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临床分析

王小琴;薛晓平;王小明

关键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断,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5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痊愈35例(70%),好转14例(28%),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不容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阑尾炎性包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洪兴;汤玉松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生存率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经2个月~6年的随访,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的总存活率74.2%(23例),直径在3 cm以上的总存活率25.8%(8例),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25例,总生存率84.0%;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6例,总生存率33.3%,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由于多为乳腺癌中晚期,且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应及时给予早期治疗。

    作者:张志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通过影像学以及细胞学检测确诊为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23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重点分析其超声一般表现以及弹性成像表现。结果230例患者均表现为低回声,按照病灶形态,形态规则有180例(78.3%),形态不规则有50例(21.7%);边缘模糊有200例(87.0%)),边缘锐利有30例(13.0%);弹性成像为Ⅰ型105例(45.7%),Ⅱ型104例(45.2%),Ⅳ型21例(9.1%)。结论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未表现出典型的甲状腺炎超声特征,反而与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类似,且弹性成像显示质地较为绵软。

    作者:于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正常分娩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分娩及围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对照组产时、产后发生抽搐0例,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在产时、产后发生再抽搐16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发生胎儿不良反应合计25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3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现母婴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轻中度组。结论对于妊娠期出现高血压应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有效的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母婴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瑞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的分析

    严格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第一步,正确的饮食结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血糖控制在稳定的范围,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而不良饮食习惯能加快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1]。现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总结如下。1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从而过度节食,结果长期进食达不到身体需求,导致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还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晕厥患者的临床评估及观察探讨

    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短暂、自限性,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意识[1]。晕厥因发病急,意识丧失时间短,当医生到达现场时,患者意识往往已恢复,所以医生很难看到晕厥发作的全过程。由于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而不同原因引起晕厥的预后截然不同,治疗方法迥异,因此晕厥的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多,且能够在晕厥发作的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及时地进行临床评估观察,对晕厥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保证患者安全等至关重要。现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晕厥患者15例临床评估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平;李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原发性翼状胬肉64例(7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1例(25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22例(26眼),术中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组21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和观察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显著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诊断学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农村医学专业2个班,每班60人,分别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2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的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王艳妮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脐带脱垂的发生原因及应急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发生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脐带脱垂的产前因素和产时因素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结果2组孕产妇的年龄、体重、孕产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先露异常、胎膜早破、胎头高浮、脐带过长、双胎、羊水过多的产妇,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先露异常、胎膜早破、胎头高浮、脐带过长、双胎、羊水过多是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对其高危因素做好脐带脱垂的应急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伊文军;伊绵绵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干化学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干化学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准确性,建立一种在基层医院筛选尿微量白蛋白的可行方法。方法收集新鲜尿标本285份,分别采自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同一份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以免疫透射比浊法为标准,评价干化学法测定的准确性。结果干化学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免疫透射比浊法相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灵敏度为93.9%,特异性为99.0%;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干化学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日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生化汤加味治疗妇女产后恶露不绝42例

    目的:探讨生化汤加味治疗妇女产后恶露不绝的效果。方法将84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分为采用中医药生化汤加味治疗的观察组,与西医药之清宫、缩宫素注射、抗生素应用等联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汤加味相当于西医的“刮宫”治疗,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对妇女正常产或小产都可以起到清洁治疗,帮助产妇尽快恢复。

    作者:牛爱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的6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A组单独采用健脾类中药进行治疗,B组采用健脾类中药与化湿类中药配伍进行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A、B 2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B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独采用健脾类中药的治疗方案相比,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可健脾胃、祛湿浊、调节血脂,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素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5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接受了腹部探查,在治疗上有39例患者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有9例患者接受了胆囊部分切除联合取石治疗,有7例患者根据建议去了医疗设施好的上级医院接受了胆囊造瘘术。共有46例患者达到治愈效果,其治愈率为83.64%,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82%。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该加强早期观察诊断,针对性给予相应手术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勇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中医中药在阑尾炎围术期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中药在阑尾炎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52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医中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非中医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围术期采取中医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有利于手术开展或者避免手术创伤,同时便于操作,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以及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作者:杜大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本刊通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胎盘早剥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5例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680例住院分娩产妇中,胎盘早剥95例,发生率为1.2%,围生儿病死率为1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及处理与母儿预后关系密切。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减少胎盘早剥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早对胎盘早剥进行诊断和产科处理,可有效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及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杜青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28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8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穿刺术,治疗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1.43%,2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总胆红素、血清蛋白、血钠、血钾等各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安全有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有效方案。

    作者:邓爱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诱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标准的患者,记录发病因素、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情况,总结其发病因素给临床提出指导性意见。结果年龄、季节、生活习惯、基础病变等很多因素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影响。结论综合诸多发病因素,基础病变在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太原市AIDS 213例流行特征及机会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流行特点及机会感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构性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临床特征、机会感染传播途径等临床资料。结果213例患者中男151例(70.89%),女62例(29.1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所占比例高(38.03%);年龄20岁~40岁者多(58.69%);传播途径中经性传播途径为首位(58.69%);机会感染中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念珠菌感染居前三位,分别占21.13%,15.49%,8.92%;治疗转归中好转占77.93%。结论太原市AIDS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偏低;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径为主;机会感染中以结核病、PCP、真菌感染、带状疱疹、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主,AIDS患者机会感染治疗效果好。

    作者:岳建军;张海雷;张卓彦;梁变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53例乳牙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糊剂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27例和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26例,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比较,Vitapex糊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治疗效果明显,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爱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