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鲁杰

关键词:乳腺癌,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方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及个体化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及引流管通畅,加强刀口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及合理膳食;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期复诊和规律治疗,学会自我体检,保持乐观精神等。结果9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取得良好的乳腺癌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纸尿裤用于新生儿高热降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冰冻后的纸尿裤用于高热的新生儿的效果。方法取一次性普通合格纸尿裤注入一定量的水(小号100毫升、中号200毫升),放置于-18℃的冰箱急冻室3小时左右使纸尿裤达到霜水状,将纸尿裤置于高热新生儿头下监测不同时效患儿温度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患儿取得更好的降温效果。

    作者:何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60例角膜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角膜异物( corneal foreign body)是指灰沫、小昆虫、金属碎块及木屑等异物意外进入眼内角膜所致的一种眼科急症。临床表现异物感、畏光及流泪很突出,异物进入瞳孔区者可以引起视力障碍。随着中国城镇工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机械性外伤造成的眼角膜异物的患者也逐年增加。为了使该类患者引起重视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将我院眼科门诊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60例角膜异物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分诊护理过程中,使用层级管理与目标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评价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的4个科室采用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与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做出比较。每个病区设50张床位,分3组,每组由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3名组成。两种模式均实施3个月,之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护理治疗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护士基本没有出现差错情况,同时也没有发生纠纷。结论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4例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64例患儿进行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并进行控制感染。结果64例小儿腹泻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2±1.4) d,64例满意临床护理,有64例患儿治愈出院,其中有15例为臀红患儿,占23.4%。结论在进行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时,应加强严密监护,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精心的临床治疗,进行正对性的护理,两者进行配合,可提高患儿治愈率,提高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贾海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

    现代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传统上的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更加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由于手术室这一特定的工作地点及护理对象,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在整体护理中更加注意舒适护理,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56例,男性92例,女性64例,年龄6个月至74岁。全麻68例,脊髓麻醉68例,局部浸润麻醉26例。

    作者:赵孟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慢性肝脏疾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同时检测ALT、AST。结果各种慢性肝病患者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及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忠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0例儿科住院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优良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短。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有助于儿科患儿对医疗工作的配合,有利于其的临床恢复。

    作者:邓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针对我院门诊收治的33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均给予体外加后装放射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对出现对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及宫腔积液等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此组患者实施体外加后装放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目标,宫颈癌原发病灶基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患者采取及时、细致以及全程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何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对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效果与不良反应加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所接收的98例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一般支持疗法,观察组采取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且对两组的疗效加以观察。结果治疗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恢复速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采取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新生儿疾病恢复速度快。

    作者:梁永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辅助中药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作者:张静;陈莉;李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黄疸患儿126例,分为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病理性黄疸患儿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TBA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儿科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韩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SPT中,均为女性。临床表现腹痛腹胀2例,3例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发现。 CT检查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3例发生胰瘘,均治愈。随访8-38个月,无复发。结论 SP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后有治愈可能。

    作者:王艳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推拿配合刮痧治疗6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推拿配合刮痧在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膏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线8例,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刮痧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较好,能促进组织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笃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脏B超检查与心电图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48例由于心脏性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对比分析心脏B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方法选取于2003年12月---2012年10月的入院接受检查的48例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B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区别。结果 B超一次性心脏检查出现的阳性率高于心电图出现的。但是两者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适合将两者联合使用,优缺互补。结论对于心脏性疾病的检查,适合将 B 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合起来,是为适合的方法,值得临床实验和推广,对于将来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新舂;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使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我院接收确诊且进行治疗的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即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临床上采取热毒宁方案开展治疗,B组在临床上采取利巴韦林方案开展治疗。比较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地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临床采取热毒宁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窦如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重症病人的护理观察

    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肝脏严重损伤纱布填塞,伴有呼吸窘迫综合症,实属重症,病情复杂,病人痛苦,病程长,给护理造成很大难度,现将抢救护理成功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女患,40岁。以“多发性肋骨骨折”入院,查 Bp12/8kpa,P120次/分, R36次/分,左右锁骨,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腹穿抽出不凝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行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探查行肝修补术,回病房后脉搏血压不稳定,48小时后再次行剖腹探查,腹腔内出血2000ml,肝脏有一处渗血,行纱布填塞引流术。

    作者:李祥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的体会

    采集血标本常用于临床化验检查,用于测定血中某些物质的含量、电解质、肝功能等。小儿血标本采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血标本多采用股静脉、四肢静脉、颈外静脉采血。颈外静脉采血因体位特殊,家长难以接受,四肢静脉较细不充盈,采集时因为血量少,影响结果或者增加患儿痛苦,近几年我科在工作中采用股静脉采血的方法,成功率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因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定位准确,受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欢迎。

    作者:秦艳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中双筒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0例临床上疑似动脉瘤、头部血管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其造影剂调配比例、注射速率的控制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检查成功,影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患者无不良反应,1例因患者突发躁动,获得影像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结论正确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的用量,节省成本,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硕;杨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35/3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2%(33/37),对照组分别为78.4%(29/37)、67.6%(25/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常规西医疗法相比,应用血府逐瘀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华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人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它并发症多,容易误诊,容易导致死亡,是老年人的健康杀手之一。老年人的年龄因素本身就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它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也决定了对这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于老年冠心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行了论述。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