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内皮细胞MDA、T-SOD、T-ant-OX、ICAM-1和TIMP-2的影响

杨亚安;吴开云;王彩英;杨芹;杨刚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细胞(EC)的保护调控作用.方法 用CGRP分别作用于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和经联胺损伤的内皮细胞后,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用上清检测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nt-OX)的代谢变化;用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mRNA含量.结果 CGRP有上调T-SOD、T-ant-OX的代谢和TIMP-2mRNA表达的作用,下调MDA代谢和ICAM-1mRNA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 CGRP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调控作用,并且在EC的抗损伤方面,尤其是抗早期损伤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CGRP能下调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上调TIMP-2的表达,这些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结果提示CGR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时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0例OLP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6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OLP患者的血液流变状况,对治疗OLP有一定疗效.

    作者:邱峰;惠建华;华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Ru486)、氨甲蝶呤(MTX)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确诊为异位妊娠要求保守治疗的99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Ru486、MTX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观察各组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症状消失时间及各种体症消失上与米非司酮组、氨甲蝶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米非司酮组与氨甲蝶呤组的以上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1.8%、78.8%、90.9%.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优于单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风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股沟嵌顿性疝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21例分析

    目的 评价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锥型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min,均于第二天麻醉作用消失后作适当自理活动.术后应用止痛剂4例,尿潴留3例,异物胀感1例,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 d,随访1年至1年半元复发病例.结论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中安全有效,其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及极低的复发率,特别适用于其高发人群:老年人及体力劳动者.

    作者:周菊明;陈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癌基因PTEN与iNOS在胶质瘤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意义及两者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胶质瘤中PTEN、iNO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PTEN在胶质瘤Ⅰ、Ⅱ、Ⅲ、Ⅳ级中阳性率分别为91.7%、75%、53.3%、15.4%,PTEN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1).而iNO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38.1%、73.3%、76.9%;iNOS表达水平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iNOS的表达一定程度反映胶质瘤的恶性度和侵袭性强弱;PTEN缺失可引起iNOS表达增加,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龙;周幽心;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院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病历中,筛选出符合院内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且有完整的尿培养阳性结果和药敏试验的病历8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分离的8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2.7%,真菌占22.7%,革兰阳性菌占4.5%.在革兰阴性菌中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2.3%).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22株,全部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且其耐药率高;真菌感染比例也明显增高.

    作者:陆莹;狄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胰腺假性囊肿5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5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行非手术保守治疗;36例行内引流术,其中囊肿胃后壁吻合11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22例;5例行外引流术;7例行囊肿切除术.结果 该组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均痊愈;外引流术后3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囊肿切除术后2例出现胰瘘,1例复发;内引流术后仅1例出现胰瘘,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胰腺假性囊肿的病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内引流术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田晓春;何宋兵;汪良;朱新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49例诊治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2002年1月~2006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樊明月;孔庆林;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序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例ITP应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后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19例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口服泼尼松,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低值持续时间及血小板升高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PAIgG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序贯治疗ITP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作者:程骁赪;李汉冲;张晓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维生素C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 观察维生素C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及对其递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当第二或第三代细胞生长达到60%~70%融合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取诱导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诱导后的诱导液作HPLC测定其中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索C可使骨髓基质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表现为NSE阳性,GFAP阳性.HPLC测定结果显示,用维生素C诱导后,诱导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结论 维生素C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并且可增加其中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作者:邵君飞;单立冬;惠国桢;王海秋;姚建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支架姑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食管支架在食管、贲门部狭窄中应用的临床资料,充分了解其适应症、置入技术、注意事项、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30例次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行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支架治疗.男28例次,女2例次,年龄44~84岁.25例次在胃镜直视下放置支架,5例次在X线下放置.结果 30例次置入支架后吞咽困难消失,有效率100%,其中,27例次一次置入成功,一次成功率90%.结论 对于肿瘤引起的食管、贲门部狭窄所致的吞咽困难,放置金属支架是姑息疗法中常用、有效的方法.胃镜下及X线下两种置入法各有优缺点,可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作者:孙宏文;朱雄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初步研究

    研究了以壳聚糖为载体,十二胺为疏水基团,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亲水基团的双亲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 初步表明壳聚糖载体在适当条件下进行胺化及磺化修饰之后,可使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下降率高达42.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下降高达54.04%,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吸附率只有10%,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作者:黄丽;方波;朱叶;徐超;王睿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骨髓CD4+T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ef-1 mRNA在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cf-1 mRNA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再障患者(P<0.0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Tef-1基因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在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推测Tef-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骨髓CD4+T细胞增殖活化的程度相关.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付劲蓉;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失败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共收治2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人.结果 钉穿出股骨头13例,钉切割头颈6例,骨不连11例,术后骨折再移位7例,内翻位畸形愈合6例,钉尾退出8例,钉松动4例.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多方面.术中正确操作很关键.

    作者:周峰;唐天驷;杨惠林;王文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30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0例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30例病例均显示Vimentin、NSE、CD99弥漫阳性,21例可见特征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结论 PNET是高度侵袭性肿瘤,随着遗传学和现代治疗学的进步,该肿瘤预后会逐步改善.

    作者:郭凌川;康苏娅;虞杰;沈吟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示作用.方法 T2DM组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LDL-C的高低将T2DM组分为LDL-C升高组(LDL-C>3.11mmol/L)和LDL-C正常组.结果 T2DM组hs-CRP12.15±5.17mg/L,正常对照组3.15±1.31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LDL-C升高组hs-CRP15.74±8.69 mg/L,LDL-C正常组8.86±4.87 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DL-C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 hs-CRP参与T2DM并发AS过程,T2DM时hs-CRP先于LDL-C出现异常,糖尿病性AS预测应采用hs-CRP与LDL-C联合检测.

    作者:马钧;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烧伤患者60例,分为P组(异丙酚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各3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R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首次用量及总用量、苏醒时间,评判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P组相比,R组异丙酚的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1),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明显较P组轻微,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且不影响苏醒过程.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成人CML-BC以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抗原检测及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典型易位组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组(P<0.05):无附加异常、伴附加异常、伴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各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平衡易位、非平衡易位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中各抗原的阳性率与CML-BC总体阳性率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7例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均为CML-AML.结论 典型t(9;22)易位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及是否平衡易位对免疫表型无直接影响.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CML-BC中急非淋变多见.

    作者:马勤芬;周惠芬;朱明清;刘丹丹;陈子兴;薛永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组织PTENmRNA和hTERT、DNA-PKcs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端粒酶及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标本45例(包括初诊组25例和缓解组20例),以及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20例.(1)以骨髓组织石蜡切片作原位杂交PTENmRNA检测,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比较3组差异.(2)初诊组中20例治疗4周,观察疗效与3项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 (1)白血病初诊组骨髓腔充满白血病细胞.PTENmRNA失表达40.0%,hTERT阳性表达84.0%,DNA-PKcs失表达28.0%;3项表达水平均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2)化学药物治疗4周,未完全缓解者5例;PTENmRNA失表达者占4例,CR率低于阳性表达者(P<0.05);hTERT和DNA-PKcs阳性表达者各占4例,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骨髓活检有助于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定.(2)儿童急性白血病显示有PTENmRNA、hTERT及DNA-PKes表达异常,表明抑癌基因、端粒酶和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因诊断.(3)白血病初诊组与缓解组显著差别,可辅助疗效判定.(4)治疗效果与多因素相关,PTENmRNA失表达可影响疗效,显示有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孙晓东;柴忆欢;曹幼甫;邓海贞;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体会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目前该症并非少见.由于居民的糖尿病知识缺乏,其知晓率和有效治疗率不高,我院近5年来,每年均有十余例该症救治,现将资料较完整的32例作回顾总结,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朱福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