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波;陈涛;吴发胜;朱朝阳;梁健
本文主要结合日常工作,就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总结了消化道出血的一些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方法.通过日常大量的实践应用,提高了消化道出血抢救的成功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康复的速度较快,也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颅脑外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脑外伤开颅减压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病例,总结其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及疗效.结果 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脑组织缺血缺氧、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等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正确认识脑外伤开颅减压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的原因,对各种原因所致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耀;王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了Bobath技术、日常性生活体能训练以及运动与再学习结合等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结果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6例基本痊愈,33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4例无变化,3例恶化.总有效率高达90%.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在其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时,提早采取康复治疗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静;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30例脑室出血脑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后的症状等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另外2例一次性穿刺失败后改选用对侧穿刺常规.30例在均采用单侧穿刺引流,其中,有1例死亡,1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外其他的症状均消除.治疗后2-4天CT复查显示29例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有16例完全消除,11例明显减少,1例减少较少,1例因为穿刺时先出现脑脊液,后出现新鲜血液,2天后因脑疝死亡.穿刺针留置时间在2-9天,平均为3.7天,无1例出现穿刺点或颅内感染.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治疗脑室出血脑积水可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积水清除率高和术后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正克;曾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和护理,通过对病情的详细观察与记录,分析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大限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减少患者创伤及经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3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16例完全截瘫者无任何恢复.术后按ASIA评分感觉、运动均有显著增加.结论 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颈椎外科专业抢救的综合能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宏华;程银花;陈丽艳;张福玲;徐嘉芊;臧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启东农村乙型肝炎(男性)随访队列中B超诊断脂肪肝(SFL)发生率逐年增长现象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长期随访的乙型队列中截取4年来至少接受一次影像学多普勒B超检查随访的对象1309名,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HOL,)和空腹血糖(FBG)检测,同时进行个体饮酒史、吸烟史、以往肝病史和家族乙型肝炎病史等询问调查.结果 乙肝随访对象4年的SFL发生率分别为6.40%、9.77%、16.06%和21.54%,具有显著的增长趋势(P =0.000).乙肝患者中SFL者的ALT、TC、TG、FBG的异常率(34.3%、4.6%、54.2%、44.5%)显著高于非SFL者(21.0%、0.8%、14.8%、24.1%)(P≤0.001);有饮酒史比例亦为前者(66.1%)高于后者(55 7%)(P≤0.05).而AST( 17.4%vs 16.1%)、吸烟史(46.4% vs 46.8%)、既往肝炎病史(58.3%vs64.2%)和乙肝家族史47.8% vs 51.5%等调查数据在二者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TG和FBG是乙肝患者SFL(+)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倪正平;黄飞;陆玲玲;施平凡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氧化苦参碱是生物碱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氧化苦参碱的提取来源、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和制剂等研究进展.
作者:李素梅;蒋永兴;常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深入了解病案在法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整改措施,使病案这一记录医疗过程的原始证据更及时、真实、完整、合法,为公正地、科学地解决医疗纠纷,事故以及诉讼案件发挥其独有的现实作用.
作者:李学红;史建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从褥疮的概述以及发生褥疮的原因出发,重点分析了老年病人褥疮的预防与防护方法,主要是从体位,按摩,器材,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心理护理来分析了褥疮的预防与防护体会.后得出,从这些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明显地减少老年人发生褥疮的几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据.结果 我院去年共输血人数约3500例,其中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的30例,发生率为0.86%.其中轻微过敏反应9例,发热反应15例,急性溶血性反应2例,全身性皮疹3例、大量输血后引起出血1例.发热占50%,高于其它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冰冻血浆19例,机采血小板8例,洗涤红细胞2例,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显著高于其它输血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输血前需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输血指征,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韦庆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2010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变化.结论 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开展产前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术,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奚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ACS患者在PCI术后发生HIT时应用磺达肝癸钠预防血栓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ACS予以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在标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例数)和合并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后均未出现大出血:2例患者轻微出血;随访30天,全部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未出现明显波动,未出现新发急性血栓事件及出血.结论 本研究提示磺达肝癸钠作为凝血因子Xa抑制剂在预防ACS行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动脉血栓事件疗效肯定.
作者:陈希伟;吴同果;韦建瑞;赵强;何芸;蔡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延伸服务提高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后出院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8例,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65例,对照组63例.结果 实验组病人出院后两年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度、应对压力的能力、社会支持的明显增高,对成瘾物质的渴求度明显减少,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对照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延伸服务在出院后两年内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成瘾物质的认知度,增强患者对成瘾物质的认知能力,减轻对成瘾物质的渴求度,同时更好地取得了社会家庭的支持,取得了进一步康复的效果,降低了复发率及再入院率,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健康,改善了家庭气氛及经济状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蔡欣;谢金香;代丽;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68例创伤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创伤患者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4例,采用治疗后护理;对照组34例,不采用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2例,占本组5.88%;对照组,疼痛加重者12例,占35.2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及治疗水平提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鲍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机制研究的分析,搭建起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指导框架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方法 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 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 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过程中,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多方面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从而保证资金设备和相关人员的到位.
作者:邱琼雄;余其先;邓儒培;黄刚;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引起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其中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就是目前的一个趋势.我国医院信息化目前的现状大多数还停留在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和临床管理信息化(CIS)的初始阶段,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在诸多生物识别技术中,自动指纹识别技术集传感器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匹配、电子技术于一体,是一种价廉、方便、可靠、非侵害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杨晓春;陈屹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探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病患134例,其中有74例行直肠癌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同时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对照组直接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不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 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9%,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是结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直肠的一种暂时转流粪便方法,该方法对病患的治愈率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降低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郑明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1年1月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经手术证实的96例病例的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 急性胰腺炎中,水肿型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显示,患者的胰腺呈轻度的肿大或是局限性的肿大,胰腺的形态饱满充实,胰腺边缘清楚可见,实质部的回声呈明显的减低,胰腺后方的回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网膜囊处的超声图像呈像少量的液性暗区;出血坏死型的超声检查图像显示,患者的胰腺呈明显的肿大,实质部的回声呈面不均匀的图像,可以见到患者的胰腺呈强回声、低回声、无回声以及强弱混合的回声.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85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得到准确的诊断,准确率为88.54%.结论 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罗伍山;周智虹;蔡红海;钟伟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1年4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1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常规CT和64排螺旋CT诊断.结合患者终诊疗结果,对两种类型的CT扫描仪的确诊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二维CT扫描仪确诊病例56例,15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78.9%,而64排螺旋CT扫描仪确诊病例70例,仅有1例未能确诊,确诊率为98.6%.统计分析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CT扫描仪对疾病的诊断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有效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率,直观地显示疾病的立体结构,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高海燕;李斌;李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饮食指导对于骨折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接收的20例糖尿病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制定详细的饮食方案,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其血糖水平与接受饮食指导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就伤口愈合而言,1期愈合共16例,2期愈合共4例.结论 对骨折糖尿病患者加强饮食指导能够保证其伤口与骨折处得到良好的愈合,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浩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