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李世红;王绍军;陆士奇

关键词:阿霉素, 卡维地洛, 心脏毒性, 氧化应激, 凋亡
摘要:阿霉素(adriamycin ADR)是有效的广谱抗癌药物之一,但是,ADR严重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ADR心脏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是一利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的β受体阻滞剂.在该研究中探讨了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卡维地洛能改善阿霉索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通过抑制阿霉素引起的机体内过度的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环扁桃酯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环扁桃酯对血流变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测定环扁桃酯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并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进行比较.结果 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降低全血粘度的效果显著,高切变率80s-1降低率为19.5%,低切变率20s-1降低率为26.2%;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大聚集率下降了2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扁桃酯高剂量组使血栓湿重明显降低.结论 提示环扁桃酯是改善血流变及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熠;张正义;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胃癌组织中的MMP-9表达,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程度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周(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T3+T4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T1+T2患者(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低分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胃癌的病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9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亦是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俞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7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85例,测定BMI、血脂水平以及血糖、血钙、肾功能及血氧分压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分肥胖组(BMI≥28kg/m2)32例,超重组(24≤BMI<28kg/m2)66例和体重正常组(BMI<24 km2)m2)61例.结果 肥胖组SAP比例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血脂升高伴随着更为严重的胰腺、肾功能及缺氧等损害;SAP患者BMI和血甘油三酯高于MAP组.结论 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血症与AP的关系密切,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

    作者:温晓持;李岭;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6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根据情况选择囊肿剥出、附件切除或改开腹手术.术后根据病灶严重程度及有无生育要求分别加用GnRHa、息隐、口服避孕药治疗.术后2周行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 63例中,腹腔镜下成功剥离卵巢巧克力囊肿50例,附件切除11例.2例因盆腔粘连严重,操作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无其他术时、术后并发症.按AFS-r分期法进行分期:Ⅲ期38例(60.32%),Ⅳ期25例(39.68%),无Ⅰ、Ⅱ期患者.所有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周检查手术有效率达100%.随访6~42月,Ⅲ期复发率为5.26%(2/38),Ⅳ期复发率为12.00%(3/25),总复发率为7.94%.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是理想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恰当的手术方式,规范的操作过程,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9例HELLP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的发病及各项指标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6月确诊的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多发生于孕34+周左右,大部分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主诉,可出现胎盘早剥、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可能是早提示疾病发生的指标,而肝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反映病情变化趋势的可靠指标.新生儿的预后主要与终止妊娠时的孕周有关.结论 HELLP综合征病情凶险,成功治疗HELLP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冯晓;沈宗姬;郭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股沟嵌顿性疝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21例分析

    目的 评价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锥型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min,均于第二天麻醉作用消失后作适当自理活动.术后应用止痛剂4例,尿潴留3例,异物胀感1例,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 d,随访1年至1年半元复发病例.结论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中安全有效,其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及极低的复发率,特别适用于其高发人群:老年人及体力劳动者.

    作者:周菊明;陈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α 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服用米多君后患者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低血压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口服米多君可显著提高有低血压事件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有效维持患者透析时、透析后的血压的稳定性.

    作者:计文明;陈强;王浩;汪克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

    分析8例老年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腹痛、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7例为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7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非T非B淋巴瘤.术前误诊率为75%.内镜结合活检病理、X线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郭健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调查分析及护理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病人接受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能力的现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寻找有效方法 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病人调查问卷表,对238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人就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方式和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健康教育率越高,P<0.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小传媒多,人际传播少.接受教育者自我保健能力高于未接受者,P<0.05.结论 健康教育接受率与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导致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将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作者:邵晴;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段解剖钢板和重建钉内固定,共25例.结果 根据术前和术后X片及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行走等情况评估随访6月~2年,优8例,良12例,差5例.结论 股骨近段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在基层医院虽并发症较多,但容易开展,重建钉有一定难度,但较髓外固定效果更佳.另外两者均应重视内侧皮质骨的复位.

    作者:丁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小板微颗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als,PMPs)数量的变化,研究其与P-选择素及血小板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P-选择素.结果 ITP组PMP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MPs与P-选择素之间有正相关性,PMPs与血小板数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微颗粒数量的的变化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为IT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郁钢;杨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顿服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观察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照罗帕酮是临床常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药物,因其与开放和失活状态的通道亲和力大,对器质性心脏病物别敏感,有潜在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该报告2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顿服普罗帕酮12h后,18例(81.82%)安全复律,提示普罗帕酮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作者:吕荣;王维中;尤华;吴雁鸣;叶福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骨髓CD4+T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ef-1 mRNA在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cf-1 mRNA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再障患者(P<0.0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Tef-1基因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在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推测Tef-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骨髓CD4+T细胞增殖活化的程度相关.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付劲蓉;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我院传统小儿静脉麻醉常用氯胺酮复合安定和/或羟基丁酸钠,常出现麻醉深度不稳定,术后苏醒期明显延长,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多.自2003年起,我们陆续试用咪唑安定、氯胺酮诱导,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用于小儿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伯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非手术治疗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的5例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临床观察、动态CT扫描和随访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5例均首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终改行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成功,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小,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年龄超过70岁,有明显的脑萎缩,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证据者允许选择非手术治疗.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二期梅毒口腔表现的临床分析

    目的 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口腔表现的重视.方法 对2003年2月~2005年5月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经鉴别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类疾病后,做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凝实验均为阳性.结论 口腔梅毒是梅毒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马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MRI和MRS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前列腺病变,其中前列腺癌(PCa)11例,前列腺增生(BPH)19例,对其MRI和MRS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研究.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可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 11例PCa在T2 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7例为单侧局灶性,4例为双侧弥漫性;19例BPH在T2 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13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6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值降低,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MRI与MRS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率.

    作者:沈纪芳;沈海林;王晓慧;杜红娣;房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30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0例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30例病例均显示Vimentin、NSE、CD99弥漫阳性,21例可见特征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结论 PNET是高度侵袭性肿瘤,随着遗传学和现代治疗学的进步,该肿瘤预后会逐步改善.

    作者:郭凌川;康苏娅;虞杰;沈吟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内皮细胞MDA、T-SOD、T-ant-OX、ICAM-1和TIMP-2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细胞(EC)的保护调控作用.方法 用CGRP分别作用于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和经联胺损伤的内皮细胞后,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用上清检测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nt-OX)的代谢变化;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mRNA含量.结果 CGRP有上调T-SOD、T-ant-OX的代谢和TIMP-2mRNA表达的作用,下调MDA代谢和ICAM-1mRNA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 CGRP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调控作用,并且在EC的抗损伤方面,尤其是抗早期损伤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CGRP能下调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上调TIMP-2的表达,这些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结果提示CGR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亚安;吴开云;王彩英;杨芹;杨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丹杞24味方治疗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用中药治疗脂肪肝并为脂肪肝的治疗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 采用丹杞24味方(含配方颗粒)治疗脂肪肝2 140例,并检测B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 通过对2 140例脂肪肝患者的疗效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为95.14%,临床治愈率为81.0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丹杞24味方治疗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安全、经济、实用.

    作者:王瑞兴;刘祥法;袁士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