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回钧;芶大明;刘富兵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5例开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 组)、BIS1组(B1组)和 BIS2组(B2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深度:C 组维持 MAP 和 HR 波动幅度在基础值的±20%;B1组 BIS 值40~50;B2组 BIS 值50~60。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测定诱导前(T0)、切皮(T1)、探查(T2)、缝皮(T3)时的血糖(Glu)和皮质醇(Cor)浓度。结果与 C 组比较, B1、B2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 T0时比较,T1~T3时三组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 B1组比较,T1~T3时 C 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T2时 B2组的 Glu 和 Cor 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BIS 指导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麻醉深度,可以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术中应激反应,且维持 BIS值在40~50更能抑制不良应激反应。
作者:纪金芬;钱敏;钟国云;李东;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序贯诱导(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5~5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D 组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 泵完),C 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10 ml,泵注期间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5 L/min;泵注完毕后实施 RSI。记录插管时间和喉镜暴露分级,以及泵注前及泵注后15 min 内每分钟的 MAP、HR、BIS、SpO2;检测 PaO2和 PaCO2。结果两组插管时间和喉镜暴露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4、15 min,C 组 MAP 较 D 组明显下降,HR 明显增快(P<0.05)。插管期间两组SpO2和 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 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P<0.05)。结论RSI 前预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氧储备的前提下,减少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插管时间。
作者:谢珏;夏江燕;祝龙;文亚洲;尹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辅用右美托咪定全麻诱导对麻黄碱升压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4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 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 组)。D 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5 min 后改为0.4μg·kg-1·h-1维持,同时开始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插管后5 min 给予麻黄碱0.1 mg/kg。N 组诱导前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余同 D组。记录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2 min(T3)、给麻黄碱即刻(T4)及之后2 min(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的 SBP、DBP 和 HR。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 N 组 SBP、DBP 明显升高,HR 明显增快(P<0.05或 P<0.01),其余时点SBP、DBP 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T4、T7和 T8时 HR 明显减慢(P<0.05或 P<0.01);D 组在 T1~T8时的 SBP、T1~T4和 T8时的 DBP 明显降低,T1和 T3~T4时的 HR 均明显减慢(P<0.05或 P<0.01)。与 T2时比较,T3、T4时 N 组 SBP、DBP 明显降低,HR 明显减慢(P<0.01);D组仅 T4时 SBP 明显降低(P<0.01)。与 T4时比较,T5、T6时 N 组 SBP 明显升高(P<0.05或 P<0.01);T5~T7时 D 组 SBP、DBP 明显升高,HR 明显增快(P<0.01)。与 N 组比较,T1~T3时 D 组HR 明显减慢(P<0.05或 P<0.01),T2时 D 组 SBP、DBP 明显降低(P<0.01),T5~T8时 SBP 和DBP 明显升高(P<0.05或 P<0.01)。结论全麻麻醉诱导时辅用右美托咪定不仅可减轻气管插管反应,而且可增强麻黄碱的升压反应。
作者:查俊;杨晓斌;朱家明;王莉;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急诊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年龄9~5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 组),丙泊酚组(P 组)和氯胺酮组(K 组),每组10例。S 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P 组采用丙泊酚2.5 mg/kg 缓慢静脉注射诱导;K 组采用氯胺酮5 mg/kg 肌肉注射诱导;三组诱导至意识消失后均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准则,喉镜开口实施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面罩吸氧后置入气管镜。记录一次置入气管镜成功率,置入气管镜前后即刻 HR 和 SpO2,置入气管镜时间、气管镜检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置入气管镜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 组和 P 组成功置入气管镜的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K 组(P<0.05);S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 K 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静脉注射和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比较,七氟醚诱导麻醉在婴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等优点。
作者:董春山;卢强;张军;陆姚;余骏马;程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维护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并向广大读者负责,本刊编辑部重申坚决反对抄袭、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本刊将采取以下措施:(1)稿件刊出前所有作者须在校样首页亲笔签名,并加盖公章;稿件文责自负。(2)投稿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稿件可能仍在审阅中;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编辑部联系撤稿,切勿一稿两投。(3)来稿如有学术不端行为嫌疑时,编辑部在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和仔细核对后将通知第一作者,作者须对此作出解释。(4)如稿件被证实系一稿两用,本刊将在杂志和网站上刊登撤销该文的声明,并向作者所在单位通报;2年内拒绝发表该作者的任何来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单剂量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并发生术后躁动的患者60例,年龄38~59岁,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芬太尼组(F 组),每组30例。D 组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F 组单次静注芬太尼1μg/kg。若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仍有躁动表现,则给予间断静脉推注丙泊酚每次1.0 mg/kg,直至患者 Riker 躁动评分达到轻度以下。结果给予单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处理后,D 组有29例患者达到平静状态,呼之能应,无刺激后即入睡,另有1例仍有轻度躁动;经单剂量的芬太尼处理后,F 组仍有4例患者躁动严重,另有4例为中度躁动,9例为轻度躁动。与 F 组比较,D 组经首次处理后,轻度、中度、重度躁动例数明显减少(P<0.05)。从用药至平息躁动的时间 D 组为(11±3)min,明显短于 F 组的(27±9)min (P<0.05)。D 组丙泊酚总量为(50±0)mg,明显少于 F 组的(270±40)mg (P<0.05)。治疗期间,F 组有9例(30%)轻度呼吸抑制,D 组有21例(70%)发生心动过缓(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5μg/kg 对成人全麻后躁动的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轻微,优于芬太尼。
作者:万康;张雷波;朱敏敏;李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CNL)在不同灌注时间下灌洗液吸收对患者氧合指数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 PCNL 患者40例,按照灌注时间分为两组:S 组,灌注时间<120 min(n=22);L 组,灌注时间≥120 min (n=18)。麻醉诱导后监测 CVP,灌注中每20分钟监测一次并记录灌注中高值,术中检测灌注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氧合指数、pH 及 BE值。结果两组患者灌注中 CVP 高值 L 组明显高于 S 组(P<0.05),灌注后 L 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灌注前(P<0.05),灌注前后 L 组氧合指数差值明显大于 S 组(P<0.05)。灌注后 L 组 pH 及 BE值均明显低于 S 组(P<0.05)。结论PCNL 长时间灌注有导致肺氧合功能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的风险,术中应适当缩短灌注时间。
作者:蒋洪宇;刘兵;刘敬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吗啡对顺铂治疗人肺腺癌细胞 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 A549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 组)、顺铂组(CIS 组)、0.3μg/ml 吗啡+顺铂组(MT1组)、3μg/ml 吗啡+顺铂组(MT2组)、30μg/ml 吗啡+顺铂组(MT3组),顺铂浓度均为4μg/ml。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后,采用 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zrin 蛋白和 Fascin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 CON 组比较,其余四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MT3组和 CIS 组MMP-2、MMP-9、Ezrin 和 Fascin 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 CIS 组比较,MT1、MT2和 MT3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MT3组 MMP-2、MMP-9、Ezrin 和 Fascin 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吗啡可剂量依赖性减弱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 A549侵袭和迁移能力,MMP-2、MMP-9、Ezrin 和Fascin 表达上调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夏明;童建华;高炟鹏;徐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I 组和 E 组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E 组患者诱导前 T8~9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 ml(不加肾上腺素)试验量,再注入利多卡因5~8 ml 将阻滞平面调节到 T4,以后每小时追加5~8 ml。于麻醉前30 min (T0)、手术90 min(T1)、术后60 min(T2)及术后1 d(T3)、2 d(T4)检测血糖(Glu)、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 Glu 明显升高(P<0.05),T3时 I 组 AR、G-6PD、CAT 活性与 MDA 浓度明显升高,NO、GSH 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 I 组比较,T3时 E 组 Glu、AR、G-6PD、CAT 明显降低,NO 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 GSH-Px、SO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作者:解成兰;王灿琴;钱燕宁;潘寅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 TCI 时患者意识消失(LOC)及诱发脑电爆发抑制(BS)时的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 组)和生理盐水组(N 组)。R 组:以4 ng/ml 靶浓度 TCI 瑞芬太尼10 min 后开始 TCI 丙泊酚,靶浓度从1μ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1μg/ml,每一靶浓度输注1 min,至脑电监测爆发抑制比(BSR)达到15%后结束试验;N 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模拟瑞芬太尼 TCI,其余方法与 R 组相同,期间所有患者每间隔20秒行改良 OAA/S 评分,改良 OAA/S 评分<2分定义为 LOC,BSR>15%定义为出现 BS 现象。记录 LOC 和 BSR 达15%时的丙泊酚 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LOC 时 R 组丙泊酚效应室 EC50为1.73μg/ml(95%CI 1.68~1.79μg/ml),N 组为2.35μg/ml(95%CI 2.29~2.41μg/ml)(P<0.05)。BSR 达15%时 R 组和 N 组丙泊酚 EC50分别为6.25μg/ml (95%CI 6.18~6.42μg/ml)和6.31μg/ml(95%CI 6.13~6.47μ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 TCI 瑞芬太尼可降低丙泊酚 TCI 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 EC50,但对出现脑电爆发抑制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钟涛;杨勇;朱茂恩;聂玉琼;郭曲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 组)。患者入室后行常规监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和瑞芬太尼0.2μg· kg-1· min-1,P 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D 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P 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术后1、2、6、12、24 h 的 VAS 评分;以及术后发生躁动、寒颤、恶心呕吐和24 h 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与C 组比较,P 组、D 组、DP 组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明显降低(P<0.05),DP 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和 D 组(P<0.05)。D 组和 DP 组术后躁动和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P<0.05)。DP 组术后24 h 镇痛药物的追加明显低于 C 组、P 组和 D 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以0.6μg·kg-1·min-1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能够减少瑞芬太尼停药后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
作者:王瑜;蒋蓉;邓佳;苏文杰;徐广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FloTrac/Vigileo 监测下不同体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时分别为头低脚高位10°(A 组)、20°(B 组)和30°(C 组)。麻醉前行左桡动脉穿刺连接 FloTrac/Vigileo 系统。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1 min(T1)、5 min 稳定后改变体位时(T2)、气腹后20 min(T3)、气腹结束后1 min (T4)及5 min 稳定后恢复体位时(T5)的 HR、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每搏量(SV),并记录气腹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与 T0时比较,T1~T3时三组 HR 明显增快,MAP 明显升高(P<0.05);与 T1时比较,T2、T3时 C 组 CO 及 SV 明显升高(P<0.05)。与 C 组比较,T2、T3时 A、B 组CO 及 SV 明显降低(P<0.05)。与 C 组比较,A、B 组气腹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头低脚高位30°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临床安全范围内,且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较10°和20°短。
作者:许常娥;鲍红光;张咏梅;斯妍娜;张勤;孟祥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拟于2015年出刊重点号“区域阻滞在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应用”、“麻醉与肝肾功能”和“麻醉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此相关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综述、讲座、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病例报道、教训与意外及并发症等均可投稿,稿件经编委审后择优刊用。投稿请登录 http://www.lcmzxzz.com,注明重点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方法比较乳腺手术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全身麻醉(GA)的效果。方法检索 Medline、Springer、Cochrane 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比较 TPVB 与 GA 在乳腺手术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 Stata 11.0和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 RCT 研究5个,共计295例患者,其中TPVB 组148例,GA 组147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TPVB 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 GA 组(SMD 2.59,95%CI 1.10~4.08),TPVB 组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次明显少于 GA 组(RR 0.23,95%CI 0.15~0.37),TPVB 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GA 组(RR 0.27,95%CI 0.12~0.61)。结论与GA 比较,TPVB 在乳腺手术后具有较高的疼痛评分和较低的镇痛药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留福;米卫东;张艳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术前用药对乳腺切除术患者血清 IL-6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行乳腺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P 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 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 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术后两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2、4、8、12、24 h 的疼痛 VAS 评分。采用 ELISA 法测定诱导前10 min、术后4、8和24 h 的血清 IL-6浓度。结果术后2~12 h P 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 C 组(P<0.05)。与诱导前10 min 比较,术后4~24 h 两组血清 IL-6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但 P 组明显低于 C 组(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术前用药可改善乳腺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血清 IL-6的产生。
作者:滕培兰;徐德荣;杨洁;李奉通;江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中摘要必备条目(摘要 CONSORT)评价《临床麻醉学杂志》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摘要质量。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中2012~2013年《临床麻醉学杂志》发表的所有 RCT 文献,并排除动物实验、非在体试验、临床经验、Meta 分析等文献。运用摘要 CONSORT 条目清单对 RCT 摘要进行评价。结果终纳入分析的RCT 摘要有392篇,占同期发表文献总数的40.6%。摘要字数中位数为364(IQR:306~444),样本量中位数为60(IQR:40~80)。摘要中报告率高的是结论(100%)、随机分组的例数(99.0%)和目的(99.0%),其次是干预(94.6%)和研究对象(82.4%),而试验设计(46.2%)和危害(48.7%)的报告率较低,随机化、盲法、结局(方法)和结局(结果)的报告率非常低,分别仅有13.3%、1.8%、3.6%和9.7%。此外,标题、招募对象和分析的例数在摘要中均缺失或报告不详实。结论《临床麻醉学杂志》RCT 摘要质量与摘要 CONSORT 条目清单要求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建议应尽早采用 CON-SORT 规定的条目提高摘要质量。
作者:张伟;万茹;钱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术中气管导管移位的特点,探讨气腹及不同体位对气管导管移位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 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B 组),气腹压力均为13 mm Hg。于气管插管后(T1)、气腹平卧位(T2)、气腹调节体位后(A 组:头低足高30°,B 组:头高足低30°)(T3)、术中即气腹调节体位后30 min (T4)、气腹结束后体位复原前(T5)、气腹结束后平卧位(T6)测量患者气管长度(Lac)、隆突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ab)、声门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bc)等,记录各时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结果与 T1时比较,T2~T4时两组 Lac 和 Lab 明显缩短(P<0.05),T5、T6时恢复至 T1水平;相同时点两组 Lac、Lab 和 Lb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两组 Pc 明显增高(P<0.05)。B 组有2例气管导管扭曲打折;气管导管误入右侧支气管8例,其中 A 组5例,B 组3例。结论气腹可导致气管导管向隆突方向移位,严重时可进入一侧支气管,但体位变化未引起气管导管显著移位;气管导管移位受套囊的阻挡,有致气管导管扭曲打折可能。
作者:唐晨程;张晓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方按序排列,一般不宜超过6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换,如欲更换第一作者,需出具单位证明和由全体作者签名的申请。作者单位的邮编、所在城市、单位名称的全称和科室在首页脚注中说明。若其他作者不属同一单位,需写出各自单位,并在单位后用括号列出作者的姓名。作者应具备的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通信作者”系指研究生课题论文的导师或直接指导者、相关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及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和联系者。“通信作者”对论文应具有与第一作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性别对癫痫手术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癫痫手术患者80例,年龄17~42岁,病史3~26年,分为男性组(M 组)和女性组(F 组),每组按20、30、40、50μg/kg 再分为四个亚组(M1~M4组和 F1~F4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第一次反应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顺式阿曲库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M组顺式阿曲库铵单次剂量静注 ED50、ED75、ED90、ED95值分别为(37.2±9.7)、(48.1±11.3)、(60.4±12.8)、(69.3±14.0)μg/kg,F 组分别为(36.6±4.3)、(47.5±7.7)、(60.5±14.0)、(70.1±19.4)μg/k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不影响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剂量-反应曲线。
作者:刘中杰;张庆国;李乐;卢爱珠;赖露颖;徐世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