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汝峰;黄瑞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颅脑损伤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26例;BAL治疗组(B组)50例.结果 A组22例肺部感染痊愈时间4~6周,死亡4例;B组44例肺部感染痊愈时间1~3周,死亡6例,两组病例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颅脑损伤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治疗中运用BAL明显缩短疗程,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翔;封辉;王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检测MMP-9的蛋白表达及核因子NF-κB激活情况,原位分子杂交分析MMP-9mRNA表达.结果 LPS是MMP-9的强诱导物,可在蛋白及mRNA水平诱导MMP-9的表达,LPS对其诱导作用强度与LPS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15min即有NF-κ B p65核转移,30min达高峰,1h后减弱.结论 LPS诱导平滑肌细胞MMP-9表达,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LPS激活NF-κB有关.MMP-9表达升高和NF-κB激活提示L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路军;阮秋蓉;康苏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月骨周围脱位及月骨脱位在腕部损伤中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根据其受伤机制、X线片类型可以分为月骨周围背侧型脱位、月骨脱位、月骨周围掌侧型脱位.其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撬拨复位及手术治疗.其误诊漏诊原因为体检不全面,阅片不仔细,对腕部解剖认识不全所致.脱位能否早期复位是预后良好的原因.
作者:严家生;王银喜;李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C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及对其递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当第二或第三代细胞生长达到60%~70%融合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取诱导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诱导后的诱导液作HPLC测定其中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索C可使骨髓基质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表现为NSE阳性,GFAP阳性.HPLC测定结果显示,用维生素C诱导后,诱导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结论 维生素C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并且可增加其中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作者:邵君飞;单立冬;惠国桢;王海秋;姚建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胃癌组织中的MMP-9表达,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程度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周(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T3+T4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T1+T2患者(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低分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胃癌的病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9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亦是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俞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烧伤患者60例,分为P组(异丙酚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各3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R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首次用量及总用量、苏醒时间,评判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P组相比,R组异丙酚的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1),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明显较P组轻微,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且不影响苏醒过程.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ITP患儿按加用/不加升血小板胶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疗效佳(P<0.05).观察治疗组血清PAIgG经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作者:王易;季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电讯工具对中风患者回访延伸心理康复.方法 将患者人院时所有的资料均做详细记录,一组利用电话、手机等工具提高咨询、帮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另一组只做出院时的健康宣教.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调查问卷.结果 电话回访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低于未电话回访组,该结果表明中风患者回归家庭社会以后医务工作者定期电话回访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作者: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目前该症并非少见.由于居民的糖尿病知识缺乏,其知晓率和有效治疗率不高,我院近5年来,每年均有十余例该症救治,现将资料较完整的32例作回顾总结,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朱福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所致高糖血症的发生情况及糖代谢异常患者与妊高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及分娩的孕产妇中糖耐量异常者与同期糖代谢正常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糖代谢异常者糖负荷后各时期血糖值高于糖代谢正常者(P<0.001),且妊娠晚期高糖血症进一步加重,糖代谢异常组妊高征发生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结论 妊娠晚期糖代谢异常程度更为明显,且发生妊高征的机会增加,尽早发现与治疗高糖血症,有利于治疗与控制糖尿病及预防妊娠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缪琪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院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病历中,筛选出符合院内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且有完整的尿培养阳性结果和药敏试验的病历8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分离的8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2.7%,真菌占22.7%,革兰阳性菌占4.5%.在革兰阴性菌中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2.3%).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22株,全部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且其耐药率高;真菌感染比例也明显增高.
作者:陆莹;狄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要点.方法 对54例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止及手术方式选择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寻找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外用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0例色素障碍性疾病(黄褐斑26例,雀斑8例,痤疮后色素斑16例)为研究对象,予以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每晚1次治疗,观察8周,16周,24周,32周.结果 10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6例好转,2例因刺激反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达83.3%.结论 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在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中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病人易接受.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该文对苏州市2001年~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苏州市临床成分输血历年变化情况,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金玉;夏毓伟;李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A组)和芬太尼(B组)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疼痛强度指标,开始观察镇痛后48h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镇静程度;记录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开始镇痛后4h、8h、16h、24h、48h的VA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是骨科手术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
作者:杭东元;许新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在分离、培养、鉴定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HPMSCs)的基础上,进行了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纹状体出血的实验,探讨了其在治疗脑出血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利用自体未肝素化新鲜血回注法建立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取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5组:(1)假手术组(n=4);(2)自然恢复组(n=6);(3)对侧脑移植组(n=6);(4)同侧脑移植组(n=6);(5)同侧颈总动脉移植组(n=6).将体外荧光标记的HPMSCs移植人大鼠纹状体出血模型,通过提高的躯体摆动实验(elevated body-swingtest,EBST)和悬尾姿势实验(the epostural tail-hang test)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注射HPMSCs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病理切片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HP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以及迁移状况.结果 HPMSCs跨越血脑屏障,并主要向脑出血组织周围定向迁移.EBST和Bederson评分结果表明,移植后第5d和第14d对侧脑移植组、同侧脑移植组和颈总动脉移植组神经功能修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至移植后28d时为止,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 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能跨越血脑屏障并向病灶处定向迁移且未见成瘤现象,移植入脑出血模型结果表明其可促进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具备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作者:薛群;华军;卢俊;董万利;吴玉明;倪健强;朱一蓓;方琪;王明元;陈永井;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138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作者:仇玉臣;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端粒酶及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标本45例(包括初诊组25例和缓解组20例),以及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20例.(1)以骨髓组织石蜡切片作原位杂交PTENmRNA检测,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比较3组差异.(2)初诊组中20例治疗4周,观察疗效与3项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 (1)白血病初诊组骨髓腔充满白血病细胞.PTENmRNA失表达40.0%,hTERT阳性表达84.0%,DNA-PKcs失表达28.0%;3项表达水平均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2)化学药物治疗4周,未完全缓解者5例;PTENmRNA失表达者占4例,CR率低于阳性表达者(P<0.05);hTERT和DNA-PKcs阳性表达者各占4例,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骨髓活检有助于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定.(2)儿童急性白血病显示有PTENmRNA、hTERT及DNA-PKes表达异常,表明抑癌基因、端粒酶和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因诊断.(3)白血病初诊组与缓解组显著差别,可辅助疗效判定.(4)治疗效果与多因素相关,PTENmRNA失表达可影响疗效,显示有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孙晓东;柴忆欢;曹幼甫;邓海贞;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acarbose,商品名:拜唐苹)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在8~11 mmol/L,HbAlc为7%~10%,予拜糖苹50mg.tid治疗16周.结果 经16周的治疗,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空腹胰岛素、血脂、体重并无明显变化.除极个别患者有腹胀外,单独用药均无低血糖、肝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卡波糖在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荷的基础上,改善了代谢异常和胰岛素分泌紊乱,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蒋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als,PMPs)数量的变化,研究其与P-选择素及血小板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P-选择素.结果 ITP组PMP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MPs与P-选择素之间有正相关性,PMPs与血小板数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微颗粒数量的的变化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为IT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郁钢;杨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