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琴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镜手术后患者40例分为A、B 2组,A组静脉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g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注射液),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VAS评分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也差异明显,分别为(9.33±5.16)min,(15.33±6.50)min。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结论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镇痛中,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李定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药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对其炮制极为重视,历代炮制的方法很多,炮制的辅料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甘草、石灰等。1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半夏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汉以前就有“治半夏”(《内经》)的方法,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宋代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圣惠方》)、姜汁、制曲(《药佐》)等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姜、竹茹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清代炮制辅料出现多样化,增加了姜、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矾煮制(《逢源》),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现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白矾制(清半夏)、生姜与白矾制(姜半夏)、甘草与石灰制(法半夏)等比较常用。
作者:贺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13年8月上旬,8个科室上报了20例输液反应不良事件,均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对此事件我院非常重视,院感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作者:刘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病理学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7月-2010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9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患者乳腺肿块进行穿刺,并收集乳头溢出液进行针吸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结果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穿刺成功率达到100%,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为17.40%,综合诊断正确率达到96.23%。结论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对乳腺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方便、经济适用的乳腺疾病诊断技术。
作者:陈大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5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心理疏导、就医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就业指导等内容。对规范管理前和规范管理后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管理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效率以及社会参与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并记录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室前,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5 min、15 min后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桂福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儿童过敏原检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OB公司提供的欧博克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试纸条技术检测1955例儿童血清中6种吸入性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的总IgE抗体和sIgE抗体。结果1955例儿童过敏原检出总IgE阳性有1686例,占86.2%;过敏原sIgE阳性有563例,占28.8%;其总IgE升高有386例,占68.6%,总IgE在正常范围内有177例,占31.4%。对于过敏原sIgE阳性者,吸入性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有309例,占54.9%;食入性以牛奶为主,有188例,占33.4%。结论宁波某地区儿12岁以下儿童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屋尘、猫/狗毛皮屑、牛羊肉等。总IgE不能用来诊断或排除过敏,其升高仅意味着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
作者:陈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发热的原因,探讨ACOP发热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例ACOP住院患者,对其发热情况、预后、抗生素的使用及血常规检查等资料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热组及无发热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发热组及无发热组间的2周病死率。结果202例ACOP患者中无发热者114例(56.4%),入院后48 h内发热者88例(43.6%);发热组白细胞升高比率明显高于无发热组(P<0.05);发热组(≥38.1℃)2周病死率分别明显高于发热组(37.2~38℃)及无发热组(P<0.05),而发热组(37.2~38℃)2周病死率与无发热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发热是ACOP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ACOP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中度以上发热是ACOP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其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月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本试验共有91例参与者,分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前者共75例由CKD患者构成,并依据血清肌酐水平继续细分为CKD 3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组;对照组为16例健康体检者。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MMP-9、hs-CRP水平,行颈动脉多普勒检查。比较各组MMP-9、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间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MMP-9、hs-CRP、IMT的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学意义(P<0.05)。CKD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组MMP-9、hs-CRP水平较颈动脉超声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 患者血清MMP-9、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
作者:孙丽萍;张鹤;赵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65例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5例未合并肺部感染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的回归分析对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观察组高龄、伴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卧床均多与参考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是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肺部感染均消失,治愈率100%。结论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及长期卧床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贾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例胆管手术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止血。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有14例患者成功止血,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无死亡病例。患者大出血原因包括肝胆结石并发重度的胆管感染、胆管术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创伤、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源性损伤、胆管蛔虫合并感染、胆管肿瘤等。结论胆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多为感染以及创伤性因素,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止血,并妥善处理好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曾昭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和阴道联合超声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分型。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确诊的32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分析其特点。结果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大致可分为三型,本组8例表现为胚囊型(占25%),17例表现为“输卵管”型(占53%),7例表现为包块型(占22%)。结论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是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作者:葛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8例,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心率进行测定。结果48例患者26例有不良情绪,占比为54.17%;焦虑发生率为41.67%,抑郁发生率为52.08%。经对比,有不良情绪患者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心率改变,致使病情加重或不断进展,故而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予以防治。
作者:张保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病程对血脂的影响,并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血脂谱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在初诊和药物治疗2个月后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与血脂水平。通过病史回顾的方法估计病程时间。结果重度甲亢组和中度甲亢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甲亢可引起血脂降低,随甲亢程度加重血脂降低明显,经治疗后,甲亢病情好转血脂逐渐恢复,血脂可先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京丽;李昭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损害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多器官损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损率高,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与血液系统,同时还有皮肤、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经相应治疗后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退热时间平均为(6.67±1.23)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1±2.18)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多器官损害,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发挥佳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魏俊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其中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62例患者中阴性17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45例,其中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7例、小肠炎性病变10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18例。结论小肠充气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波;赖建红;石键涛;谢亨银;曾怡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经验穴、阿是穴、手三里穴、一间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即时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即时止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痛的即时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的51.1%(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且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陶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脂质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脂质异常进行调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改善脂质异常状况除了进行饮食调节之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类药物等,其在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往往可以相互补充,在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调节脂质异常。本文分别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作出总结。
作者:盖敏敏;盖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1例发生于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内窥镜、CT检查特征均不明显,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结论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佳方法。
作者:王彦军;王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