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吻合器用于重度脱垂痔的治疗体会

蒋干超;王业皇

关键词:国产吻合器, 重度脱垂痔, 直肠粘膜脱垂,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的方法、疗效、适应症、注意事项及需改进措施. 方法经肛门镜下采用33mm国产吻合器切除重度脱垂痔16例,直肠粘膜脱垂3例.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随访1~10月,效果良好,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直肠粘膜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细胞功能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Th1细胞所承担的肿瘤负荷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例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IFN-γ的CD4+细胞(Th1细胞)和表达IL-4的CD4+细胞(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分析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Th2细胞分别为(0.48±0.10)%、(0.24±0.19)%、2.31±0.76;而MDS患者分别为:(0.36±0.11)%、(0.76±0.35)%、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细胞/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三者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Th1细胞明显增多、Th1细胞/ Th2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随着MDS及MDS转为的AML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白血病转化倾向细胞,即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 1. 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Th2细胞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低下.2.随着MDS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两者呈负相关.3.MDS是一类髓系造血克隆趋癌性间变伴T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这提示在清除MDS恶性造血克隆过程中应增强T细胞免疫,切勿抑制之.

    作者:王秀丽;何广胜;姚程;邵宗鸿;吴德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ICC在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肘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操作安全、方便、并发症少,为中长期输液、输注刺激性药物及化疗用药的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1,2].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上反复的浅静脉穿刺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化疗药物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及化疗药物外渗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2年3月将PICC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赵素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空腹血标本,测定尿酸(UA)、空腹血糖(FBG)、肌酐(C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间Ccr、FBG、TG、TC及LDL-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UAP组及AMI组的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UAP组及AMI组尿酸异常升高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SAP组;但UAP组与AMI组之间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ACS的独立的预测因子,能促进并预示老年ACS的发生.

    作者:葛正中;吴永华;王晓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螺旋CT研究

    目的探讨SCT(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主要为听骨链)的显示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90耳(男52耳,女38耳)分三组,1组为正常SCT组30耳,2组为正常HRCT(高分辨率CT)组20耳,3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40耳,利用Somatom Plus 4 CT进行扫描,用SSD(表面阴影成像)、MPR(多层面重建)螺旋CT三维成像软件处理图像.结果 SCT较HRCT扫描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中耳结构,对一些细微结构显示较一般HRCT扫描好.对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上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0%、93.3%、96.6%.SCT对3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结构的破坏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构破坏情况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诸伟;奚日泉;胡春洪;郭亮;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无肝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5例行无肝素前置稀释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5例病人48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死亡3例.结论 CBP能有效迅速地降低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同时能够改善严重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对于合并轻度高钠血症病人的预后,尚难以定论.

    作者:徐志华;虞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联合吸入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肺部哮鸣音、湿罗音消失及咳嗽缓解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吸入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治疗喘憋性肺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产吻合器用于重度脱垂痔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的方法、疗效、适应症、注意事项及需改进措施. 方法经肛门镜下采用33mm国产吻合器切除重度脱垂痔16例,直肠粘膜脱垂3例.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随访1~10月,效果良好,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 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治疗重度脱垂痔、直肠粘膜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蒋干超;王业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肠癌术前后化疗的随访跟踪

    目的大肠癌术前后化疗及外科直接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电子肠镜直视下肉眼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43例大肠癌,均属中晚期.分为A、B两组,A组21例,应用中西药、鸦胆子、羟基喜树硷、5-FU及丝裂霉素化疗后再手术和术后再化疗;B组22例,直接外科手术,进行其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及全身临床症状、血常规、肾功能、B超、CT随访跟踪.结果两组病人生存率差异很大.A组两年生存率95.23%,B组两年后生存率9.10%,两年后A组仅1例死亡,能正常上班14例,6例生活能自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黄福娟;陈南生;钮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过敏家族史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目的评估过敏家族史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304例婴儿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各电话或门诊随访一次并详细记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敏家族史阳性的婴儿77例,过敏的发生率为57.1%;阴性的婴儿为3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4).父亲过敏史与婴儿荨麻疹有关,母亲过敏史与婴儿湿疹有关,双亲过敏史与婴儿反复喘息有关.过敏家族史对婴儿过敏的PPV为55.8%,特异性为80.5%,敏感性为33.1%.结论阳性过敏家族史是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俞雪梅;高树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灸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方法选健康人30例,采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LG-B-190血液红细胞变型/聚集仪,于艾灸前后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作者:张周良;李斌;刘树林;马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证实在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疾病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单纯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造成冠状动脉硬化?方法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用酶免疫分析法,叶酸、维生素B12检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用胶体金法,CK-MB用免疫抑制法,TC用酶法比色法,LDL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4±7.80μmol/L)比对照组(13.50±3.00μmol/L)和其他贫血组(12.80±2.50μmol/L)明显升高(P<0.01).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但单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的18例患者无一例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同时合并有高TC、LDL的3例患者中2例出现心肌损害,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冠状动脉硬化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其中有高TC、LDL参与.

    作者:顾炳权;詹晓梅;王作军;徐顺军;董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使用技巧.方法使用电刀对329例乳癌病人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统计术后皮瓣分离时间、手术全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征及术后局部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关键是在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

    作者:沈祥;陆福年;周萃阶;许永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

    目的提高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14例均行手术(心包穿刺、心脏修补).结果抢救成功率为85.7%.结论正确诊断、迅速有效的急救十分重要.

    作者:吴晓阳;王伟录;樊勇军;张小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疗卫生用品预处理对其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

    目的研究医疗卫生用品的细胞毒性,了解样品预处理方式对其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方法用活细胞计数法和形态观察法,选择不同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对9件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对样品毒性分级,比较这些处理方式对其细胞毒性评价是否产生影响.结果湿布、有粉乳胶手套、骨水泥柄、医用胶、面膜不同预处理方式的细胞毒性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样品不同处理方式间无差异.结论不同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对其细胞毒性评价可能存在一定影响,视样品本身而定,应根据具体材料,选用恰当的处理方式或试验方法.

    作者:房红莹;杨珠英;顾冠彬;徐培君;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体会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产妇分3组,一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CSEA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组),另一组未做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CSEA组和PCEA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CSEA组镇痛优于PCEA组.结论 CSEA组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作者:孙红梅;郭雪林;孙东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鉴定及内吞能力的测定

    目的在体外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在rhGM-CSF、IL-4和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功能,辣根过氧化酶(HRP)内吞实验检测其群体内吞能力.结果 PBMNCs经过rh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d后,具典型的DCs形态,细胞表型为MHCⅡ类分子(HLA-DR)93.5%、CD80 96%、CD86 92.6%、CD1a 60.4%、CD83 82.6%和CD14 10.5%,具有极强的激发MLR的能力,显示成熟DCs的特征.DCs群体的内吞能力约在培养第6d达高峰,之后有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诱导、扩增DCs的方法,为DCs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雨岗;汪良;张雁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4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TgAb、TmAb及TPOAb血清水平比较分析

    通过测定4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TgAb、TmAb及TPOAb的水平,比较分析了三者的敏感度及临床价值.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TgAb和TmAb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TPOAb.结果显示:血清TgAb、TmAb的阳性率相近,而TPOA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甲状腺良性疾病组高达69.1%,明显高于TgAb(50.0%)和TmAb(47.6%).分析认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血清TPOAb水平测定较TgAb和TmAb敏感度更高,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李清茹;吴翼伟;徐峰坡;苏成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作对照.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晚期肺癌(Ⅲ期、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作者:李烜;胡华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诊治(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43例,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且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谭纪伏;狄琳娜;孙茂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80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视力:眼轴27~30mm组术后视力>0.8,8只眼占15.7%;0.5~0.8,20只眼占39.2%;0.3~0.5, 19只眼占37.3%;0.1~0.3,4只眼占7.8%;眼轴>30mm组术后视力>0.8,1只眼占3.4%;0.5~0.8,2只眼占6.9%,0.3~0.5,6只眼占20.7%;0.1~0.3,20只眼占69.0%.其中3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未能Ⅰ期植入,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郁建平;梅小飞;洪流;徐常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