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98例

黄卫华;杨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综合, 糖尿病足
摘要: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为避免更多的患者截肢提供宝贵经验。方法我院自2006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98例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治愈57例,症状消失,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已经形成痂皮或瘢痕,占58.1%。好转34例,症状缓解,坏疽溃疡局部分泌物减少,坏疽组织大部分脱落或部分肉芽新生;创面显著缩小,占34.7%。无效7例,症状无改善,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无明显减少,局部无显著变化或恶化者,占7.2%,总有效率92.8%。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可以多靶点、全方位,既缩短了疗程,又大大降低了截肢率,保存了患肢,避免单一西药长期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382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鼻是面部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骨骨折( Nasal Fracture)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鼻骨骨折可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作者:王宝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度中暑合并电解质紊乱病人的病情观察

    目的对重度中暑合并电解质紊乱病人进行病情监测,通过积极的治疗及密切的临床观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对重度中暑合并电解质紊乱病人各个系统进行病情观察。

    作者:吴媛婷;姚爱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6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刀辅助下小切口、亚甲蓝淋巴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控制效果和淋巴结清除数目、以前哨淋巴结活检为据缩小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切口美观度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淋巴示踪+超声刀辅助下小切口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作者:王希龙;邱文秀;王金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和探讨了胃癌通过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5例,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后,对于不同的胃癌类型,采取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胃切除手术1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5例,并分析不同的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对患者术后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为,以1例治疗后18d死亡。结论为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急救手段,能够有效清除癌细胞,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延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刺不同深度对缓解期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疗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4周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而观察组无变化,仍保持在80.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性治疗过程中,浅刺针法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而常规针刺法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选取过程中,二者皆可。

    作者:陈玉明;赵有旭;戚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先兆流产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的保胎成功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孕妇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方法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毒药物/毒物的特征选择多种血液净化治疗。结果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患者74例,5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重症中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护理的重点包括:熟练掌握各项血液净化技术、严密的病情监测、严格的无菌操作、良好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作者:王超英;温丽贞;杨水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护理中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的应用

    目的对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妇科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6.8%,对照组则为68.4%,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则为73.7%,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在妇科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立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南州2004--2012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及时、准确掌握黄南州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青海省碘盐监测实施方案》对全州居民户的食用盐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共检测居民户碘盐10486份,碘盐合格率由2004年的86.18%上升到2012年99.2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黄南州碘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合格碘盐食用率一直保持95%以上,非碘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作者:孙永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7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病人累计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约20%2型糖尿病病人累计发生肾病,在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硬化疾病之后。积极防治本病已成为全世界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西药尚不能有效阻止其肾功能损害的自然进程,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麻醉水平。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于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的141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麻醉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运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前后头皮脑电图的比较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前后头皮脑电图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皮质脑电图进行适当的监测,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病因较为明显,30例患者的病因较为模糊,所有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在癫痫家族史,但其病因不明显。结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皮脑电图检测对患者的手术方案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在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头皮脑电图结果已经成为了癫痫诊断、分型、外科手术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依据。

    作者:韩继霞;张君臣;董骞;郑彬;王秀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的护理方法。结果42例患者除2例中转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在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已痊愈出院。结论保守治疗可以避免脾切除手术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但需要加强急救和对病情的密切观察,这样才可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葛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囊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探讨

    本文探讨的目的在于胆囊腹腔镜切除术治疗(LC)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560例LC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60例中发生并发症5例,占0.89%,其中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对手术的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晓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经上述护理后出现负面情绪的,实验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组)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结论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重建自信,从而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范伟;李妙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胸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144例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晓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呱拉西林-舒巴坦应用于普外科治疗细胞菌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在普外科治疗细胞菌性感染中应用呱拉西林-舒巴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129例细胞菌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呱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抗菌效果也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治疗细胞菌性感染中应用呱拉西林-舒巴坦的临床效果良好,抗菌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7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并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经过分析比较显示,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院内再PCI、院内AMI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其抢救时间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抢救效果显著,应予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比较分析

    掌握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的现状,完善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借鉴了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采用了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预防保健功能界定的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整体差距比较大,为了缩小城乡的预防保健差距,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相关的政策,完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作者:张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临床探析

    目的对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老年患者中选取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无痛胃镜检查和常规胃镜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付应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