R型,一宽一窄、一低一高,两种形态交替;宽者0.20s,窄者0.16s.

    作者:郭宏;孟凡杰;何燕;顾法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过量吸毒表现心房颤动心电图2例

    例1男,26岁.吸毒史4年,突发呼吸困难,昏迷0.5h,送入我院急诊救治.入院体检:T 36.5℃,P 136次/min,R 14次/min,BP 60/40mmHg.双侧瞳孔等大缩小呈针尖样,反射迟钝.心率136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电图(图略)各导联未见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不等,平均心率130次/min.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入院后急诊给予吸氧、强心、兴奋呼吸中枢等对症治疗,给予西地兰、洛贝林、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相应处理,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渐趋平稳,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图略).

    作者:唐克;张伊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19例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WPW合并Af的室率、f波、R-R间距变化,QRS波形,以及心电轴等表现.结果19例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动范围为0.18~0.76s;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在心室率<180次/min时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无1例电轴处于无人区.结论WPW合并Af的心电图特征是:快速的室率;f波少见,仅在长间距偶见;R-R间距绝对不等,出现长R-R间距大于短R-R间距的2倍;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Brugada等对于室上性过速伴差异性传导与室速程序鉴别方法,对于WPW并Af的心电图诊断,应用时有可能造成误诊.

    作者:杨剑峰;沈咏菊;王鑫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地戈辛血药浓度监测78例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地戈辛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戈辛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范围0.5~2.0ng/ml[1].结果共监测78例,<0.5ng/ml为14例,0.5~2ng/ml范围内为52例,>2.0ng/ml为12例.结论影响地戈辛血药浓度的原因复杂,临床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很有必要.

    作者:潘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及P波电交替1例

    患者女,72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短6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月入院.体查:BP 130/90mmHg.颜面、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闻及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心界无扩大,心音遥远,HR 88次/min,肝肋缘下3cm,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血钾3.17mmol/L.临床诊断:①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三度;②低钾血症.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及口服卡托普利12.5mg,3/d等治疗.同时给枸橼酸钾1.45g,3/d口服.入院当日心电监护描记CM5导联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入院次日再次加服氯化钾3.0g,分3次服.

    作者:曾潮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房颤发生前的心电图演变特点

    目的探讨房颤(Af)发生前的心电图演变特点.方法分析74例Af发生前的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按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A、B 2组,比较不同年龄组Af发生前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疾病关系.结果Af发生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与患者的年龄段、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密切相关(84.6%).有的呈一过性,与迷走神经兴奋或受到外来刺激有关.结论在年龄较大或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当心电图出现与Af密切相关的异常改变时,应考虑为Af前兆,采取积极的治疗,对阻止或延缓Af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坚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108例分析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脏结构及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传导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4h动态心电图是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因此,我们回顾分析了108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其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

    作者:谢红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妇女短P-R间期与LGL综合征的关系

    近年来,许多分析和研究认为P-R间期缩短可以是变异型James束传导异常引起,也可以是一种非传导异常所致.本院从门诊、住院孕妇中随机抽取970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孕妇中P-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较其他年龄相仿的非孕女性比例要高得多(P<0.001);同时对其在分娩6个月后进行追踪随访,绝大部分人P-R间期恢复正常.

    作者:严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间歇性LGL综合征1例报道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1W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多次急诊均未记录到相关心电图,但自述发作时心率约150次/min,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体检:心脏无扩大,心脏无明显杂音,心率87次/min,血压105/60mmHg,血脂、血糖、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示:心率加快时出现短P-R(0.10s),QRS波未见增宽,临床诊断为LGL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速可能.心电图分析:图1上下2条为不同时期记录的V1导联心电图,上行示窦性心律,79次/min,P-R间期0.10s,QRS综合波未增宽,下行示窦性心律,76次/min,P-R间期0.12s,上下2行均出现U波.心电图诊断:间歇性LGL综合征.

    作者:朱华芳;陈万春;沈峻;金惠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阵发性房颤其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作者:孙文琴;孙方利;于小林;钟志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接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交替

    异位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心房、交接区或心室,可单独出现或以各种形式并存.如果二者重叠并存在于同一心动周期内称为双重性心动过速,先后交替出现者称为交替性心动过速.本文报道1例交接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VT).

    作者:刘宗军;陈万春;汪藯青;金惠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平板运动致WPW综合征消失1例

    患者男,40岁,间歇性心前区不适1年余,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正常,血压140/90mmHg,心率83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静态心电图示:B型WPW综合征,P-R间期<0.08s,QRS波0.122s,起始部粗钝,呈σ波,P-J间期0.24s,V1~3导联的QRS波主波向上,V4~6主波向下.运动前平卧位时的心电图示:B型WPW(图1A),患者诉轻微心悸.站立时(图1B),WPW综合征与正常图形交替出现.

    作者:陈明;谭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4相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女,73岁.因突发胸闷憋气半天,加重1h来诊入院.体检:T 37℃、BP140/100 mmHg,心率7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3/6双期杂音,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双肺未闻及罗音.实验室检查:血糖15.6mmol/L.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Ⅲ期);Ⅱ型糖尿病.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如图1,同步Ⅰ~Ⅲ导联):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P-R间期0.14~0.28s,且呈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之后QRS波脱漏为一文氏周期,P波呈3:2或4:3下传心室.长R-R间期小于2倍短R-R间期,如此周而复始,符合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图形.每次漏搏后的窦性QRS波宽大畸形,时间大于0.12s,在Ⅲ、V1导联上呈rS形,r波纤细,S波宽钝,QRS电轴左偏;Ⅰ、V4~V6导联呈R波形,R波宽钝,Ⅰ导联的ST段呈下斜型下移及T波倒置改变.

    作者:于俊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息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的3支病变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3支病变者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的机理;认识静息心电图诊断的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60例冠脉造影(CAG)为3支病变而静息时心电图无明显缺血改变者临床资料.结果60例中32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18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10例放弃上述治疗而行内科保守治疗.结论不能单凭静息心电图有无缺血改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冠脉病变,应重视结合临床表现分析体表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充分利用一些无创技术.

    作者:尹中君;李存凤;张春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