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芝
目的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经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66.67%)患者经治疗后,取得显著的疗效;17例(23.61%)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9.72%)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结论 积极、主动、合理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东升;阿依吐拉·艾买提;康兴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护理中的隔离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50例气管切开病人在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00%.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 隔离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病人的交叉感染,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芦亚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早产的一些相关性的因素和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所收治的136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出研究,分析所有早产孕妇的早产原因,对早产的婴儿体重进行分析和调查.结果 在136例早产孕妇当中,自然早产的孕妇有95例,干预性早产的有41例,造成自然早产的原因主要有胎膜早破、子宫畸形、生殖道感染、胎盘前置等;造成干预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前置、妊娠高血压和胎儿窘迫等.还发现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要比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孕周在34周的早产儿的病死率要明显低于孕周在34周以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结论 要及早地发现影响孕妇妊娠的高危因素,并对其及时地做出处理和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胎龄延长到产妇的妊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高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D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法对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保清;田静;李品品;柳计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64例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3年9在我院救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疼痛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经疼痛护理干预后,Ⅱ级以上疼痛的患者为32.81%,无疼痛和疼痛轻微的患者为67.19%.结论 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状态以及干预对策.结果 对一级亲属心理的干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状态,早分析、提出对策,及早干预.
作者:张德华;屈靖霞;张智铭;李杰;夏德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需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加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组在首次摄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通便时间上、急性胃瘫及胃肠道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碧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与诊疗.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与诊疗.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经过3-6个月的治疗,12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轻度改善.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浓度进行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充分了解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病因,对患者进行科学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祥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IHS)是神经内可较为多发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出现剧烈的体位性的头痛,而且患者严重者甚至出现项部强直,或者头晕,耳鸣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1].但是本病由于其症状与多数神经内科疾病症状较为类似,因此容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2].为研究此病的临床特点,我院对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丙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绞痛蒙医称心刺痛,是由体内基本三元素的“赫依”与“血”相浊,引起血瘀气滞,运行不畅,使心脏血脉的功能被破坏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胸前区疼痛,以胸骨后方及心前区尤为显著,可放射至左侧肩部,直至手指,发病突然,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见于40周岁以上男性.根据心绞痛(心刺痛)的临床特点和蒙医理论的诊治原则,2010年对12例心绞痛(心刺痛)患者采用蒙药治疗与观察,曲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温都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在1.5小时-2小时,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结论 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髋部及股骨的质量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假体和固定方式,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科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骨外固定器是一种能够对创伤性骨折起到固定、复位的治疗作用,具有疗效快速,应用广泛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骨外固定器对骨折治疗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解其应用特点及优缺点,以促进骨外固定器治疗手段的提高.
作者:王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由于感染而导致腹泻的婴幼儿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获得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并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属于轮状病毒感染的110例,共占73.3% (110/150),属于茵痢感染的40例,共占26.7% (40/150);调查显示不同性别之间感染轮状病毒与出现茵痢的几率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在不同年龄段感染轮状病毒与出现茵痢的几率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且主要集中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人群中.结论 造成婴幼儿腹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细菌侵入也占较高的比例;同时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因此临床上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景莉;王利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国家,食道癌的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6.5%,居第四位,在世界各国中仍然位居前列.目前比较肯定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综合治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化疗+手术、放疗+化疗+手术.食管癌治疗的基本现状:因为食管的解剖限制,外科治疗食管癌进展有限.而今年来治疗有较大的进展,目前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但是临床上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全身反应、骨髓抑制、食管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食管穿孔等.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在加强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放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减轻患者放疗反应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孙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全面部骨折手术中用颌下区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在6例全面部骨折手术中,均采用颌下区气管插管.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影响恢复咬合关系,术后无口底出血、感染、窒息、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颌下区气管插管是一种适合于全面部骨折手术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崔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手术室专科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专科化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手术配合培训,对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院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已经成为了其主要趋势,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培训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因此,在对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管理时,可以对手术室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的培训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牛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让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瑞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48例泛发性湿疹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细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等全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此组泛发性湿疹的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在不同时间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泛发性湿疹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减轻了患者湿疹带来的不适,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加快了患者疾病的治愈时间,缩短了住院日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谷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利用干扰素与羟基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和对照组(羟基脲治疗)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BC、Hb的变化情况以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RBC,H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5).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的患者44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髌骨置换,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髌骨功能评分及术后患者膝前痛的发病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全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髌骨置换有助于降低患者膝前痛的发病率,同时,在术后建议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董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