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花;李梅
目的:分析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存在尿失禁,合并尿频16例,排尿困难18例;术后尿失禁2例,合并尿频6例,排尿困难3例。术前22例患者顺应性(3.896±3.025)mL/cm H2O、大膀胱容量(140.36±43.88)mL、有效膀胱容量(106.23±35.78)mL,术后顺应性(7.536±3.586)mL/cm H2O、大膀胱容量(265.33±85.29)mL、有效膀胱容量(236.78±84.66)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东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3.67±4.66)d、出血量(1587±138.98)mL、抢救成功率90.91%,试验组住院时间(8.07±3.21)d、出血量(1322±78.23)mL、抢救成功率100.0%,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中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的内涵及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方法以180份中药处方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药调剂进行处方分析,观察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内容疏忽、中药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和用法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结果中药调剂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漏写给药剂量),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结论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并改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人为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为中药调制做好准备,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小儿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与对照组(蒙脱石散+阿莫西林颗粒)。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2/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假腔电灼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例术中见子宫穿孔,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其余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观察组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对照组1例术后经期较前无缩短,其余经期恢复正常;观察组经期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疗效较好。
作者:胡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55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脑血管痉挛、有无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和入院血压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355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92%(21/355),病死率为4.76%(1/21);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龄、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高血压等均属于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脑梗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宋振声;孙传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多排螺旋CT扫查,结合声像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经常规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二者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具有快捷、方便、重复性强的特点,诊断准确性和CT不相上下,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可对绝大部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有效诊断,但是部分患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成像不佳,可联合CT增强扫描以排除疑似病例。
作者:张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西医治疗)、试验组(中医治疗)各35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3例(94.3%),高于对照组的27例(77.1%);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17.1%);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值(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上述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在我科诊治的5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者31例设为A组,行锁定钢板固定术者28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海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β-HCG转阴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荣桃;郭小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盆腔炎(PIO)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治疗的118例PIO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教育干预组、对照组,2组中的PIO患者均为59例,在护理对照组PIO住院患者时仅采用了一般性的措施,对于教育干预组住院患者,应用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教育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PIO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任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超高分辨率薄层CT诊断大径2 cm以下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大径≤2 cm肺部孤立结节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CT与超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直径在0.5 cm~2 cm之间时,超高分辨率CT的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CT,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略高于高分辨率CT;病变直径≤0.5 cm时,超高分辨率CT诊断符合率高于高分辨率CT,显示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P<0.05)。结论超高分辨率CT对大径≤0.5 cm的肺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优于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跃民;肖林文;张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治疗组(25例)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予以补气活血通痹汤加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2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岳国荣;刘东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20例出院糖尿病患者按照辖区分组,本中心辖区内为研究组,辖区外为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6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指导,而研究组给予家庭访视。7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遵医患者人数多于常规组,且血糖控制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家庭访视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维林;尹保琴;薛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采用戈舍瑞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安宫黄体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琳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和消除因担心手术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袁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彩超多普勒检测,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下肢动脉硬化率、一半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以及血栓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对其预防具有很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井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医院作为向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以及完全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敬业精神,良好的修养及心理素质是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多的人员,尤其要注重外在的形象,良好的形象要靠内在的修养和心理素质来展现。因此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形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直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秀花;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n=38例)与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n=38),并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水平,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王青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进行手术的骨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4周心理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疗效显著,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