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恭智;黄艳
ICU 患者因绝大多数存在高凝、卧床、制动等危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在大部分医院的ICU 病房里对危重病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都会进行常规的预防治疗.我国专家早在2009 年就制定了《ICU 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以指导ICU 医护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在指南中指出: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肺血栓栓塞症栓子的主要来源为下肢近端深静脉[1].然而,近年来一些观察性研究[2]发现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为47%~79%.而且,研究[3]还发现: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有大部分发展为近端深静脉血栓, 甚至发展为有症状的肺栓塞,特别是当发生血栓的静脉管径大于7mm 时,更易发生肺栓塞[4].因而,加强对ICU 患者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的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雷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瘤(MCAA)患者应用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MC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n=41)、乙组(n=41).甲组患者实施手术夹闭治疗,乙组患者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乙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MCAA患者治疗中,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效果相当,前者手术时间更短,6个月复发率更低,而后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世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情况,并进行因素分析,指导HTLV感染的筛查.方法 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16年2月—2017年10月所有无偿献血者样本共30878份,均进行HTLV检测,筛查阳性者送样本到厦门市中心血站确认.结果 初次筛查阳性46份(1.49%),送卫生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确认为阳性5份(0.16%).因素分析显示,阳性者女性比重、年龄31岁~55岁比重、有输血经历比重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因分娩输血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吴守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依据双盲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CRP、TGF-β1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TGF-β1及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TGF-β1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EV1、FVC及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降低TGF-β1、CRP水平.
作者:孜亚古丽·吾买尔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利普刀联合医用伤口护理膜用于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造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普刀行造口术,术后联合医用伤口护理膜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疼痛时间、伤口肿痛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瘢痕率、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普刀联合医用伤口护理膜对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有良好应用价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秀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在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单因素及独立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术野暴露情况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单因素,其中浸润深度及术野暴露情况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较严重的患者不推荐接受腹腔镜治疗;较好的手术野暴露情况是成功完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关键.
作者:杨恒;李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确诊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过B超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经B超检查定性诊断49例,物理诊断5例,检出率100.00%;经CT检查定性诊断45例,检出率8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对肝脏血管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检出率高,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便携、费用较低等特点,是肝脏血管瘤等肝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陈志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产前检查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产前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产前健康宣教+乳头保健护理指导.比较2组孕妇产后乳腺炎、 乳头凹陷/扁平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后乳腺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乳头凹陷或扁平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产前健康宣教+乳头保健护理指导孕期妇女,可有效预防孕妇产后乳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余凌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5年7月1日—2017年5月30日期间收治的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马来酸依那普利胶囊、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浆Hcy含量、血压测定结果;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6,9个月时,观察组血浆Hcy含量、收缩压、舒张压测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H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值和血浆Hcy含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志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掌握吉安市吉州区娱乐场所失足妇女人群血清学及行为学基本数据,提高对此类人群干预工作质量,降低吉安市吉州区艾滋病性病经性途径传播风险.方法 应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用描述及图表两种方法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经过近年来干预工作,吉安市吉州区娱乐场所失足妇女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经异性途径传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结论 继续加大干预工作频率,创新干预工作方法,根据发病趋势及特点应及时适当调整干预方向及工作策略,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吉安市吉州区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刘恭智;黄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分析鼻创伤患者鼻骨侧位CR片与普通X线平片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鼻创伤患者,采用CR片与普通X线平片对鼻骨侧位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CR片鼻骨骨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片应用在鼻创伤患者鼻骨侧位诊断中,作用要优于普通X线平片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虎;周国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8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置管时间及舒适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戴洁;沈奕新;丁凌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诊断中应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经腹部B超、阴道超声及二者联检的漏诊率与阳性率.结果 经腹部B超检测的盆腔积液、心搏、胎芽及卵黄囊等阳性检出率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出39例异位妊娠者,诊断符合率97.5%,漏诊1例(2.5%).结论 采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异位妊娠,能显著提升诊断符合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袁红秀;杨小根;陈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间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不进行特殊服药指导及护理;试验组给予合理用药指导.2组患儿在用药前均向其家属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家属的药物过敏史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疾病的预后情况.
作者:刘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017在我院ICU住院的70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及治疗后第6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双下肢血栓情况.结果治疗6 d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有助于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刘洪颜;刘强;张绍权;翟文庆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择期行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乙2组,分别予以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2组入室时(T0)、腰丛阻滞喉罩置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1)、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2 h(T3)、喉罩拔出(气管拔管)后5 min(T4)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2组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麻醉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T1、T4时SBP、DBP、MAP、HR与T0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乙组在T1时SBP、DBP、MAP、HR下降幅度大于甲组(P<0.05);2组患者在T1时SpO2均较T0时上升(P<0.05).甲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后24 h PCA镇痛药的使用量均明显少于乙组(P<0.05),麻醉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乙组(P<0.05).结论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快,下床活动早,出院早.
作者:王颖;王春光;周安能;骆礼兵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的失眠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取中药足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常规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友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8)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n=48)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 d后,观察组MMSE及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给予血管性痴呆患者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吴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干预组患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2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胰岛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均正确处理后,可有效改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血糖水平,又可提高胰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改良后的血液成分制备技术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血液,减少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按照新的处理方法制备多种改良血液成分,调查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传统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比较其改良效果.结果 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后,总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5%,明显低于传统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不良反应发生率0.29%(P<0.05).改良后,多种血液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传统技术有明显改善,其中以血浆的改善为显著(P<0.05).结论 改良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可明显改善血液质量,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陈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