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疗效观察

刘华峰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35/3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2%(33/37),对照组分别为78.4%(29/37)、67.6%(25/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与常规西医疗法相比,应用血府逐瘀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水富县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水富县网络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资料,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监测软件对5年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1年、2012年发病率总体相近,主要以病肝、肺结核、梅毒发病为主。2009年因肺结核、梅毒发病的大幅增加,导致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历年水平。2010年由于肺结核、梅毒发病的下降,导致年均发病率明显低于历年水平。结论加强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分诊护理过程中,使用层级管理与目标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评价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的4个科室采用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与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做出比较。每个病区设50张床位,分3组,每组由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2名、助理护士3名组成。两种模式均实施3个月,之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护理治疗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后,护士基本没有出现差错情况,同时也没有发生纠纷。结论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陈仙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通过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X线、MRI等影像资料的分析,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保守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结合 X线及 MRI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对所有患者随机随访6个月-1年,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l天后临床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个月后,7例患者疼痛消失。 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X线片及MRI影像均恢复正常。结论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保守和支持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致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9例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结论在这种病人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与合理选择分析

    目的: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原则和合理选择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各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数量和百分比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相关的应用原则和选择方法。结果2010年---2012年,我院就诊人数呈逐年增加分布,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量逐年增加,其中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所占比例增加,而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减少。结论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控制药物用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其杀菌作用。

    作者:毛明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充血、无水肿。术后病理检查,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和炎细胞。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病例,治愈率达100%。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避免病情复发;并且在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采取防御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很少发生于儿童,但是儿童干燥综合征具有特殊特点,在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自身免疫抗体、唇腺组织活检或者腮腺造影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在治疗上采用对症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如人工泪液及唾液替代治疗、低血钾酸中毒采用补钾纠酸治疗,患儿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佳。

    作者:吴良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体位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体位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预防体位并发症中的循证护理。结果本组病人通过积极治疗和循证护理,均未出现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病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祥英;周木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护理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社区内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性化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血压控制效果、合理用药、规范膳食、合理运动、抑郁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预后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樊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设计制作

    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是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的桥梁和一个重要环节,作用绝不能忽视。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者如何设计制作出合适的媒体传播材料是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作者:王翠侠;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60例角膜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角膜异物( corneal foreign body)是指灰沫、小昆虫、金属碎块及木屑等异物意外进入眼内角膜所致的一种眼科急症。临床表现异物感、畏光及流泪很突出,异物进入瞳孔区者可以引起视力障碍。随着中国城镇工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机械性外伤造成的眼角膜异物的患者也逐年增加。为了使该类患者引起重视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将我院眼科门诊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60例角膜异物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究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使用和认识

    聚苯乙烯在发泡成型后具有容易存放、较大体积、较小密度、良好隔热性能、良好缓冲性能等基本特征,有着较为低廉的价格以及简便的加工工艺。通过挤出吸塑法对聚苯乙烯进行加工能够进行一次性餐具、餐盒的生产工作。因为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具有运输困难、质地较轻、无法自然详解、较轻质地等问题,会以白色污染呈现。因此,应该正确的认识、使用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给经济良好效益的创造奠定基础。

    作者:陈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护理

    老年人由于冠状血管老化,心脏储备力逐渐减低,加之有害的心室壁张力增加,心肌顺应性差,一旦发生心内或心外或新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单纯左心衰,临床上一般无水肿,常因咳嗽有痰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因而延误诊断。

    作者:赵震红;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份之间治疗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88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B超的检查方法其实就是分析B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的应用价值。结果在188位患者中,经过手术后结果与B超检查进行对比,B超诊断符合率的84.6%(159例),不符合29例,占15.4%。结论 B超在腹腔脏器官破裂检查中的诊断和临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B超的检查可以明确的诊断出腹部损伤的部位及范围,更好的提供下一步临床检查的方向。

    作者:肖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依据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42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依据PH检测结果分为A、B、C三组,A组轻度(PH7.3-7.34)15例,采用A治疗方案治疗;B组中度(7.3-7.25)11例,先用 A治疗方案之后选择B方案;C组重度(PH小于7.25)16例,先选择B治疗方案之后选用C方案,其中2例使用了D和E方案。结果 A、B、C三组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几率,同时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泽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应该是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出了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给予3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6 min 步行距离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26.8±2.1)分,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9.2±3.5)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评分为(155.6±3.8)m,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6min 步行距离评分为(112.9±4.7)m,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意义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髋关节置换术25例围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并发症多,易发生血栓、泌尿系感染、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10年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三至五天就可以下床,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术前、术后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同时进行康复教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邢陆英;颜良;魏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7月26例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肿瘤所在的部位采用一次性切除手术方法,对于肿瘤偏向后侧或外侧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显露椎管内肿瘤。对于肿瘤位于脊髓的前侧,则侧方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显露椎管内、外的瘤体。对于病变界限清楚的,而且尚未完整包膜的肿瘤,给予完整切除。病变界限不清楚的,与硬膜蛛网膜粘连,则连同少许硬膜一并切除。手术中应尽量避开脊髓较粗的滋养血管,防止损伤。对于后柱结构破坏较多的患者,有16例患者在其肿瘤切除同时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同时行固定植骨融合术未发生脊柱失稳现象。结论髓外膜内肿瘤切除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某种手术方法,而应根据患者肿瘤所在椎管的位置及瘤体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术后必须进行脊柱重建,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颖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9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2013年收治的19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及其他并发症的正常产妇1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难产发生率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均较正常产妇明显升高,及时就诊,早期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薛芬;陶学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