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该现象对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尚未确定.需要检测STEMI患者血液中细胞炎症反应与住院病死率及不良临床事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368例STEMI患者,评估总白细胞数、细胞亚群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细胞炎症反应与心肌梗死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P=0.002),低射血分数(P=0.0008)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均为死亡的预测因子.白细胞(P=0.02)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P=0.02)以及高NLR(P=0.01)为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1.1~8.2,P=0.03),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14,CI (1.01~1.2),P=0.02],糖尿病[OR=2.54,CI (1.21~5.2),P=-0.003]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血常规可以帮助评估STEMI患者死亡及心力衰竭风险,中性粒细胞计数是预测两者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袁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结果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肺功能、生活质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式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呼气峰流速(PEF)均较之前显著提高,SGR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郭茂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产科无保护会阴分娩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组,对比2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产妇的会阴伤口情况良好,会阴侧切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分娩接生法可以对产妇会阴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仅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还能够降低产后尿潴留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燕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Ⅰ期吻合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术中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Ⅰ期切除手术治疗,随访5年,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术中结肠灌洗,再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能有效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占良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1,2,7,14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7d和14d时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积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是目前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敏;刘耀强;裴玲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5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48例,对照组患儿47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试验组患儿采取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患儿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武韬;何宗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2级或3级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在65岁~85岁,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全麻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异常、术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泮托拉唑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呕血、黑便以及周围循环障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冀俊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三对症、三支持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用于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的疗效,能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锁良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给予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提供系统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者自觉实施相应功能锻炼,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67%(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临床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首选方法,同时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眭怀清;梁拥军;郭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臭氧前列腺被膜下注射治疗前列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臭氧及利多卡因通过会阴部注入前列腺被膜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前列腺疼痛进行评分,观察临床治疗前列腺疼痛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1.25%,75%,70.8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96%,96.88%,治疗1年后治疗前列腺疼痛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5.83%.结论 臭氧前列腺被膜下注射能够有效治疗男性前列腺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平;魏健;李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阿卡波糖50 mg嚼服,3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g,3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 g,3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①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2组仅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血糖及胃肠道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安全性好,是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法.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在肝胆外科疾病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重症肝胆创伤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损伤控制手术.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肝胆损伤,能够有效控制脏器损伤程度和出血情况,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记录2组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12.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明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临床效果、肺功能变化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第1秒大肺活量(FEV1)%、第一秒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之单纯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气流受限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观察组)与加压滑动鹅头钉(对照组)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获2个月~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率2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手术疗效可靠、治疗时间短,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常志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采用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以枸橼酸铋钾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及病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亚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原因和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唇腭裂手术患者96例,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和护理配合.结果 患者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抑制(22.9%)、呼吸道梗阻(2.0%)、心率失常(1.0%)等,经过适当护理,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唇腭裂手术麻醉并发症原因包括年龄小、呼吸、体温调节系统不完善等,有效的麻醉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姚新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2组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整个围术期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2%,栓塞手术成功率为97.7%,护理满意度为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整个围术期给予科学、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6例住院患者中年轻的、再次住院的和强迫入院者发生暴力行为的比率较高.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对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和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76例,将其以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操作总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梅英;肖菊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实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对照组则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实施时,较之传统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缩短康复所需时间,降低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医患和谐的医疗新局面.
作者:逯树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及产时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对2组的母婴结局、产时认知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时认知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妇进行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对其母婴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改善孕妇产时的认知行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娥;韩润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整体性自我护理,以提高患者在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结果 本组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能正确做到良好的自我护理,更好地配合透析治疗.结论 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使之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韩淑艳;张琳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结果,统计2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水平、蛋白水平、葡萄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更好地促进患儿配合腰椎穿刺,了解病情变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早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12月间收治的门急诊输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秋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数量正常、AFP值正常以及B超正常等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晓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各监测时点的鼓膜温度,麻醉复苏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前核心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监测时点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术毕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的时间显著长于干预组(P<0.01),寒战、高血压、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胸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围术期低体温,提高麻醉复苏质量,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红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4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给予认真细致的护理预防各种常见并发症,并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时做相应的健康宣教,术后跟踪随访.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及患者积极配合,48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负重疼痛缓解,膝内外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屈曲达到90°,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步行出院.结论 严密而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功能恢复状况与围术期护理密不可分.
作者:徐艳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在娩出后24h内,产妇失血量在500 mL以上的情况,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1],产妇病死率较高,在我国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胎盘因素等造成的,分娩后2h是高发阶段,应密切监护.
作者:赵兴华;赵文华;陶左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输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输血更为安全、有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申请输血的患者3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8例不合;手工凝聚胺法检出4例不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6例,假阳性3例;青霉素皮试试验阳性4例.在输血不合的原因分析中,青霉素皮试试验阳性4例,抗筛阳性3例,妊娠史9例,既往输血史11例.没有1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发生.结论 输血实验室必须严格控制检验质量,在输血之前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从而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疾病感染率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靳锐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大批量标本梅毒筛查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TP-ELISA、TRUST法同时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梅毒标本3 070例,单种方法阳性或两种方法同时阳性的都用TPPA法进行确认.结果 共检出TP-ELISA阳性71例,阳性率为2.31%(71/3 070);TPPA检测出阳性68例,阳性率2.21%(68/3 070);TRUST检测出48例,阳性率为1.56%(48/3 070).68例TPPA阳性者TP-ELISA也呈阳性,二者符合率为95.8%(68/71);TRUST阳性且TPPA阳性者共35例,二者符合率为51.5%(35/68).结论 为了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正确率,TP-ELISA是门诊及住院人群筛查梅毒的首选方法,但梅毒患者可同时采用TRUST方法监测治疗效果.
作者:张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异位妊娠患者,对其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诊断证实,55例患者均为异位妊娠,腹部超声诊断有51例患者为异位妊娠,其正确率为92.7%.误诊4例,其中2例患者被误诊为胚胎停育,另外2例患者被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结论 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大大减少误诊情况,对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凤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声像特点,探讨其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6例患者689个结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组(良性结节组)和B组(恶性结节组).分析2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结构(实性、囊实性、囊性)、形态(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晰、不清)以及超声回声类型(无、低、等、高回声)等特点;分析2组甲状腺结节内有无散在微粒样细小钙化,及甲状腺结节内部有无丰富的血流信号.结果 甲状腺结节的边界清楚与不清楚、形态规则与不规则及结节的囊性与实性、低回声结节与无回声特征、散在微粒样钙化及结节内丰富的血流信号等在A、B2组患者中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恶性甲状腺结节更多地表现为实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低回声背景下的散在微粒样钙化及结节内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些声像特征可以作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依据.
作者:原武红;卫杰;陈艳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胎儿淋巴水囊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羊水培养进行染色体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2月16日经孕13周~29周的2 632位孕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诊断为胎儿淋巴水囊肿的19例孕妇再进行羊水培养进行胎儿的染色体分析.结果 15例胎儿淋巴水囊肿位于颈部,3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颈部及肢体,其中有6例满身皮肤囊性水肿胎儿,3例胸腔积液,2例腹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淋巴水囊肿的胎儿中13例存在染色体异常.结论 在胎儿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无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对胎儿淋巴水囊肿的产前诊断较好.如有异常发现应进一步行羊水或脐血管穿刺,以典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羊水培养的染色体分析对其确诊,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48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86.4%.3个月后有6例住院治疗脑梗死,余均维持现状.结论 应根据不同特点,在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常仙云;刘宽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掌握孕产妇死亡发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发生率.方法 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1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为38.43/10万,导致死亡的疾病为羊水栓塞和产后出血.结论 规范医疗保健机构诊疗行为;加强妇产科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危急重症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选和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贾亦鸿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生活能力评分(AD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显著高于西药组72.41% (P<0.05);2组治疗后NHISS评分、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降低(P<0.05),西药组血清Hcy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NHISS评分、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再梗死风险,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秦润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4例梅尼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单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加服中药镇眩汤.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2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尼埃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忠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中药联合达克宁栓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34例,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达克宁栓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联合达克宁栓实施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4.7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联合达克宁应用于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廖晓鸿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中药熏洗治疗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同症的患者4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栓阴道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洗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0.83%,临床总有效率为97.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对照组分别为37.5%,87.5%,16.66%.2组数据对比,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而言,采取中药熏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许爱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辨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症候特征将其分为脾胃不和组(38例)、脾胃虚弱组(38例)和脾胃湿热组(38例),由中医消化专家和高年资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辨证后开具中医药方.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积分和胃镜积分.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主要症状均得以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变化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更为明显.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特征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这样可使用药更加准确、客观且及时.
作者:闫立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自制拔罐器拔罐结合三棱针点刺治疗蜜蜂蜇伤的疗效.方法 将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制作成拔罐器,同时配合三棱针点剌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既往火罐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首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可防止病情发展.结论 自制的拔罐器拔罐配合三棱针点刺治疗蜜蜂蜇伤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花费低廉.
作者:原宇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为(8.16±3.13)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44%,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为(14.92±5.19)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理想,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极为有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云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的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新陈代谢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素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亚型,相当于WHO分级Ⅳ级,约占胶质瘤的1.7%~2.3%、胶质母细胞瘤的8%.其表现为在分化差的胶质瘤基础上,同时合并间叶组织肉瘤,即胶质母细胞瘤间混有肉瘤成分.
作者:高银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因患前列腺增生症首次口服普乐安片,4片/次,3次/d治疗.服药2d~3d后,感觉嗓子发痒,咳嗽,干咳,随即服用感冒药和消炎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咳嗽频繁、加重,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明显,伴有气急、胸闷,活动后有加重情况.予血常规、胸片、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追问患者既往无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也无其他患病史,偶有皮肤过敏史,继续抗菌、镇咳治疗.
作者:颜景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其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高职医学营养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的一些改革点,以便为社会培养能适应行业及企业工作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作者:雷娟娟;郑韵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对布鲁菌病误诊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误诊原因,从而为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2014年所收治的23例布鲁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布鲁菌病患者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关节炎、风湿热、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疾病;经过治疗4 d~7 d开始退热,且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结束2个疗程的治疗后,有1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4例好转.结论 由于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的认识不足、过于依赖辅助检查等原因,因而极易发生误诊;所以,需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提升专业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娄云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社会人群中的自杀人数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已成为精神卫生新的课题.笔者参考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需做好以下工作:①社会关注.a)改善社会氛围,加强素质教育;b)消除社会隐患,关心精神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环境;c)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建立社区危机干预网络和服务机构.
作者:陈美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60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重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对并发症的发生有防范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丽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出院时的治疗依从性及自理程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更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心理,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张新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焦虑评分,及24h内排气、排尿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内排气、排尿情况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剖宫产术患者身体恢复,且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侯晋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80例,按随机均衡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比较2组产妇焦虑评分、乳房胀痛、乳头皲裂、母乳喂养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产妇焦虑评分、乳房胀痛和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可以消除或减轻产妇心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剖宫产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发生率,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爱平;王六平;高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心理组30例,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常规护理干预之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分析2组老年人工关节转换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术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心理组患者的SAS、SDS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全程的心理护理干预,既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同时可全面改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具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产妇72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对常规组产妇实行常规化护理,对研究组产妇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
作者:乔军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才有传染性,且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内菌量的多少[1].我科2015年2月收治了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者发热盗汗、乏力、咳嗽咳痰、体重减轻、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将其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黄巧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发病与宫颈癌患病情况,并对普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宫颈癌筛查项目的要求对我县7个乡镇8 000例35岁~64岁妇女免费进行了妇女病与宫颈癌普查,检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和阴道黏液涂片(查滴虫和念珠菌)、宫颈细胞学检查、醋酸及碘试验、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普查人数8 000例,查出妇科疾病2 585人,占32.31%,其中生殖道感染2 252例,占28.15%;其他妇科疾病333人,占4.16%.检出浸润癌6例,检出率为0.07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4例,检出率为0.05%;CINⅡ级10例,检出率为0.125%;CIN Ⅰ级20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定期进行妇女病和宫颈癌普查能促进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体会.方法 选择我站2013年8月-2014年8月管理的168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秀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