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艳
目的调查研究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0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有使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77.05%的不良反应发生于静脉注射,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据不良反应的74.18%;68.03%的不良反应是在第一次用药时发生的,明显高于用药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上在给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荣华;马立伟;张传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总结了我院20例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的治疗和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是化疗、血液透析,重视患者的饮食指导、疼痛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对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口鼻饲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近三年在我院收治的30例危重症病人气管切开并给以鼻饲的临床资料,并对这30例重症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护理、体位护理等,并且给予详细记录。结果27例患者没有出现返流,3例患者出现返流,当中有2例患者有较轻的并发症,1例患者因为返流并且诱发吸入性肺炎。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护理以及鼻饲护理,合理有效预防返流非常关键。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病灶部位,并分析乳腺结节的CDFI级别。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总符合率为93.58%;恶性病灶血流信号总显示率(88.5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的总显示率(51.16%),两者差异显著(χ2=12.398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辐射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不断加强对麻醉药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定并完善麻醉药品监督管理办法,提高管理经验,坚持持续改进管理理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基层医院药剂科、麻醉科人员、等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进行调研,专门组织知识讲座和培训和考核,加强其责任心,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麻醉药品的使用、去向监督管理,严把合理使用关。结果通过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现了药剂科整体药学知识水平偏低,麻醉科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等差距,经过整改和学习,各环节的制度管理不断持续的完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效防止了麻醉药品流于社会非法渠道。满足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时性、有效性。结论药剂科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方法,不仅保证了医疗安全,强化了药品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心,而且健全了药品管理制度,优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药品质量,值得其它医院管理层关注和借鉴。
作者:余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6月共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愈58例(50%),显效32例(27.6%),有效21例(18.1%),无效5例(4.3%),显效率77.6%,总有效率95.7%。结论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消除水肿、炎症,促使血液循环,消除紧张痉挛,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常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人将终生携带,且每年有5千万-1百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死于肝脏疾病。护理的关键是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作者:李玉霞;岳文化;刘辉;安俊丽;顾丽娅;窦艳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感染、胆漏、肠梗阻、胆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慧;那顺布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大多数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随时有可能发生急性血管事件。近年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是所有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硬化因子,心肌梗死发病率与血浆LDL-C水平呈正比[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进展快,病情凶险,除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等综合治疗,仍有一部分效果不理想,应用心悦胶囊强化调脂以及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马光;王新华;王德良;罗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1年07月---2013年07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将他们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7d、14d、28d的生存率分别为(12例,80.0%)、(9例,60.0%)、(4例,26.67%);对照组患者在7d、14d、28d的生存率分别为(8例,53.33%)、(0、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春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介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法。方法250例患者采用内服祛风止痛胶囊静滴克林霉素,口服非甾体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痊愈167例,显效68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2%。结论此方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韩定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救治措施,总结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结果36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给予利尿消肿、扩血管纠正心衰等对症综合治疗3天后,28例(77.77%)心功能有所改善,2例仍在治疗抢救当中,另6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结论美托洛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仁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治疗1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情况和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和HBV-DNA转阴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揭苏平;廖佳隆;温小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李桂萍;李桂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发病快,病情急骤,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常有严重后遗症,且多危及患者生命。方法对我单位2011年4月---2013年4月共转送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转送情况分析,脑出血78例,神志清醒9例,浅度昏迷2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21例(其中上呼吸机12例)。结果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转运,安全转入相关医院94例,占97.9%,2例病情恶化,途中死亡,占2%。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如能够及时、安全地转运至有能力救治的医院救治,则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院前急救与转运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责任,是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1]。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关键的环节。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院前急救和转运时使用。我院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为救护车配备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我院36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实施院前转运的危重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常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被忽略。因此,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大力推行个体对自身肺癌危险因素的筛查,对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宏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和临床意义做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1000例血液标本,使用 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并分析其复检规则和临床意义。结果经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血液标本呈真阳性的有182例,占18.2%,呈真阴性的有706例,占70.6%,呈假阳性的有104例,占10.4%,假阴性为8例,占0.8%,复检率为28.6%。结论科学合理的复检规则,能够为血常规检查质量作保证,同时也能降低复检率,从而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便于医生展开更科学的治疗,故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骨科患者由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带来的活动受限,导致胃肠道动力减慢,这是常见的骨科护理问题便秘的相关因素。便秘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发生率为50%-70%[1]。治疗便秘应以理气通腑,促进胃肠道动力为主[2],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措施有鼓励患者多饮水,更换体位,顺时针按摩腹部,遵医嘱口服润肠剂,缓泻剂,开塞露纳肛等,在这些措施中,对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的穴位按摩的关注较少,现就穴位按摩对骨科患者胃肠道动力的影响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治疗胫骨骨髓炎、骨不连的新方法。方法将病灶病骨大块切除,用外固定支架缩短加压固定病骨切除骨的两断端,同时在干骺端用自行研制的针锯潜行截骨,用同一支架进行缓慢延长,恢复肢体长度。结果共用此方法治疗10例病人,全部是属于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而且都是骨外露,由于骨髓炎、骨不连,经用各种常规手术及治疗未获成功,使用大块病骨切除,外固定架加压压缩固定,同时在干骺端用自行研制的针锯潜行截骨,恢复切除病骨的长度。10例分别切除病骨死骨3.0-14公分,干骺端分别延长3.0-14公分,全部获得成功,骨髓炎治愈。结论大块病骨病灶切除缩短加压固定是治疗骨髓炎及骨不连的一种方法,干骺端截骨延长可以完全恢复切除的长度,恢复患肢功能。
作者:姜振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