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周菊英;徐升;蒋华;宋伟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的90例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结果90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27例,主动脉瘤1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5例,主动脉壁溃疡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变异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门静脉血栓1例,左肾动脉瘤1例,脾动脉瘤1例,肺动脉血栓4例,肾癌1例,正常7例。所有图像质量优良,有效射线剂量平均约3.14 mSv。结论双源CT扫描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能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朱建国;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对照组35例行阑尾切除术(O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肠粘连)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国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肠腺瘤、60例结肠癌及20例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DCLK1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DCLK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DCLK1在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0.0%、65.0%和60.0%。结肠癌组织中DCLK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DCLK1的过表达可能在结肠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淑香;孙硼朋;赵丹;雷丽;刘景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凯妮汀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妇科门诊213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接受凯妮汀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制霉菌素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78.5%;治愈率与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分别为85.0%,4.2%,对照组分别为62.4%,17.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凯妮汀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治疗全麻患者早期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麻醉苏醒后转入PACU的VAS评分≥4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羟考酮组注射羟考酮5 mg,舒芬太尼组注射舒芬太尼5μg,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帕瑞昔布钠作为补救药物,注射药物10 min后每隔5 min行VAS评分,若VAS≥4分,静脉给予40 mg帕瑞昔布钠。观察给药后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抢救药物使用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PACU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和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在PACU能够提供全麻患者良好的术后镇痛,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高亚蕾;王丽美;张灵威;李小静;李哲;刘思丹;曹学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 mg/m2的剂量,30 min内静脉滴注后于60 min内行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采用6 MV-X线照射放疗治疗。结果鼻咽原发灶CR率在增敏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8.3%与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35)。颈淋巴结CR率两组分别是80.0%和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9,P=0.064)。两组早期反应如皮肤、黏膜、消化道反应及血白细胞下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姬磊;周菊英;王利利;秦颂兵;徐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的MRI全身弥散加权扫描图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无弥散受限病灶及病灶分布情况。结果 MM浸润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而在ADC图上为低信号。30例患者类PET成像中,23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病灶,阳性率76.7%。病灶主要分布于肋骨(15/23,65.2%),骨盆(13/23,56.5%),脊柱椎体及附件(11/23,47.8%)。结论类MRI类PET成像技术可较好地检出MM浸润病灶,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茆雯雯;李平;江南;王雪元;顾云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鼻空肠营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组(N+EN组)、经胃管行肠内营养组(S+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疗效、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IgG、IgA、IgM的差异。结果 N+EN组和S+EN组患者ICU时间、死亡率和肺外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患者(均P<0.05);N+EN组患者ICU时间、误吸率显著低于S+EN组患者(均P<0.05)。N+EN组、S+EN组和TPN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的PA、ALB、TP、IgG、IgA和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A、ALB、TP、IgG、IgA和Ig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N+EN组、S+EN组和TPN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PA、ALB、TP、IgG、IgA和IgM均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佳,并发症少,其疗效及安全性高于经胃管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
作者:夏晓华;倪春华;刘龙;曹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肌钙蛋白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关,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该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询问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等。收集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等病史。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查体,记录体重、血压、心率。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入院第2日清晨(禁食水6 h以上)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TnT、脑钠肽(BNP)。所有患者入院当天行床旁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心率、心律、T波、ST段改变。比较cTnT升高组与cTnT正常组临床资料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相关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cTnT升高的患者有32例(17.8%)。与cTnT正常组相比,cTnT升高组患者年龄、WBC、Scr、BNP、入院时NIHSS评分、心电图异常、房颤患者比例更高;而两组之间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病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心电图异常、Scr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尤其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其肌钙蛋白水平,防止进一步的心脏损伤而加重患者病情。
作者:费菲;车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CT灌注成像(CTP)分析颈内动脉(ICA)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I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脑灌注与侧支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48例患者行TCD、双能量CT血管成像(CTA)及CTP检查。CTA诊断单侧ICA病变38例,双侧ICA病变8例,未见异常2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分析各组患者TCD及CTP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点。结果TCD示单侧ICA轻、中度狭窄患者MCA的Vm及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无症状组MCA的Vm及PI低于对照组,但MCA的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症状组MCA的Vm及PI较无症状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临床症状与狭窄程度及颅内侧支循环有关,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无症状组较症状组侧支循环开放数量明显增多。CTP结果显示单侧ICA轻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无症状组及症状组基底节区、颞叶及额叶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无症状组颞叶CBF、CBV、M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TP较对照组延长(P<0.05)。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症状组基底节区、颞叶CBF、MTT及T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易出现双侧脑灌注下降。结论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脑灌注改变与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密切相关,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够维持脑灌注在正常范围。
作者:颜燕红;惠品晶;惠国桢;徐正昌;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及非老年女性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方法对2010年01月-2014年12月因子宫脱垂Ⅱ度及Ⅱ度以上为第一诊断入院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是治疗女性子宫脱垂的理想方法,但老年组术后恢复明显迟于非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增多,术中、术后需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丽霞;刘琴;杨宁;张雪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病例,摘录病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相关的指标,分析临床结局。结果19例实施B-lynch缝合术的产妇中,年龄21~39岁(中位数为30岁),经产妇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980~5,120 g(中位数为3,550 g)。出血量600~3,500 mL(中位数为800 mL),住院天数5~20 d(中位数7 d)。其中1例术后苏醒室观察生命体征时80 min内阴道断续出血约1,000 mL,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阴道出血渐止。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首选方法。
作者:毛圆圆;刘丽;刘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内分泌科T2DM患者210例(T2DM组)和体检健康者90名(对照组)进行HbA1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bA1c、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性T2DM组患者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DM患者HbA1c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呈正相关(r=0.578、0.568、0.564、0.532,P<0.01),红细胞压积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呈正相关(r=0.810、0.816、0.825、0.558,P<0.01),HbA1c与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r=0.443,P<0.01)。结论定期监测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病情预测、早期诊治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王莹);秦哲原;杨柳;黄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护理风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取样原则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骨科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长短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应用推广。
作者:金建美;孙晋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不同原发疾病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疾病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探讨疾病疗效与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明确的DIC患者50例,分析其原发疾病及不同原发疾病所致DIC的特点,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PLT、PT、APTT、FBG、FDPs)、疗效等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疾病疗效与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结果1)DIC以原发于恶性肿瘤和感染者多见,分别占48%和32%。2)不同原发病DIC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有不同,恶性肿瘤合并DIC时出血常见而较少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在实验室指标中,感染组患者多见APTT延长,恶性肿瘤组患者少见APTT延长。3)疾病疗效可能与ISTH积分高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DIC表现多样,病情凶险,临床应提高警惕,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规范化治疗并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孔丹青;崔久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从而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法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积极行心超、头颅MRI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完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头颅MRI、心超及其它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小脑梗死,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后有所好转。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合并无明确病因发热的脑梗死患者应重视全身体格检查以明确病因从而对症处理。
作者:解力;蔡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苏南农村老年人血脂异常率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方法检测常熟市谢桥社区4,69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等5组。结果异常率TC为4.20%、TG为12.63%、TC+TG为1.66%;各年龄组的TC异常率均低于TG异常率(P<0.01);6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TC异常率均高于TC+TG异常率(P<0.01);女性各年龄组TC、TG、TC+TG异常率均高于男性(P<0.05或P<0.01);TG异常的O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老年女性发生TG异常的风险约为男性的2.2倍。结论苏南农村老年女性血脂异常率高于男性,血脂监测的老年人群应为60岁左右。
作者:樊士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SU5416联合常压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H),继而暴露于常压常氧时肺小动脉平滑肌中ARC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10只大鼠予以常压低氧处理3周,作为对照组;50只大鼠于试验开始时腹壁皮下注射SU5416,常压低氧处理3周,然后随机分成3组:“SU5416+低氧”组(n=18),不再做任何处理;“SU5416+低氧+常氧3周”组(n=16),大鼠暴露于常压常氧3周;“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n=16),大鼠暴露于常压常氧12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中膜厚度百分比(WT%)及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mPAP、RVSP、肌化程度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SU5416+低氧”组相比,“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大鼠mPAP、RVSP、RVHI、WT%和肌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有少量ARC蛋白表达;与“SU5416+低氧”组相比,“SU5416+低氧+常氧3周”组和“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常氧时间的延长,ARC蛋白表达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SU5416联合常压低氧诱导大鼠PH,继而暴露于常压常氧时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ARC蛋白表达增加更显著。
作者:葛梓;冒山林;赵晖;曹隽;夏志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学龄期(7~14岁)儿童的典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典型BECT患儿给予LEV治疗,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12、18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LEV起始剂量为10 mg/(kg?d),每隔7 d增加1次剂量10 mg/(kg?d),维持剂量20~60 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63%,服药18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8.13%,留存率为98.44%,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LEV治疗典型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聪聪;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地区学龄儿童口腔科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镇地区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宣教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广西省、甘肃省、湖南省部分乡镇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内容设计。结果有效样本量7,691人,应答率96.14%。我国乡镇地区口腔科就医行为有所增加,主要以治疗为目的,定期检查比率低。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全身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有牙疼与口腔就医行为相关。结论需强化乡镇地区学龄儿童三级预防观念。
作者:王兆有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