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潘锁良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三对症、三支持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用于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的疗效,能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临床效果、肺功能变化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第1秒大肺活量(FEV1)%、第一秒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之单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气流受限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配合

    目的 分析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原因和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唇腭裂手术患者96例,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和护理配合.结果 患者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抑制(22.9%)、呼吸道梗阻(2.0%)、心率失常(1.0%)等,经过适当护理,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原因包括年龄小、呼吸、体温调节系统不完善等,有效的麻醉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姚新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76例,将其以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操作总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梅英;肖菊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观察组)与加压滑动鹅头钉(对照组)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获2个月~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率2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手术疗效可靠、治疗时间短,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常志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各监测时点的鼓膜温度,麻醉复苏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前核心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监测时点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术毕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的时间显著长于干预组(P<0.01),寒战、高血压、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胸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围术期低体温,提高麻醉复苏质量,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红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的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新陈代谢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素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辨证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辨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症候特征将其分为脾胃不和组(38例)、脾胃虚弱组(38例)和脾胃湿热组(38例),由中医消化专家和高年资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辨证后开具中医药方.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积分和胃镜积分.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主要症状均得以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变化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更为明显.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特征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这样可使用药更加准确、客观且及时.

    作者:闫立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综合心理干预应用于50例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出院时的治疗依从性及自理程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更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心理,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张新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生活能力评分(AD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显著高于西药组72.41% (P<0.05);2组治疗后NHISS评分、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降低(P<0.05),西药组血清Hcy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NHISS评分、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再梗死风险,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秦润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目的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该现象对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尚未确定.需要检测STEMI患者血液中细胞炎症反应与住院病死率及不良临床事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368例STEMI患者,评估总白细胞数、细胞亚群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细胞炎症反应与心肌梗死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P=0.002),低射血分数(P=0.0008)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均为死亡的预测因子.白细胞(P=0.02)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P=0.02)以及高NLR(P=0.01)为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1.1~8.2,P=0.03),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14,CI (1.01~1.2),P=0.02],糖尿病[OR=2.54,CI (1.21~5.2),P=-0.003]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血常规可以帮助评估STEMI患者死亡及心力衰竭风险,中性粒细胞计数是预测两者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袁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结果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肺功能、生活质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式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呼气峰流速(PEF)均较之前显著提高,SGR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郭茂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浅析

    目的 对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采用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以枸橼酸铋钾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及病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亚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普查8000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发病与宫颈癌患病情况,并对普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宫颈癌筛查项目的要求对我县7个乡镇8 000例35岁~64岁妇女免费进行了妇女病与宫颈癌普查,检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和阴道黏液涂片(查滴虫和念珠菌)、宫颈细胞学检查、醋酸及碘试验、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普查人数8 000例,查出妇科疾病2 585人,占32.31%,其中生殖道感染2 252例,占28.15%;其他妇科疾病333人,占4.16%.检出浸润癌6例,检出率为0.07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4例,检出率为0.05%;CINⅡ级10例,检出率为0.125%;CIN Ⅰ级20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定期进行妇女病和宫颈癌普查能促进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数量正常、AFP值正常以及B超正常等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晓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自制拔罐器拔罐结合三棱针点刺治疗蜜蜂蜇伤37例

    目的 探讨自制拔罐器拔罐结合三棱针点刺治疗蜜蜂蜇伤的疗效.方法 将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制作成拔罐器,同时配合三棱针点剌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既往火罐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首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可防止病情发展.结论 自制的拔罐器拔罐配合三棱针点刺治疗蜜蜂蜇伤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花费低廉.

    作者:原宇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臭氧前列腺被膜下注射治疗前列腺痛96例

    目的 探讨臭氧前列腺被膜下注射治疗前列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臭氧及利多卡因通过会阴部注入前列腺被膜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前列腺疼痛进行评分,观察临床治疗前列腺疼痛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1.25%,75%,70.8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96%,96.88%,治疗1年后治疗前列腺疼痛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5.83%.结论 臭氧前列腺被膜下注射能够有效治疗男性前列腺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平;魏健;李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1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总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48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86.4%.3个月后有6例住院治疗脑梗死,余均维持现状.结论 应根据不同特点,在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常仙云;刘宽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影响对比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2级或3级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在65岁~85岁,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全麻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异常、术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密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记录2组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12.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明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阿卡波糖50 mg嚼服,3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g,3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 g,3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①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2组仅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血糖及胃肠道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安全性好,是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法.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