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慧

关键词:老年病人, 失眠,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方法对老年病人的失眠状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的改变和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两方面,护理干预后老年病人失眠率下降、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普及,社会大众对我们日常工作资料及档案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档案资料的管理也是其中一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发展的原始写照和真实记录。因此,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仍不尽人意,其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员的素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文章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作者:孙一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保留自身牙根的覆盖义齿修复的研讨与体会

    覆盖义齿又名上盖义齿,是指义齿基托覆盖在天然牙、已治疗的牙根或种植体上并由它们支持的一种全口义齿。这些被覆盖的牙或牙根称为覆盖基牙。牙与牙槽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牙槽骨随着牙的生长、萌出而发育,依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和功能而得以保持。若牙齿全部拔出后,牙槽骨的吸收改建就立即开始,在临床上呈现低平或凹陷的颌骨,这种表现尤以下颌为多见。

    作者:厉福芹;刘君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6例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心电图的特征。结果接受检测的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5例存在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及所占比例:心动过速24例(66.7%)、V1-3导联T波倒置8例(22.2%)、V4和Ⅲ导联T波倒置17例(47.2%)、肺性P波5例(13.9%)、顺时钟向转位10例(27.8%)。结论应用心电图检测,检测的方法较为简单,重复性比较强,诊断较快,在得出结论时,较为容易,便于掌握肺栓塞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眼球摘除术是在患眼眼球的功能已经全部丧失或者即将全部丧失的情况下,为解除患眼剧烈疼痛而实施的治疗手段,手术虽有利于保护健眼或解除生命危险,但患者一般难以接受这种破坏性的毁容治疗措施[1]。眼球摘除影响患者的五官美容,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绝大多数患者易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不同患者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及心理自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有不同。我科对眼球摘除术患者采取安慰、解释和疏导的护理方法,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重建健康心理,积极配合医护,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仝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早期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青光眼临床发病特点,并对早期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的性别,发病年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视野等相关参数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4例占22.2%,女性14例占77.8%。治疗前高眼压小于22mmHg共计3眼占12.5%,24.38-32.5mmHg共计6眼占25.0%,4.18-55.62mmHg者10眼占41.7%,61.75mmHg共计5眼占20.8%。房角:开角6眼,闭角18眼。视乳头杯凹均显不同程度扩大,C/D大于0.6者共计5眼占20.8%,0.6-0.8以上者共计19眼占79.2%。视野有不同程度损害管状视野7眼(占29.2%)。本组18例患者中有1眼行现代囊外摘除术,5眼行巩膜瓣下咬切术,占25.0%,18例患者都行药物保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青光眼一般发病急,且严重危害视功能,早期预防、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对于早期患病较轻者一般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黄洲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形式并创造出符合儿童心理的环境和氛围,介绍了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使患儿得到的护理与快乐相伴,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议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因素

    通过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探讨其控制对策,以减少或消除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生化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红臀的预防

    目的:探讨更加有效的新生儿红臀的预防。方法通过早期干预护理预防新生儿红臀。将临床400例潜在红臀新生儿分成两个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红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200例有20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10%;200例早期干预护理组200例有5例发生红臀,发病率为2.5%,早期干预护理组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通过早期干预护理,有效的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及减少红臀的发生率。

    作者:李研;邱雪莉;朱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电针组用电针结合牵引治颈椎病36例,温针组用温针结合牵引24例,观察及统计术后疗效及施术耗时。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8.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电针组施术耗时少,明显提高治疗效率。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电针结合牵引疗法治疗效率更高。

    作者:庄建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模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2.5±4.5)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1.5±4.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更好,不仅有利于降低院内发生感染的概率,而且可以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官德鑫;吕振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6年6月--200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60岁、45-57岁;慢性胃炎病程分别为3-10年、2-9年,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均处于绝经期前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中上腹胀痛或隐痛、灼热、嗳气、月经紊乱、心烦失眠、阵发性潮热,手足心发热,自汗盗汗,常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大于0.05)。

    作者:古献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50例 ASAI-II 级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颈丛阻滞操作和注药,A为0.2%罗哌卡因20ml,B为0.375%罗哌卡因20ml,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手术结束时能抬头的患者数,A组明显多于B组。结论0.2%罗哌卡因阻滞程度较弱,受阻滞的时间较短,能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法。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2 s例为足月剖宫产,2例为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15年。结论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史可以诊断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7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时间<12h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2-24h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h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作者:魏景致;卢清丽;陈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病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法改进策略的探讨

    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性的学科,他研究的对象是疾病的发病的病因,发病的基本机理和患病的机体在整个疾病的发展的过程中的状态,进一步掌握疾病的发病的规律,为了以后的治疗提供基础性的理论,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的研究了病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

    作者:汪炜;徐杨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直肠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总结分析。结果直肠癌早期大便隐血、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及粘液性异常便等应高度重视,能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结论提高时直肠癌的认识水平,临床上予以重视。对可能伴发的疾病要考虑到,及时作相关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连市2010年--2012年两劳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连市公安司法机构劳改、劳教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情况,防止 HIV在监所中传播与蔓延,为今后制订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大连市各公安司法机构的两劳人员进行了HIV感染情况调查;采集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确认实验室确认;对阳性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132名两劳人员中,检出 HIV 感染者9例,检出率为2.87‰,平均年龄29.33岁,均为男性;对9名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调,其中7例有静脉吸毒史,1例有男男性接触史,1例有商业性行为史。结论两劳人员属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加强HIV的监测和控制不容放松。

    作者:任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尔硫卓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针剂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尔硫卓粉针剂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地尔硫卓粉针剂可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荣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要进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P<0.05,;观察者经舒适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施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翠娟;高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手术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方式病例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在术后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作者:项兆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