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绪慎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不同胃酸分泌抑制剂类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法莫替丁,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症状和胃镜下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泮托拉唑对RE的作用强于联合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法莫替丁。
作者:雷志群;毛乙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患者均进行抗酸、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口服阿莫西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4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2个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72例患者中小肠肿瘤2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肠道血管发育不良32例,息肉6例,小肠憩室4例。CT诊断和临床诊断吻合率97%。结论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作者:潘亚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病例资料例1,男,21岁。反复腰、臀部疼痛伴晨僵、渐进活动困难、体力劳动易累3年余,疼痛呈游走性,服帕扶林可减轻。从事长期站立工作4年,3年前患“尿道炎”和“性交早泄”,治疗后痊愈。BASDAI测定:21分,BASFI测定:13分,BASMI:21分。化验:HLA-B27阳性。骶髂关节CT轴位平扫: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部分骨质密度增高,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见封三图1a)。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矢状位、骶髂关节冠状、轴位平扫:第3,4,5腰椎椎体边缘皮质厚薄不均,见许莫结节;双侧骶髂关节软骨层厚薄不均,皮质层增生,髂骨侧较为严重,骶、髂骨髓水肿(见封三图1b、图1c)。诊断意见: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表现,双侧骶髂关节明显。
作者:李开庆;张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面罩给氧,试验组在综合治疗措施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气促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氧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后,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接产;对照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取传统体位,常规指导下屏气用力,在胎头拨露后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平卧位接产。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显著缩短;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2,24 h舒适度较对照组增加;2组会阴裂伤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即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并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会阴的完整性,增加产妇分娩时的舒适度,有更好的母婴结局。
作者:陈莹;郑娟;庄皎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比较高,属于乙肝高发地区,所以防治乙肝一直是临床及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工作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来说,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对肝脏专科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诊断出早期乙肝患者,从而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笔者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面对底子薄的乡村医生和解剖学知识抽象这两大难点,在进行肝脏解剖学知识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运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8例作为参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患者占23.68%,尿微量蛋白阳性患者占52.63%;参照组中没有发现阳性患者。试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叶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国川;周晓璐;张亚莉;潘美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患者给予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经过1~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15例,占28.8%;显效31例,占59.6%;好转4例,占7.7%;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通过对52例患者临床观察,体会到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偏身肢体无力、肌力降低等症状。疗效迅速、肯定,疗程短,副作用小,发挥了中医特色。
作者:李金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门诊序号平均分为A、B 2组。给予A组患者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给予B组患者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小剂量更安全、可靠。
作者:徐茂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其中A组患者30例,B组患者40例。给予A组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清除率≥80%所占比例为66.7%,B组患者清除率≥80%所占比例为87.5%,2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过去的20年,随着社会经济建没迅猛发展、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急诊医学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基层医院急诊科同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收治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但基层医院急诊科与三级医院急诊科在疾病谱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同,三级医院急诊科诊治的多是一些基层医院诊断明确但治疗困难,或者基层医院诊断不明确的少见病、复杂病患者;只有少数为突发急症、创伤患者和一些普通患者。但是基层医院急诊科不同,其诊治的多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但急性发作的患者,或突发创伤患者。由于诊治对象的不同,其临床诊治思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一名基层急诊科医生,笔者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日常诊治疾病过程中所应用的临床思维进行了思考,现探讨如下。
作者:荣广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明显,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小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诊疗体会。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予清水洗胃,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点滴,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对症处理,保护胃黏膜,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脑水肿、对重度中毒者行血液灌流。结果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患者抢救成功(95.00%),死亡2例(5.00%),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撤离呼吸机困难放弃治疗死亡。38例抢救成功者中30例出院前复查胆碱酯酶已达正常,其余8例在出院后1周复查达正常标准。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凶险,需要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合理用药,采取综合措施,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久建;姜树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例27周800 g女婴的住院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该患儿共住院60 d,入院后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贫血等并发症,出院时体重1890 g,体格、智力发育良好。随访至纠正年龄12个月,患儿体格与智力发育正常。结论呼吸衰竭、严重感染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死亡原因;除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外,通过加强客观指标的监测,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痰培养、血气分析、血糖、胸片、体重等,可早期发现和控制感染,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出院后定期随访,可早期发现发育异常,及时干预,减少后遗症。
作者:王伏东;吴明赴;刘凤;符明凤;邹文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每组又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再次分组。对照组按手术拆线术后第9天常规进行经口进食训练;试验组采用提前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即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每日4次,每次2 min~3 min做适度的吞咽动作,术后第9天初次进食,再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经口进食训练。结果吞咽训练法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吞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垂直部分喉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初次进食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在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训练中有改良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方法有待持续改进。在今后的试验观察中应继续扩大样本数量。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应尽早行喉吞咽功能的锻炼,可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宏彩;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牵引治疗和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及ODI指数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组治愈32例(53.3%,32/60),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傅春杰;陈浩辉;杨斌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6月—2013年4月建档的高血压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2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治疗有明显的效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的控制率都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某地区2010年—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数据资料,总结腮腺炎流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在冬春两季发病,发病年龄高峰期多是<16岁患者,男女比例约在1.5∶1。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此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提高人群预防接种率。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4期