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招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全切术的患者38例进行分析,术前充分的做好术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随访、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主要包括麻醉的配合、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配合后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的手术,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后能够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康复.
作者:白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手术后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60例完全恢复日常生活(66.7%),18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20%),4例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帮助(4.4%),2例植物生存(2.2%),4例放弃治疗出院(4.4%),2例因并发症死亡(2.2%).结论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致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硕;杨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26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认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县幼儿园及私立幼儿园的1399名3-6岁儿童的“六一”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儿童肥胖和超重(排除继发性肥胖),对检出的75名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36%,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发生率为6.15%,女童发生率为4.50%),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低出生体重组(< 2500g)肥胖发生率为4.76%,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3999g)为4.86%,高出生体重组(≥4000g)为9.80%,而且以中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婴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运动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苟雪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若干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方法 对160位来我院进行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为90.0%,还是存在着不满意的情况,且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问题上.结论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璐;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纵膈肿瘤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口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疗效判定.结果 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平均时间等方面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临床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优势明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掌握好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邓成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严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四氢叶酸钙(CF4)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结论 对个别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敏感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做好化疗前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治疗、护理进行相关工作,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将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陈伟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电子胃镜检查术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和SAS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结果 诱发胃镜检查术前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与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付费方式、疾病认知程度、胃镜检查知识、社会家庭支持满意度、护理干预质量满意度方面有关,女性、高中(含中专)、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自费、疾病知识不清楚、对胃镜检查知识及并发症不了解、对社会家庭支持不满意、对护理质量不满意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明显较高.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产生恐惧原因的分析,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家庭支持网络,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化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作者:钱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出现压疮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大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3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94.4%,对照组为83.3%,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好,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7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点滴,连续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在治疗早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6例.检测血清中cTnI、Myo、CK-MB、hs-CRP的含量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AMI组cTnI、Myo、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yo、CK-MB、hs-CRP的联合检测在AMI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新勇;郭改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躯体、心理及经济压力.通过提高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品质.
作者:李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症状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不良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见组织学改变.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我科门诊自2013年3月应用蒙药白甘露丸共收治慢性胃炎患者50例.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例中15-30岁的11例,31-55岁的24例,56-70岁的15例病程长的20年,病程短的2个月.
作者:包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650例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 <0.05.结论 做好围术期保健工作,可有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为产妇健康做好保障.
作者:孙桂臻;张丰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氧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16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6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C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D组采用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治疗.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血压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D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与舒张压变化值明显低于A、B、C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富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患者对前列腺穿刺术健康知识的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0例前列腺特性抗原升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具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主要以对前列腺穿刺术相关知识的需求为主,其次为疾病知识需求、穿刺手术环境需求、穿刺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知识需求.结论 加强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患者关于前列腺穿刺术的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健康状况的了解的需求.
作者:牛志杰;牛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三氧化二砷(As203)联合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面所取得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50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s2O3诱导治疗,在完全缓解(CR)后利用DA或者是MA方案进行1个疗程的巩固,之后利用三氧化二砷与化疗进行交替治疗,每3个月治疗一次,治疗时间连续3年.之后再利用甲氨蝶呤片以及巯嘌呤进行1年时间的维持治疗.结果 在所选择的50例患者中,有42例达到完全缓解效果,有40例坚持治疗从而持续缓解,缓解时间在18-120个月之间,中位缓解时间在80个月;有2例CR2患者的缓解时间在42-70个月之间,中位缓解时间为50个月.有42例缓解仍处于完全缓解时期,生存时间为20-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结论 对于APL患者来说,在其完全缓解之后,对其进行每年四个周期的巩固以及维持治疗,能够使三氧化二砷以及化疗疗程减少,避免由于长期连续服药而产生的耐药性,使药物副作用减少,复发率降低.
作者:黄振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大P波时限(Pmax)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每日一次,必要时联合利尿剂.对照组患者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和利尿剂联合控制血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d、Pmax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和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6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房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达标,降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和Pmax,并能够减少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作者:李恺;陈国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