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许春舫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对照40名,对其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脑梗死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糖、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H-C)、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高血压、吸烟、饮酒者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狭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50%与≥50%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急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作者:沈雪莉;张斯萌;隹梦遥;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的方法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48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先行ERCP+EST,术后再行LC术治疗.结果 该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毛伯能;蔡海;张云;张学俭;曹惠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胃苏颗粒联合盐酸雷尼替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及腹胀.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后常规给药维生素B6100mg静推,同时给药雷尼替丁0.15g口服;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后常规给予维生素B6100mg静推的同时给药雷尼替丁0.15g和胃苏冲剂10g口服,并观察2h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2h显效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结论 作为祖国传统中成药,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的功效,可作为辅助性用药迅速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特别为单独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喜福;曲华清;姚谨秋;王硕;陈学智;唐群中;史震涛;唐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胸部结节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影像常为唯一依据,CT检查有助于胸部结节病的诊断.
作者:吴忠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肢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术后的患者60例,等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做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时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叶阗芬;杨卫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测定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方法及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对A549细胞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细胞浓度5×104~1×107/瓶;18F-FDG放射性活度1.85~29.6KBq;反应时间20~120min;葡萄糖浓度0~11.1mmol/L.MTT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细胞抑制率.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18F-FDG细胞结合率.结果 18F-FDG细胞结合率随细胞数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高,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与18F-FDG放射性活度无关;加入不同剂量吉西他滨后,细胞结合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用24h后引起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18F-FDG细胞结合率下降,可用18F-FDG显像早期观测吉西他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作者:邹惠峰;邓胜明;章斌;吴翼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65例NS及48名正常对照组血浆的sEPCR进行检测,同步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NS组患者血浆sEPCR(357.0±156.80ng/mL)较正常对照组(155.68±32.01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膜性肾病组血浆sEPCR水平比微小病变组及系膜增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CR可能参与NS患者血栓形成过程,是高凝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赵里曼;卢国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贾凤云;顾美华;王鸣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CYFRA21-1、CEA 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187例肺癌患者、33例肺良性疾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中CYFRA21-1、CEA 和NSE水平,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NSE、CEA、CYFRA21-1的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间行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别,但肺良性病与健康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别;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有显著差别,CYFRA21-1、CEA 和NSE分别在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NSE>CYFRA21-1>CEA;在腺癌中CEA敏感性高(43.1%),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高(60.0%),小细胞肺癌中NSE敏感性高(83.8%);NSE、CYFRA21-1、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027、0.782±0.031、0.657±0.036,NSE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在肺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77.5%),特异性也较好(76.2%).结论 NSE、CEA、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连爽;赵俊华;白露;范增慧;曹丽艳;赵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D-二聚体(DD)检查在血压正常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肺动脉CT成像(CTPA)明确诊断的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例,以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次大面积PTE组)21例和B组(非大面积PTE组)26例,通过其血浆中的cTnI、BNP和DD的水平高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和cTnI血浆水平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查有助于排除诊断,血浆cTnI、BNP水平在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D-二聚体检查在血压正常的PT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
作者:张胜利;施敏骅;房三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影响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 2月~2009 年 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1~4级)和预后良好组(GOS5级),并选取20个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发热、精神行为异常、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头CT异常、肺内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抽搐持续时间、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重度异常、头MRI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因素代入Logistic 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头MRI异常与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性高,抽搐持续时间为仅次于头MRI异常的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不良与头MRI异常和抽搐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吴哲;裴晓蕊;罗晓光;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该文以卡拉胶为原料,采用双氧水降解,制备出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净化剂.考察了净化剂浓度、净化体系pH值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净化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优化的诱导沉淀条件.体外间歇诱导沉淀实验表明,该净化剂对血浆总胆固醇(TC)的平均净化率为66.1%,对LDL-C平均净化率为83.7%,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净化率为24.3%,对总蛋白质(TP)的平均清除率为13.5%,对LDL-C的清除有较好的选择性.
作者:上官阿路;刘玮;方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CT灌注参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37例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中后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肺组织感兴趣区(ROI)各灌注参数值,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的变化.结果 37例胸部肿瘤患者观察期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62%(8/37),经不同剂量照射后,肺组织灌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rBF、rBV、rPS可能用作预测指标;rBF、rBV联合指标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个预测指标.结论 CT灌注成像在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小明;王建平;顾科;张军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对腹泻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是否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方法 对102例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态制剂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肺炎并腹泻发生率35.66%,不同年龄组腹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22),肺炎并腹泻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45),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微生态制剂治疗可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沈美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数字胃肠下连续采集张闭口位全程影像,通过图像后处理,测量关节间隙并观察髁状突运动轨迹,作出诊断(将该方法简称为新方法),并与常规许勒氏位(传统法)对比.结果 数字胃肠透视下定位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髁状突运动轨迹,通过成像后处理获得佳诊断图像,其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异常改变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4,P<0.05).结论 新方法一次定位可获得满意图像,提高了诊断效率.
作者: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79例可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40层螺旋CT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例患者共有711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675个(94.94%)可用于评价,结果显示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8.04%,特异性为91.08%,阳性预测值为77.47%,阴性预测值为93.56%.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0.66%.结论 40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作者:唐旦华;朱玉兴;顾文豪;蔡俊;陆署;王彩红;王健;王治国;王晓芳;许大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生长抑制情况;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条带;Hoec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24h采用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偏钒酸钠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的偏钒酸钠抑制细胞的生长;24h时高浓度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可见到DNA出现梯形条带,且细胞核呈现细胞核浓缩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偏钒酸钠5×10-7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1×10-11mol/L处理HL-60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9.1±2.3)%、(56.3±4.9)%、(39.6±6.5)%、(31.4±1.6)%、(12.2±3.4)%,而培养24h的HL-60细胞自然凋亡率仅为(1.2±0.5)%(P<0.05).结论 偏钒酸钠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作者:郭毅;顾文超;姜智;孙妍君;徐岚;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应用于维持性HD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将46例维持性HD伴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HD组和HP组,HD组进行每周3次常规透析,HP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每两周接受一次HD+HP治疗,两组同时根据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种类情况,再根据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的血压下降幅度.结果 两组血压均有下降,HP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同时HP组使用降压药种类较HD组少.结论 对于维持性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HP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作者:封建华;卢国元;叶建明;郁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与乳腺癌骨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有助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行改良根治切除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2例发生骨转移.探讨骨转移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临床分期、HER-2、P53、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好发于腰椎、胸椎、骨盆、肋骨,中位发生时间为31个月,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41.9%(52/124),肿瘤大小≤2cm组骨转移率30.8%,2cm<肿块≤5cm组骨转移率40.4%,>5cm组骨转移率7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Ⅰ-Ⅱ期组骨转移率19.8%,Ⅲ-Ⅳ期组骨转移率83.7%,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阴性组骨转移率21.4%,淋巴结1~3个阳性组骨转移率40.9%,淋巴结4~9个阳性组骨转移率64.3%,>10个阳性组骨转移率72.2%,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阴性组骨转移率35.7%,HER-2阳性组骨转移率55.0%,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ER、P53、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HER-2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该类病例要开展密切随访及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何战洋;何萍青;应学翔;林燕苹;王富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66例,均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为冠脉狭窄<50%或阴性者(对照组)20例,B组为冠脉狭窄50%~75% 18例,C组为冠脉狭窄≥75% 28例,分析三组间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Ea值C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11.36±2.05 vs8.40±1.82、8.66±2.70,均P值<0.01).结论 冠脉严重狭窄者的E/Ea值升高,E/Ea值可反映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作者:吴玲玉;杨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