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华
目的 探讨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全髋置换术6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术中和/或术后自体血回收.对照组:34例,自体血未回收.以术后HGB低于90g/L为输异体血指标,监测术前及术后HGB,观察术中失血、输血情况、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结果 实验组的异体血使用量和输血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和输血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有效方法.
作者:陶然;王志伟;刘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骨髓CD4+T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ef-1 mRNA在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cf-1 mRNA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再障患者(P<0.0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Tef-1基因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在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推测Tef-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骨髓CD4+T细胞增殖活化的程度相关.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付劲蓉;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该文对苏州市2001年~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苏州市临床成分输血历年变化情况,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金玉;夏毓伟;李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ITP患儿按加用/不加升血小板胶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疗效佳(P<0.05).观察治疗组血清PAIgG经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作者:王易;季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减少疤痕子宫早孕行人流术的并发症,减轻育龄妇女官腔操作痛苦.方法 终止疤痕子宫早孕86例.具体方法:①用药第1、2 d晨起空腹服米非司酮50mg,10h后再服25mg.②第3d早上空腹服米素前例醇0.6mg,服药前后1h禁食.结果 服米索前列醇后胚胎排出<6h为69例,6~24 h排出11例,6例因胚胎未排出行清宫术.成功率为93.03%.阴道出血近似于月经量为60例,占67.77%.多于月经量为26例,占32.2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为7~23 d,平均为10±2 d.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效果较好.
作者:蔡梅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acarbose,商品名:拜唐苹)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在8~11 mmol/L,HbAlc为7%~10%,予拜糖苹50mg.tid治疗16周.结果 经16周的治疗,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空腹胰岛素、血脂、体重并无明显变化.除极个别患者有腹胀外,单独用药均无低血糖、肝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卡波糖在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荷的基础上,改善了代谢异常和胰岛素分泌紊乱,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蒋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斑点酶联免疫法在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研制中的应用.方法 将伤寒沙门菌62(ST62)抗原提取物以微量加样器点于预处理过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待干后,以含10%小牛血清的0.05M Tris-HCl缓冲液进行封闭,用于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鉴定其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法筛选,获得5株抗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A3、C1、D4、E6、F5),其中A3株经免疫印迹试验证实,仅在52KDa蛋白处出现一条清晰的条带.结论 实验结果证实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在单克隆抗体研制中的应用.
作者:徐培君;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环扁桃酯对血流变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测定环扁桃酯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并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进行比较.结果 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降低全血粘度的效果显著,高切变率80s-1降低率为19.5%,低切变率20s-1降低率为26.2%;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大聚集率下降了2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扁桃酯高剂量组使血栓湿重明显降低.结论 提示环扁桃酯是改善血流变及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熠;张正义;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质粒DNA提取过程的分析,探讨质粒DNA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质粒DNA纯度和量的关键因素,以利解决质粒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祁汝峰;黄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要点.方法 对54例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止及手术方式选择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自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摄影技术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微小乳腺癌获早期诊断,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的乳腺癌被误诊.回顾我院3年多时间里受检人群中的误诊病例,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胡大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100名正常成年人头面部相关测量点用游标卡尺进行实体测量.对5例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应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可用来修复颊部、舌、口底等处的软组织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约1/4的皮肤坏死,随访3个月至1年,外形满意、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龚中坚;殷之平;徐贤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B细胞水平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水平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ITP组B细胞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B细胞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TP的病理机制,为IT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莱;钱毓晋;李莼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锥型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min,均于第二天麻醉作用消失后作适当自理活动.术后应用止痛剂4例,尿潴留3例,异物胀感1例,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 d,随访1年至1年半元复发病例.结论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中安全有效,其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及极低的复发率,特别适用于其高发人群:老年人及体力劳动者.
作者:周菊明;陈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Bamford分型(OCSP)各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2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OCSP分型和颈动脉斑块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斑块彩超检出率69.08%,其中不稳定斑块31.43%,105例颈动脉斑块检出者中脑梗死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LACI)61.9%.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对颈动脉彩超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作者:张志英;王薇;程庆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后病理性腹腔粘连小鼠模型的制作及运用.方法 昆明小鼠30只,分成2组,分别用什锦锉与干纱布制作术后病理性腹腔粘连小鼠模型,术后饲养7d,分析这两种造模的区别.结果 2组造模效果均达到Nair腹腔粘连五级评分标准Ⅲ~Ⅳ级,但什锦锉组死亡率73.3%显著高于纱布组26.7%(P<0.05).结论 选择小鼠作为术后病理性腹腔粘连动物模型,以干纱布为造模工具较好.
作者:蒋立新;赵郁;凌立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示作用.方法 T2DM组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LDL-C的高低将T2DM组分为LDL-C升高组(LDL-C>3.11mmol/L)和LDL-C正常组.结果 T2DM组hs-CRP12.15±5.17mg/L,正常对照组3.15±1.31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LDL-C升高组hs-CRP15.74±8.69 mg/L,LDL-C正常组8.86±4.87 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DL-C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 hs-CRP参与T2DM并发AS过程,T2DM时hs-CRP先于LDL-C出现异常,糖尿病性AS预测应采用hs-CRP与LDL-C联合检测.
作者:马钧;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观察乌司他丁的疗效,对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Ru486)、氨甲蝶呤(MTX)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确诊为异位妊娠要求保守治疗的99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Ru486、MTX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观察各组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症状消失时间及各种体症消失上与米非司酮组、氨甲蝶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米非司酮组与氨甲蝶呤组的以上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1.8%、78.8%、90.9%.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优于单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风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